一种三龙骨式新型船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319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船舶龙骨结构,共分为三条龙骨做为船舶的承重结构,船舶龙骨之间为条状凹槽,整个船底为方形铸钢板,龙骨之间的底部凹槽为直筒槽状,从船体艏部直通船尾,平面示意呈现两个圆锥形状。使用多龙骨式船舶设计,将有效提高船只航行的稳定性,其底部空心凹槽设计可便于气泡附着,减少船底直接与水面发生的摩擦,提升船只航速。提升船只航速。提升船只航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龙骨式新型船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龙骨式新型船舶结构,具体涉及到船舶结构中的一种新型龙骨架构。

技术介绍

[0002]龙骨是在船体的基底中央连接船首柱和船尾柱的一个纵向构件,它位于船的底部,主要作用在于承重,特别是承受船体的纵向弯曲力矩,保证船舶结构强度,除此之外还有稳定船体和提高船体在水中的并联阻抗的作用。
[0003]现有的船舶龙骨基本上是单一的固定式龙骨,以平板龙骨做为焊接基板,中内龙骨焊接其上,旁内龙骨做为纵向加强构建,船舶在遇到较大风浪或载重时易发生侧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龙骨建造技术存在的部分不足,提出了一种多重龙骨的船体结构,其创新点在于:(1)旁龙骨将充分发挥主龙骨的作用,分化平衡船体的受力面,形成平板式船底,避免水体对船底的张力引发的船底撕裂。
[0005](2)旁龙骨与中内龙骨之间通过联构件相接,中间为拱梁结构形成的船底贯通凹槽,搭配船首的气泡发生装置,可充分形成气泡层附着通道。
[0006](3)龙骨架壳优先选取硬化橡胶材料建造,防锈防潮。
附图说明
[0007]图1新型龙骨结构船体后视图。
[0008]图2船体内部龙骨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0]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当船舶总长度小于100m时,如图1所示,凹槽的径深为1

2米,两个凹槽的间距为600mm左右,凹槽距船边的距离为500

600mm;当船舶总长度大于100m时,凹槽的径深为3

4米,两个凹槽的间距为1米;此种船底设计将呈现艏部较窄,而船尾较宽的结构。
[0011]请参阅图2包括平板龙骨(1)、中内龙骨(2)、旁龙骨1(3)、旁龙骨2(4)、拱梁(5)、桁架支撑(6)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龙骨式新型船舶结构,在船舶龙骨的制造过程中根据船体长度来进行龙骨及凹槽结构的设计,当船舶总长度小于100m时,如图1所示,凹槽的径深为1

2米,两个凹槽的间距为600mm左右,凹槽距船边的距离为500

600mm;当船舶总长度大于100m时,凹槽的径深为3

4米,两个凹槽的间距为1米;此种船底设计将呈现艏部较窄,而船尾较宽的结构,三龙骨将从船舶艏部至船尾,通过分段焊接制造工艺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龙骨式新型船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的新型龙骨结构,其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平板龙骨(1)、中内龙骨(2)、旁龙骨1(3)、旁龙骨2(4)、拱梁(5)、桁架支撑(6);所述三龙骨结构在接近艏部将会趋近彼此,凹槽的宽度将会减小,以适应船底的整体倒三角形设计;所述的平板龙骨(1)呈现分段拱状设计(5),其拱状结构呈现一定的弯曲弧度,中内龙骨通过钢结构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震薛冬梅顾时雨王星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润铭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