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余热一体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705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

余热一体式换热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先进核能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

余热一体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为匹配小型核反应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亟待开发相应的小型核反应堆主热和余热换热器,确保反应堆在正常停堆和事故工况下有效导出衰变热,同时具有足够小的体积适应反应堆内部狭窄的空间。然而通常这两类换热器相互独立工作,对减小体积提出了较大挑战。综上,需要对小型核反应堆的主热和余热换热器进行紧凑一体化设计,既不能占用太大体积,也应保证换热强度,并尽量减少热应力。因此,研发适用于小型核反应堆的主热

余热一体式换热器,是反应堆工程的必要环节,有助于推动我国自主掌握小型核反应堆设计技术的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

余热一体式换热器,为反应堆和余排系统的设计提供设备基础。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核反应堆主热

余热一体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外壳(9),固定连接在换热器外壳(9)底部和顶部的下封头(12)和上封头(14),位于换热器外壳(9)内部中心和下封头(12)中心处的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入口套筒(13),位于上封头(14)中心的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出口套筒(15),位于换热器外壳(9)内的管束(8),中间的管由上管板(10)和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入口套筒(13)固定,四周的管由上管板(10)和下管板(11)固定;换热器内有三个流体区:壳侧一回路冷却剂区(A)、管侧主热传输二回路冷却剂区(B)和管侧余热排出回路冷却剂区(C);壳侧一回路冷却剂区(A)是由位于换热器外壳(9)内侧与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入口套筒(13)外侧、管束(8)外侧区域构成的一回路冷却剂流动空间;管侧主热传输二回路冷却剂区(B)是由位于换热器外壳(9)与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入口套筒(13)之间的管束(8)内侧、位于下封头(12)的环形二回路冷却剂入口腔室和位于上封头(14)的环形二回路冷却剂出口腔室构成的二回路冷却剂流动空间;管侧余热排出回路冷却剂区(C)由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入口套筒(13)内侧、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出口套筒(15)内侧和与其连接的管束(8)内侧构成的余热排出回路冷却剂流动空间;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林贠世昌李新宇周星光王成龙田文喜秋穗正苏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