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618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属于建筑监控领域,包括位移检测铜片、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可移动圆柱、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报警装置、检测铜线,检测铜线两端与可移动圆柱连接,可移动圆柱竖直设置在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上,位移检测铜片竖直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上,位移检测铜片与报警装置连接,位移检测铜片设置在检测铜线中间的位置,检测铜线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内侧,且不接触设置。结构原理简单,安拆使用、维护都很方便,可布设多个监测点,监测范围大,可覆盖面积大,克服了巡视监测时基坑变形的不易察觉,监测体系触发灵敏有效,可对基坑进行施工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实时监测,并迅速找到支护结构变形部位,并进行加固。行加固。行加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结构数量多,工况复杂,随着深基坑支护结构失稳引发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严重威胁着施工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公众对施工的不良看法。深基坑作为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之一。
[0003]目前,在施工现场对深基坑进行巡视监测时,普遍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以及目测的方式,无法起到实时监测并自动引发预警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深基坑的支护结构受到主动或被动土压力可能会发生一定的位移,支护结构局部位移过大可能发生坍塌事故,为实时反映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化情况,预防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准确监测支护结构的位移、倾斜,使用实时监测报警系统装置监测深基坑支护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解决现有建筑深基坑施工巡视监测过程不能实时监测位移的技术问题。
[0005]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包括位移检测铜片、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可移动圆柱、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报警装置、检测铜线,所述检测铜线两端与可移动圆柱连接,可移动圆柱竖直设置在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竖直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与报警装置连接,位移检测铜片设置在检测铜线中间的位置,检测铜线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内侧,且不接触设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包括铜片支撑底板和方形筒,方形筒固定在铜片支撑底板上,位移检测铜片套设在方形筒上,所述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包括圆柱支撑底板和圆形筒,圆形筒设置在圆柱支撑底板上,可移动圆柱套设在圆形筒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位移检测铜片为两片,且相邻间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圆柱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圆形筒里面,两个可移动圆柱设置在两个位移检测铜片的两端,且与两个位移检测铜片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位移检测铜片包括位移检测椭圆环、检测椭圆环入线口和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检测椭圆环入线口设置在位移检测椭圆环上,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固定在位移检测椭圆环的下边,所述位移检测椭圆环设置在检测铜线侧边,所述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与报警装置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圆柱包括竖直圆柱、竖直圆柱绕线口,所述竖直圆柱绕线口设置在竖直圆柱上,竖直圆柱设置为圆柱结构,所述竖直圆柱绕线口设置在检测铜线端点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铜线与位移检测椭圆环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1cm,水平方向的距离为2.5cm。
[0012]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结构原理简单,安拆使用、维护都很方便,可布设多个监测点,监测范围大,可覆盖面积大,克服了巡视监测时基坑变形的不易察觉,监测体系触发灵敏有效,可对基坑进行施工中支护结构的位移实时监测,并迅速找到支护结构变形部位,并进行加固。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1、位移检测铜片;1.1、位移检测椭圆环;1.2、检测椭圆环入线口;1.3、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2、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1铜片支撑底板;2.2方形筒;3、可移动圆柱;3.1、竖直圆柱;3.2、竖直圆柱绕线口;4、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1、圆柱支撑底板;4.2圆形筒;5报警装置;6、检测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
[0017]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位移检测铜片1、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可移动圆柱3、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报警装置5、检测铜线6,所述检测铜线6两端与可移动圆柱3连接,可移动圆柱3竖直设置在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竖直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 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与报警装置5连接,位移检测铜片1设置在检测铜线6中间的位置,检测铜线6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1内侧,且不接触设置。报警装置5为现有的设备,直接购买即可,报警装置5通过夹子与位移检测铜片1夹住导通。两个可移动圆柱3可移动设置。结构原理简单,安拆使用、维护都很方便,可布设多个监测点,监测范围大,可覆盖面积大,克服了巡视监测时基坑变形的不易察觉,监测体系触发灵敏有效。
[0018]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包括铜片支撑底板 2.1和方形筒2.2,方形筒2.2固定在铜片支撑底板2.1上,位移检测铜片1套设在方形筒2.2上,所述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包括圆柱支撑底板4.1和圆形筒4.2,圆形筒4.2设置在圆柱支撑底板4.1上,可移动圆柱3套设在圆形筒 4.2上。
[0019]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为两片,且相邻间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可移动圆柱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圆形筒4.2里面,两个可移动圆柱3设置在两个位移检测铜片1的两端,且与两个位移检测铜片1 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0020]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包括位移检测椭圆环1.1、检测椭圆环入线口1.2和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1.3,检测椭圆环入线口1.2 设置在位移检测椭圆环1.1上,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1.3固定在位移检测椭圆环1.1的下边,所述位移检测椭圆环1.1设置在检测铜线6侧边,所述位移检测椭圆环导线支脚1.3与报警装置5连接。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圆柱3包括竖直圆柱3.1、竖直圆柱绕线口3.2,所述竖直圆柱绕线口3.2设置在竖直圆柱3.1上,竖直圆柱3.1设置为圆柱结构,所述竖直圆柱绕线口3.2设置在检测铜线6端点处。所述检测铜线6与位移检测椭圆环1.1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为1cm,水平方向的距离为 2.5cm。
[0022]设备包括监测体系、触发装置、报警仪器三部分组成。监测体系包括监测铜线、监测触发环;触发装置主要为监测触发电路体系;报警仪器主要为触发装置连通后引发的报警信号,报警仪器型号为BY40J。监测铜线为单独系统,监测触发环固定在支护结构上,触发环与触发电路、报警仪器连接。设备应用原理为支护结构某一位置的水平或竖向位移达到报警临界值,即会触发电路,形成电路回路,使报警仪器发出警报。将监测触发环放置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监测点上,监测铜线放置于支护结构监测点两侧弯矩为0的位置,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和开挖至基底后一段时间内,深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可能发生一定的位移,如变化过大可能发生垮塌事故,当达到危险临界值,监测报警系统即可触发,能及时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移检测铜片(1)、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可移动圆柱(3)、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报警装置(5)、检测铜线(6),所述检测铜线(6)两端与可移动圆柱(3)连接,可移动圆柱(3)竖直设置在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竖直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上,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与报警装置(5)连接,位移检测铜片(1)设置在检测铜线(6)中间的位置,检测铜线(6)设置在位移检测铜片(1)内侧,且不接触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铜片支撑底座(2)包括铜片支撑底板(2.1)和方形筒(2.2),方形筒(2.2)固定在铜片支撑底板(2.1)上,位移检测铜片(1)套设在方形筒(2.2)上,所述可移动圆柱支撑底座(4)包括圆柱支撑底板(4.1)和圆形筒(4.2),圆形筒(4.2)设置在圆柱支撑底板(4.1)上,可移动圆柱(3)套设在圆形筒(4.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检测铜片(1)为两片,且相邻间隔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深基坑监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姗李国荣何思明凌苒升孙宝泽蔡娜刘国高谭林芳陈梓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建工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