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640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属于钢板后处理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现有的S型卧式辊涂机的基础上设置托辊,并根据带钢厚度、带钢密度和带钢单位张力对托辊位置和带钢移动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设计出一套独特的控制方法,使带钢与下涂敷辊之间形成合适的包角,提高带钢下表面钝化膜的重量均匀性,并减少下涂敷辊的磨损。并减少下涂敷辊的磨损。并减少下涂敷辊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板后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钝化指金属由于介质的作用生成的腐蚀产物如果具有致密的结构,形成了一层薄膜(往往是看不见的),紧密覆盖在金属的表面,则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状态,使金属的电极电位大大向正方向跃变,而成为耐蚀的钝态。其是钢板的常用后处理工艺,常见的钝化方式包括六价铬钝化、三价铬钝化、无铬钝化、耐指纹钝化等,钝化后产品性能的好坏与钝化膜重的均匀性有较大的关系。
[0003]目前,立式辊涂相比较卧式辊涂、卧式喷淋等方式在膜层均匀性、膜层厚度控制、膜层耐蚀性、成本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大多数热浸镀生产线采取立式辊涂对带钢进行涂覆,然而,立式辊涂机的空间占用面积较大,而卧式辊涂机布置较为紧凑,空间占用面积较小,一些产线由于空间的限制,无法采用立式辊涂而只能采取卧式辊涂。
[0004]目前,卧式辊涂机分为S型、水平型等几种,对于S型辊涂机,带钢下表面由于重力的作用,与涂辊的接触面积较大,不仅会造成涂辊磨损严重,而且容易导致钝化不均等缺陷,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难以控制。
[0005]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20781090.3,公开日为:2013年12月3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以对提升辊行程进行控制的卧式辊涂机,属于卧式辊涂机设备
,用于对带钢进行表面涂覆。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耐指纹液托盘、上蘸料辊、上涂辊、转向辊、提升辊、下蘸料辊、下涂辊、液压升降装置,两套液压升降装置的液压缸分别位于提升辊的两侧,液压缸推杆的上端与提升辊两端的轴承座下部相连接,液压控制装置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缸相连接。该技术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改变提升辊高度,将带钢重量合理分配给提升棍和下涂辊,优化带钢与下涂辊的包角大小,实现对带钢与下涂辊的接触面积的调节,有效避免带钢下表面出现的条痕缺陷、漏涂缺陷,提高带钢下表面的涂覆均匀性,同时降低下涂辊与带钢之间的磨损,提高下涂辊使用寿命。该专利应用于电镀锌生产线,侧重于结构设计,提升辊结构布置较为复杂,且不涉及具体控制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的方法。
[0006]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546083.4,公开日为:2019年9月17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卧式辊涂机,属于冷轧生产设备附件设计制造
所述的卧式辊涂机包括上涂敷辊,所述的卧式辊涂机还包括挡液刮取装置,所述的挡液刮取装置从钢板移动方向的前方斜向上的安装在所述上涂敷辊的两端;涂敷过程中,上涂敷辊上多余的纯化液通过所述的挡液刮取装置刮除并收集。该专利主要解决上涂敷辊甩液问题,不涉及控制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的方法。
[0007]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020188892.X,公开日为:2010年12月15日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辊涂机,尤其是公开了一种在热镀锌工艺中对带钢表面涂钝化液或其它防锈膜的可逆卧式辊涂机。其包括动力机构,由上粘液辊、上涂辊和上托盘组成的上涂敷机构,由
下粘液辊、下涂辊和下托盘组成的下涂敷机构,所述上、下涂敷机构安装在机架主体并与该机架主体滑动滑合,所述上涂敷机构和下涂敷机构的辊子分别通过该上涂敷机构和该下涂敷机构水平的安装在所述机架主体上;所述上涂敷机构的上涂辊和所述下涂敷机构的下涂辊分别位于被涂产品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不同垂直面内。该专利侧重于结构设计,不涉及控制带钢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的方法。
[0008]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卧式辊涂机基本是通过对辊涂机的结构进行改进来控制带钢钝化膜的质量,改进后的辊涂机的结构布置较为复杂,并不适用于一些布置空间紧凑的生产线,且所需成本较高,尤其是,现有技术均不涉及具体卧式辊涂中控制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1、要解决的问题
[0010]针对现有的S型卧式辊涂工艺中带钢下表面的钝化膜重量的均匀性采用现有技术难以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能够使带钢下表面获得均匀的钝化膜重,解决带钢下表面钝化不均和下涂覆辊易磨损的问题。
[0011]2、技术方案
[001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3]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带钢下表面经过卧式辊涂机的托辊和下涂敷辊的上端面,之后进入固化段和冷却段,并满足以下关系式;
[0014]0.2m<L1<0.5m,L2≥4m;
[0015]当0.3mm≤t<0.8mm时,

