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242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支撑足弓的足弓支撑部;形成于足弓支撑部的前端且支撑前足的前足支撑部;及连接足弓支撑部和前足支撑部的连接部。行走时后足受力时,重量通过足底外侧转移至前足,跖骨接触所述前足支撑部并受到刺激,在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产生驱动力来矫正步态。和第二趾之间产生驱动力来矫正步态。和第二趾之间产生驱动力来矫正步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足部稳定性会影响人的直立姿势和姿势稳定性。当足部不稳时,可以引发例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踝关节扭伤、大脚拇趾功能活动受限、前交叉韧带损伤、背痛等肌肉骨系统疾病,因此为了预防此类疾病可能需要足底肌肉强化运动。
[0003]人的脚和腿有功能联系。即,包括骨盆、膝盖、脚踝和足在内的肌肉骨骼复合体相互连接,从而将足部的稳定性传递到骨盆。
[0004]因此,如果久坐后突然行走或运动,失去弹性的小腿肌肉或足底肌肉可能会因受负荷过重而发炎和疼痛。坐着的时间越长,尤其是下肢的大块肌肉,比如臀部、腘绳肌会变弱。
[0005]在这种状态下行走或运动时,会用到小腿肌肉或足底肌肉,使肌肉变得僵直和过度收缩,从而引发疼痛。
[0006]另外,足内肌为足部和脚踝关节的各种因素提供基本的稳定功能,同时提供足内部的局部稳定功能,动态支撑和控制功能,即优化足部结构变化以适应各种地面和环境确保稳定触地,以及在足部的运动中,它是调节肌肉活性化的数量和时机以应对情况和环境的功能的重要部位。
[0007]在稳定脚趾的情况下,为了强化足底肌肉,曾在“足底肌肉强化运动机(注册编号:10

1951007)”中,提出了一种可以预防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足底肌肉强化运动装置,它由前方支架部、后方支架部、移动部及支撑部组成,但足底肌肉强化运动机是可穿在脚上的凉鞋式结构,因此步行时不能将鞋底的冲击力吸收缓冲,在减少佩戴者脚部疲劳感时也不能插入可提高穿戴感的鞋垫中,因此在实际商用化中存在困难。
[0008]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研究一种通过鞋垫加强足内肌运动,不仅有助于治疗扁平足、足底筋膜炎及拇外翻,还可以进行步态矫正的新技术。
[000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注册专利公布第10

1951007号,2019.02.15日注册。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所述问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即提供一种加强足内肌的运动,不仅有助于治疗扁平足、足底筋膜炎及拇外翻等,还可以进行步态矫正的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
[0011]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其特征在于通过刺激在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方向上产生驱动力以矫正步态,包括用于支撑足弓部的足弓支撑部;形成于所述足弓支撑部前方并支撑前足部的前足支撑部;以及连接所述足弓支撑部和所述前足支撑部之间的连接部;跖骨接触所述前足支撑体,步行时施加到后足部的负重通过足
底外侧移动至前足部。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衬垫内部插入缓冲材料。
[0013]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弹力通过连接体部在足弓支撑部和前足支撑部之间互相传递。
[0014]为解决所述其他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足底肌强化垫的鞋垫。
[0015]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鞋垫内侧,足弓支撑部向上形成拱形突出以使足底足弓处形成拱形结构。
[0016]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鞋垫外侧,重心控制部向上形成拱形突出以限制足底重心的移动。
[0017]针对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足底肌强化垫和包含其的鞋垫,前足和第一跖骨以大拇趾为中心的连接点,即脚趾趾骨的前端更好地接触地面,具有使内在肌损伤最小化的效果。
[0018]另外,通过强化足部内在肌肉激活运动把大拇趾往上拉,容易形成足内侧足弓,从而可以提高足部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具有将因拇趾外翻等变形的足部矫正为正常形态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展示行走时足底重心移动方向的示例图。
[0020]图2是展示当足部内在肌肉不活跃时可能会发生的疾病的示例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展示的足底肌强化垫的示例图。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展示的包含足底肌强化垫的鞋垫的立体图。
[0023]图5是展示的图4的爆炸视图。
[0024]图6是展示图4底部的俯视图。
[0025]图7是展示图4侧面的侧面图。
[0026]图中,10、鞋垫;11、底层构件;12、顶层构件;13、足弓支撑部;14、身体重心控制部;100、足底肌强化垫;100a、保护构件;100b、缓冲材料;110、足弓支撑部;111、第一足弓线;112、第二足弓线;120、前足支撑部;121、第一前足支撑线;122、第二前足支撑线;123、第三前足支撑线;124、第四前足支撑线;130、连接部;131、第一连接线;132、第二连接线;P、边界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
[0028]在解释本专利技术之前,步行时足底重心移动方向如图1所示的A

B

C箭头方向,从足后跟开始,经过足底外侧和前脚掌向着大拇趾方向分散重量是最理想的。
[0029]但是,如果足部从外侧到内侧触地的稳定性得不到控制,足部就会变得不稳定,导致骨盆错位和异常结构变形。最终,足部缺乏稳定性会造成整个腿部的疼痛和损伤。
[0030]由此产生的疾病有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litis)、大拇趾功能性拇外翻(Functional hallux limitus

rididus)、跟腱炎(Achilles tendinitis)、慢性踝关节不稳

踝扭伤(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ankle sprain)、前交叉韧带损伤(ACL injury)和腰痛(low back pain)等。
[0031]另外,参考图2,当足部内在肌肉没有被激活时可能引发的疾病,如果足部的内在肌肉的主动运动不能正常进行,会引发跟腱炎、胫后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水泡及脚趾血肿等。
[0032]为预防这种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步行过程中强化足部内在肌肉运动的同时,引导重心移动路径趋于正常,不仅有助于治疗扁平足、足底筋膜炎及拇外翻等,还展示了一种治疗扁平足的鞋垫10,在鞋垫10的底层构件11和顶层构件12之间插入足底肌强化垫100。
[0033]相关的,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足底肌强化垫100的示例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插入了足底肌强化垫100的鞋垫10的立体图;图5是展示图4的爆炸视图;图6是展示图4的底部的俯视图;图7是展示图4侧面的侧面图。
[0034]参考图3至图7,本专利技术的足底肌强化垫100包括足弓支撑部110、前足支撑部120及连接部130,步行时后足部施加负重后,体重通过足底外侧转移至前足,当跖骨接触前足支撑部120并受到刺激时,在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的方向发生矢量改变以产生驱动力,具有可以矫正步态的特性。
[0035]此时,在构成足底肌强化垫100外形的保护构件100a内部,可以插入软体的缓冲材料100b,在本示例中缓冲材料100b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足弓的足弓支撑部(110);形成于所述足弓支撑部(110)的前端且支撑前足的前足支撑部(120);以及连接所述足弓支撑部(110)和所述前足支撑部(120)的连接部(130);行走时后足受力时,重量通过足底外侧转移至前足,跖骨接触所述前足支撑部(120)并受到刺激,在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产生驱动力来矫正步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底肌强化垫(100)内设置有缓冲材料(100b)。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底肌强化垫,其特征在于:弹力通过所述连接部(130)在所述足弓支撑部(110)和所述前足支撑部(120)之间互相传递。4.一种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层构件(11)和顶层构件(12),以及插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敬朴振成梁主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唯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