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46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包括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罐,压力罐内存放有药液,以及与压力罐通过输送管连接的送药部件,送药部件由上至下包括压缩胶管、硬质的送药管、球形过滤器,送药管上端与压缩胶管连通,下端与球形过滤器内部通道连通,且内部通道内具有过滤网;下活塞柱内具有若干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过孔;在送药管的侧壁上连接有输送管;上活塞柱顶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送药管内,且上下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距离须满足:在非工作状态下,复位弹簧将活塞部件拉至容纳腔与输送管的出口完全错开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喂药便捷,剂量可控,不易浪费。不易浪费。不易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喂药器,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

技术介绍

[0002]喂药器通常是专为婴幼儿准必备的喂药工具,主要是针对宝宝喂药过程产生挣扎、抗拒的行为造成药液喂食过程的浪费和肮脏,弥补了匙羹喂药的缺陷,借助喂药器可以把药液送进宝宝的嘴里。从某种程度来说精神病人类似于还未懂事的宝宝,其行为能力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因此,在医疗中,精神病患者的喂药也同样存在上述一些问题,由于具有成年人的体力和肢体,甚至比婴幼儿更难喂药,尤其是成人药剂量较大,且很多时候为了降低患者的不适感,都是大大稀释药剂后进行大剂量、长时间、频繁给药,此时传统给药器一次性快速给药的方式其实很不实用。为了避免精神病患者挣扎时给药难以控制,让患者自愿地按正常剂量服药,提高喂药便捷性,医护工作人员设计一种喂药更加方便、剂量更加可控,尽量避免药物浪费的喂药器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给精神病患者喂药不便、剂量难以及时控制且易造成浪费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包括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罐,压力罐内存放有药液,以及与压力罐通过输送管连接的送药部件,
[0006]所述送药部件由上至下包括压缩胶管、硬质的送药管、球形过滤器,所述送药管上端与压缩胶管连通,下端与球形过滤器内部通道连通,且所述内部通道内具有过滤网;
[0007]所述送药管内同轴地滑动配合有活塞部件,该活塞部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活塞柱,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形成一个环形的容纳腔,每个活塞柱的侧壁均具有一道与送药管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棱,以引导活塞柱上下滑动,其中,上活塞柱动密封地套在活塞杆上且不能相对活塞杆上下滑动,并且活塞杆能在上活塞柱内转动;下活塞柱螺纹配合地套在活塞杆上,且下活塞柱内具有若干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过孔;在所述送药管的侧壁上连接有所述输送管;
[0008]上活塞柱顶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送药管内,且上下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距离须满足:在非工作状态下,复位弹簧将所述活塞部件拉至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输送管的出口完全错开的位置处。
[0009]优选地,压缩胶管自然状态下呈倒扣的钵状结构,且在其钵底朝内凹陷呈一个球面状的凸起;所述送药管顶端呈圆锥状结构,其大端口与钵体结构的开口端对接;所述活塞杆的顶端具有一块压板,该压板正对所述凸起而设置,以使得从钵体结构的外部竖直按压所述凸起时,凸起最终能与压板接触并推动压板与所述圆锥状结构的内表面接触,且使得
所述容纳腔与所述输送管的出口完全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送药管的下部还固接有两块对称设置的扣板,扣板沿着送药管的径向设置。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通过预先具有适宜压强的压力罐存放药液,巧妙地利用压缩胶管压缩来推动活塞部件滑动,调整活塞部件上的两个活塞柱形成的容纳腔在送药管内的位置,从而实现送药管与压力罐之间连接通路上的通断,以及流量大小的控制,简单而有效,相比直接注射器式样的给药器直接推注而言,给药过程温和,患者易于接受,抛洒较少,尽量避免浪费,通过气压推动喂药,松手后复位弹簧将活塞部件拉回而断开通道,因此剂量可以及时控制。且本喂药器由于采用压力罐,因此,给药时更省力,只需要将活塞柱推至预定位置即可,对于小剂量的喂药而言非常快捷,而对于大剂量、长时间的多次喂药而言,操作方便,比较省力,一个较小尺寸的喂药器可实现整个喂药,必要时可以将压力罐补充压强。
[0012]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喂药器在给药时的结构剖视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活塞部件处的放大图;
[0015]图3为下活塞柱的俯视图;
[0016]图4为图1中的压缩胶管处的一种初始状态示意图。
[0017]其中,送药管1、压缩胶管2、活塞部件3、活塞杆301、上活塞柱302、下活塞柱303、限位板304、密封圈305、导向棱306、压力罐4、输送管5、球形过滤器6、过滤网7、扣板8、复位弹簧9、压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记载了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主要结构为:其包括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罐4,压力罐4内存放有药液,因此,通常情况下,只要打开压力罐4上连接的任何管道,药液会自然涌出。同时,本喂药器还配套地设有与压力罐4通过输送管5连接的送药部件。具体而言,如图2

