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电位动态调整的多无人机空中移动充电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能传输与无人机
,特别涉及一种充电位动态调整的多无人机空中移动充电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无人机因其具备成本低、操作简单、风险性低等优点,使得其在电力、光伏、交通等多个行业投入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而当无人机执行远距离任务时,其续航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对无人机来说,主流的充电方式为有线传输,需要对待充电的无人机进行电池替换,再对电池进行充电,尤其对于远距离任务的无人机来说十分不方便。无线电能传输通过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传输电能,通过发射端与接收端的线圈谐振耦合完成能量的传递,该技术可应用于无人机,为无人机续航提供方便。
[0003]目前对于无人机空中无线充电的研究较少,且尚未有空中用于多无人机移动充电的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充电位动态调整的多无人机空中移动充电平台,解决无人机执行远距离任务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位动态调整的多无人机空中移动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待充电无人机、前端充电平台与控制后台;所述待充电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红外感应器与能量接收线圈;所述前端充电平台包括通讯控制模块与充电位,每个充电位都带有对准校正模块、充电模块与检测模块;所述控制后台包括操作管理软件。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待充电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红外感应器与能量接收线圈设置于待充电无人机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前端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充电位,构成无线充电阵列,充电位之间采用可移动铝板进行分隔;所述通讯控制模块包括通讯器、能量控制器与铝板控制器;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电源、能量发送线圈、铁氧体与补偿回路;所述对准校正模块包括红外发射器;所述检测模块包括充电位重量检测器、充电参数检测器与外部环境检测器。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前端充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可挂载于大型无人机上方,并可携带待充电无人机远距离飞行。5.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可移动铝板,其特征在于,可通过导轨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平移与升降;所述充电位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枫,武书琪,李强,韩晨,裴文杰,张国奇,张翔,张大上,刘嘉明,马建行,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