10mm≤h<

5mm,120m/min≤v<150m/min;
[0016]当0.8mm≤t<1.2mm时,

5mm≤h<

3mm,100m/min≤v<120m/min;
[0017]当1.2mm≤t<2.0mm时,1mm≤h≤3mm,60m/min≤v<100m/min;
[0018]当2.0mm≤t≤3.0mm时,3mm<h≤5mm,30m/min≤v<60m/min;
[0019]10KN<F1<35KN;
[0020]①
当t<0.8mm时,ρtg<F1*{|h|/(h2+L12)
1/2
};
[0021]②
当t≥0.8mm时,ρtg>F1*{|h|/(h2+L12)
1/2
};
[0022]其中,t为带钢厚度,h为下涂敷辊中心距离托辊中心的垂直距离,v为带钢移动速度,L1为下涂敷辊中心距离托辊中心的水平距离,L2为下涂敷辊中心距离固化段入口的水平距离,F1为带钢单位张力,ρ为钢板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002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卧式辊涂机采用S型辊涂机,包括上涂敷段、下涂敷段和托辊;所述下涂敷段包括下涂敷辊、下取料辊和下接液盘,所述下取料辊的下端面位于下接液盘内,所述下涂敷辊的表面与下取料辊的表面接触;所述上涂敷段和下涂敷段之间设有升降机构,所述托辊设置在升降机构上。
[002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涂敷段包括上接液盘、上取料辊、上涂敷辊和转向辊;所述上取料辊的下端面位于上接液盘内,所述上涂敷辊的表面与上取料辊的表面接触,所述转向辊安装在位于上取料辊侧边的转向辊支架上。
[002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义下涂敷辊的转速为v1,0.7≤(v1)/v≤1.5。
[002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义下取料辊的转速为v2,0.25≤(v2)/v≤0.9。
[0027]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义下涂敷辊与下取料辊(10)之间的压力为F2,1.5KN≤F2≤4KN。
[002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下涂敷辊的硬度为50~60HS。
[002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定义下涂敷辊的粗糙度为Ra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使带钢下表面经过卧式辊涂机的托辊(6)和下涂敷辊(9)的上端面,之后进入固化段(12)和冷却段(13),并满足以下关系式;0.2m<L1<0.5m,L2≥4m;当0.3mm≤t<0.8mm时,

10mm≤h<

5mm,120m/min≤v<150m/min;当0.8mm≤t<1.2mm时,

5mm≤h<

3mm,100m/min≤v<120m/min;当1.2mm≤t<2.0mm时,1mm≤h≤3mm,60m/min≤v<100m/min;当2.0mm≤t≤3.0mm时,3mm<h≤5mm,30m/min≤v<60m/min;10KN<F1<35KN;

当t<0.8mm时,ρtg<F1*{|h|/(h2+L12)
1/2
};

当t≥0.8mm时,ρtg>F1*{|h|/(h2+L12)
1/2
};其中,t为带钢厚度,h为下涂敷辊(9)中心距离托辊(6)中心的垂直距离,v为带钢移动速度,L1为下涂敷辊(9)中心距离托辊(6)中心的水平距离,L2为下涂敷辊(9)中心距离固化段入口的水平距离,F1为带钢单位张力,ρ为钢板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卧式辊涂机带钢下表面钝化膜重均匀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卧式辊涂机采用S型辊涂机,包括上涂敷段、下涂敷段和托辊(6);所述下涂敷段包括下涂敷辊(9)、下取料辊(10)和下接液盘(11),所述下取料辊(10)的下端面位于下接液盘(11)内,所述下涂敷辊(9)的表面与下取料辊(10)的表面接触;所述上涂敷段和下涂敷段之间设有升降机构(8),所述托辊(6)设置在升降机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刚王滕许倩杨平李超陈泓业李志庆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