3,这个送药部件由上至下包括压缩胶管2、硬质的送药管1、球形过滤器6,压缩胶管2通常采用弹性的橡胶管制成,可以被自由压缩,而送药管1上端与压缩胶管2连通,下端与球形过滤器6内部通道连通,且球形过滤器6的内部通道内具有过滤网7,以对药渣和杂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过滤。
[0020]另外,本喂药器中,如图2

3,前述的送药管1内同轴地滑动配合有活塞部件3,这个活塞部件3与一般注射器或者给药器上的活塞零件不一样,此处的活塞部件3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活塞柱,实际制作时,宜活塞柱呈圆柱状结构,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形成一个环形的容纳腔,每个活塞柱的侧壁均具有一道与送药管1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棱306,这根导向棱306可加工成矩形条状结构,表面光滑,以引导活塞柱上下滑动。同时,上活塞柱302动
密封地套在活塞杆301上且不能相对活塞杆301上下滑动,具体制作中,可以在活塞杆301上固接两块限位板304,而上活塞柱302嵌入式地套在两块限位板304之间的活塞杆301上,为了提高密封性,限位板304与上活塞柱302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圈305,这样,活塞杆301能在上活塞柱302内转动,且又可以实现上活塞柱302与活塞杆301配合处的动密封。与此同时,前述的下活塞柱303螺纹配合地套在活塞杆301上,且下活塞柱303内具有若干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过孔,以供药液流过,而在送药管1的侧壁上连接有输送管5,以引入压力罐4内的药液。
[0021]特别重要的一点,本实施例中,上活塞柱302顶端通过复位弹簧9连接在送药管1内,具体实施时,复位弹簧9可以同轴套在活塞杆301之外,且上下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距离须满足一下条件:在非工作状态下,竖直搁置本喂药器时候,这根复位弹簧9将活塞部件3拉至容纳腔与输送管5的出口完全错开的位置处,即实现容纳腔与输送管5之间的断开。
[0022]作为具体实施细节,如图4,压缩胶管2自然状态下呈倒扣的钵状结构,也可以认为是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神病患者用喂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压强高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罐,压力罐内存放有药液,以及与压力罐通过输送管连接的送药部件,所述送药部件由上至下包括压缩胶管、硬质的送药管、球形过滤器,所述送药管上端与压缩胶管连通,下端与球形过滤器内部通道连通,且所述内部通道内具有过滤网;所述送药管内同轴地滑动配合有活塞部件,该活塞部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个活塞柱,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形成一个环形的容纳腔,每个活塞柱的侧壁均具有一道与送药管内壁滑动配合的导向棱,以引导活塞柱上下滑动,其中,上活塞柱动密封地套在活塞杆上且不能相对活塞杆上下滑动,并且活塞杆能在上活塞柱内转动;下活塞柱螺纹配合地套在活塞杆上,且下活塞柱内具有若干沿其轴向贯穿设置的过孔;在所述送药管的侧壁上连接有所述输送管;上活塞柱顶端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送药管内,且上下两活塞柱之间的间隔距离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