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621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防压疮垫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气囊层、气路层和密封层;气囊层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若干个子气囊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气囊区,气囊层包括若干个气囊区;气路层上排布若干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充泄气装置通过充泄气管道对气囊层进行充泄气,充泄气装置通过排气管道与外界环境连通;气囊层、气路层、密封层之间通过粘接工艺粘接为一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中间的气路层,实现了气路的双层立体交叉通气,可实现复杂的气路结构设计,提升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也使得气囊压力的控制更加精准,对用户的适配性更好;可实现防压疮垫的空气内外循环。实现防压疮垫的空气内外循环。实现防压疮垫的空气内外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

技术介绍

[0002]压疮又称为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软组织变性、溃烂和坏死。是人体局部所受压力和受压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引起的组织损伤。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健康的关注,人们在对压疮预防上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并且开发了很多的产品,比如对于床垫就有无源和有源2种,而对于坐垫也是如此,坐垫中无源的较多,而有源的较少。但是现有的坐垫无气流流动,潮气不易散发,容易淤积在坐垫中,因此比较潮湿,也不利于压疮的预防。
[0004]申请号为CN201910843919.X的专利技术申请中公开的气囊垫组件、智能防压疮坐垫以及监护系统,所述的气囊垫组件包括气囊垫以及与所述气囊垫连通的充泄气装置;所述气囊垫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所述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所述充泄气装置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气囊间隙处,所述充泄气装置用于对所述气囊垫进行充泄气。一种智能防压疮坐垫,包括气囊垫组件、环境监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气囊垫组件和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环境监测装置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环境信息控制所述充泄气装置进行充气、泄气。一种监护系统,包括智能防压疮坐垫以及外部设备;所述智能防压疮坐垫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智能防压疮坐垫将所述环境信息发送至所述外部设备;所述外部设备根据所述环境信息控制所述智能防压疮坐垫。
[0005]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气路设计为5气道,操作复杂,并且未说明如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压疮垫气区及气路布局,主要针对久坐、久卧造成人体表面温度、湿度过高造成的不适症状,将特定温湿度的风通过产品内置管路传输至人体表面,从而使人体表面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也可实现升温功能。此外,此技术亦可实现对防压疮垫快速充放气的功能。
[0007]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所述防压疮垫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气囊层、气路层和密封层;所述气囊层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所述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若干个所述子气囊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气囊区,所述气囊层包括若干个气囊区;所述气路层上排布若干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充泄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泄气管道对所述气囊层进行充泄气,充泄气装置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气囊层、气路层、密封层之间通过粘接工艺粘接为一整体。
[0008]进一步地,所述充泄气装置包括电机、气泵、电磁阀或分配器;所述气泵提供的气
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充泄气管道,对所述气囊层中的相应气囊区进行充泄气;或,所述气泵提供的气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排气管道。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层中的部分气囊区之间通过充泄气管道相互连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充泄气管道包括与所述充泄气装置直接相连的第一充泄气管道和连接两个气囊区的第二充泄气管道;与所述第一充泄气管道和第二充泄气管道相连的充泄气口设于所述子气囊的中部。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间隙包括横向气囊间隙和纵向气囊间隙,与所述排气管道相连的排气口设于所述横向气囊间隙与纵向气囊间隙的十字交叉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气路层与所述气囊层粘合后,所述气路层上的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对应嵌设于所述气囊层的气囊间隙中。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中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防压疮垫气区及气路布局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0014]1)通过增加中间的气路层,实现了气路的双层立体交叉通气,可实现复杂的气路结构设计,实现更多气路的设计,提升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也使得气囊压力的控制更加精准,对用户的适配性更好;
[0015]2)实现防压疮垫的空气内外循环,可以通过该结构设计,在气囊间隙设置排气口,可以把坐垫表面的湿热空气吹走,实现坐垫的控温除湿功能;此外,可以通过控制排气口中排出的空气的温度,实现坐垫的加热或降温功能,且安全舒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压疮垫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压疮垫的气区布局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防压疮垫的气路布局示意图。
[0020]其中,1

气囊层;11

子气囊;12

纵向气囊间隙;13

横向气囊间隙;14

排气口;15

充泄气口;2

气路层;21

第一充泄气管道;22

第二充泄气管道;23

排气管道;3

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
[0022]如图1至4所示,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所述防压疮垫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气囊层1、气路层2和密封层3;所述气囊层1的材料可以为硅橡胶、天然橡胶、丁腈橡胶、顺丁橡胶、丁苯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录乙烯。通过增加中间的气路层2,实现了气路的双层立体交叉通气,可实现复杂的气路结构设计,实现更多气路的设计,提升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也使得气囊压力的控制更加精准,对用户的适配性更好。所述气囊层1包括多个子气囊11,相邻所述子气囊11之间具有气囊间隙;若干个所述子气囊11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气囊区,所述气囊层1包括若干个气囊区。
[0023]所述气路层2上排布若干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23,所述充泄气管道包括与充泄气装置直接相连的第一充泄气管道21和连接两个气囊区的第二充泄气管道22;与所述第一充泄气管道21和第二充泄气管道22相连的充泄气口15设于所述子气囊11的中部。所述充泄气装置包括电机、气泵、电磁阀或分配器;所述气泵提供的气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第一充泄气管道21,对所述气囊层1中的相应气囊区进行充泄气;或,所述气泵提供的气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排气管道23,所述排气管道23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气囊间隙包括横向气囊间隙13和纵向气囊间隙12,与所述排气管道23相连的排气口14设于所述横向气囊间隙13与纵向气囊间隙12的十字交叉处。所述气囊层1、气路层2、密封层3之间通过粘接工艺粘接为一整体。所述气路层2与所述气囊层1粘合后,所述气路层2上的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23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压疮垫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气囊层、气路层和密封层;所述气囊层包括多个子气囊,相邻所述子气囊之间具有气囊间隙;若干个所述子气囊之间相互连通形成气囊区,所述气囊层包括若干个气囊区;所述气路层上排布若干充泄气管道和排气管道,充泄气装置通过所述充泄气管道对所述气囊层进行充泄气,充泄气装置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气囊层、气路层、密封层之间通过粘接工艺粘接为一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压疮垫的气区及气路布局,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泄气装置包括电机、气泵、电磁阀或分配器;所述气泵提供的气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充泄气管道,对所述气囊层中的相应气囊区进行充泄气;或,所述气泵提供的气源经所述电磁阀或分配器分配后进入相应的排气管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宝林于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创始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