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光光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90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光光源模组,该白光光源模组包括LD模组、第一聚焦镜、散射片、反光杯、第二聚焦镜、荧光器件、透明导热座,所述第一聚焦镜设置在LD模组上方,所述散射片设置在第一聚焦镜上方,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散射片上方,所述第二聚焦镜设置在反光杯内部,所述第二聚焦镜上方设置有荧光器件,所述透明导热座设置在反光杯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式结构的光源,通过在荧光器件和反光杯之间,增加第二聚焦镜,使得光源通过反光杯发出的光束,发散角度小、能量更集中、从而传播的更远;同时,由于所加第二聚焦镜是在荧光器件和反光杯之间,因此不需额外的位置,从而减小了光源的长度。光源的长度。光源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光光源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激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光光源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现有激光模组产生白光的方法主要有四种:(1)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涂层;(2)红光、绿光、蓝光芯片直接混光;(3)蓝光芯片激发红色与绿色荧光粉涂层;(4)UV芯片激发红色、绿色、黄色荧光粉涂层。目前较普遍的方式为蓝光激光激发黄色荧光粉涂层,其制备出的光源可靠性高,效率好。目前,蓝光LD激发荧光材料产生白光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射式,一种是透射式。反射式的结构主要是靠反光杯来实现,由于反光杯出来的光束基本是发散的,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白光光源模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光光源模组,包括LD模组、第一聚焦镜、散射片、反光杯、第二聚焦镜、荧光器件、透明导热座,所述第一聚焦镜设置在LD模组上方,所述散射片设置在第一聚焦镜上方,所述反光杯设置在散射片上方,所述第二聚焦镜设置在反光杯内部,所述第二聚焦镜上方设置有荧光器件,所述透明导热座设置在反光杯的顶端。
[0005]所述反光杯的中心部分设有通光孔,使蓝光光束能够通过,然后打在荧光器件上。所述第二聚焦镜设置反光杯内部的通口里。所述反光杯的反光面是需要特殊光学设计的面,根据荧光粉涂层发光面的大小、荧光粉涂层发光的位置、第一聚焦镜的面型和焦距来决定。所述反光杯的主要作用是反射荧光粉涂层发出的光,由于所述第一聚焦镜对荧光粉涂层发出的光有聚焦作用,因此所述反光杯将光束进一步汇聚和反射,从而使得光束可以近乎平行射出。
[0006]所述LD模组设有准直透镜,所述LD模组是一种提供蓝光激光的激光二极管元件。所述LD模组是市场通用的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蓝光激光光源。所述第一聚焦镜、第二聚焦镜是一种光学透镜元件,其材质主要是玻璃或者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所述第一聚焦镜是作用是将LD模组发出的蓝光聚焦,并聚焦到合适位置,所述合适位置即荧光器件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聚焦镜的作用是将LD模组发出的光束进一步汇聚到荧光器件上,并将荧光器件发出的光进行汇聚,使得汇聚之后的光打在反光杯上,被反光杯反射后能够以较小的角度或近乎平行的光传播。
[0007]所述散射片是一种光学元件,其材质主要是玻璃或者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其主要作用是使使聚焦镜聚焦后的LD光束均匀化。由于聚焦镜聚焦后的LD蓝光激光束,面积小、能量呈高斯分布,不利于荧光粉涂层的能量转化。例如,聚焦后的蓝光激光光束中心直径为0.5mm,而荧光材料的直径为3mm,转化面积小;能量呈高斯分布的蓝光激光打在荧光材料上,中心效率高、边缘效率低,可能会导致发出的黄光中心和两边能量差异大,从而使得产
生的混合白光效果不好,还可能会因中心能量过高,烧毁荧光材料。散射片能够使聚焦后的蓝光激光匀化、能量呈均匀分布,且面积增大,从而提高荧光粉涂层的转化效果,提高混合白光的效果。
[0008]所述荧光器件包括金属散热座和荧光粉涂层,所述荧光粉涂层涂覆在金属散热座上,所述金属散热座与荧光粉涂层接触的面被抛光成镜面,以反射荧光粉涂层发出的光线。所述透明导热座是一种光学平片,其主要作用是使光线能够透过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导热效果。所述透明导热座的表面进行镀膜以提高光线透过率。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反射式结构的光源,由反光杯出来的光线,基本是平行光。本技术通过在荧光器件和反光杯之间,增加第二聚焦镜,使得光源通过反光杯发出的光束,发散角度小、能量更集中、从而传播的更远;同时,由于所加第二聚焦镜是在荧光器件和反光杯之间,因此不需额外的位置,从而减小了光源的长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光路原理图。
[0012]图3是本技术荧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LD模组,2.第一聚焦镜,3.散射片,4.反光杯,5.第二聚焦镜,6.荧光器件,7.透明导热座,61.金属散热座,62.荧光粉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15]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6]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17]如图1

图3所示,一种白光光源模组,包括LD模组1、第一聚焦镜2、散射片3、反光杯4、第二聚焦镜5、荧光器件6、透明导热座7,第一聚焦镜2设置在LD模组1上方,散射片3设置在第一聚焦镜2上方,反光杯4设置在散射片3上方,第二聚焦镜5设置在反光杯4内部,第二聚焦镜5上方设置有荧光器件6,透明导热座7设置在反光杯4的顶端。LD模组1、第一聚焦镜2、散射片3、反光杯4、第二聚焦镜5、荧光器件6、透明导热座7通过现有技术可拆卸的安装在灯架中。
[0018]反光杯4的中心部分设有通光孔,使蓝光光束能够通过,然后打在荧光器件6上。第二聚焦镜5设置反光杯4内部的通口里。反光杯4的反光面是需要特殊光学设计的面,根据荧光粉涂层62发光面的大小、荧光粉涂层62发光的位置、第一聚焦镜2的面型和焦距来决定。
反光杯4的主要作用是反射荧光粉涂层62发出的光,由于第一聚焦镜2对荧光粉涂层62发出的光有聚焦作用,因此反光杯4将光束进一步汇聚和反射,从而使得光束可以近乎平行射出。
[0019]LD模组1设有准直透镜,LD模组1是一种提供蓝光激光的激光二极管元件。LD模组1是市场通用的元件,其主要作用是提供蓝光激光光源。第一聚焦镜2、第二聚焦镜5是一种光学透镜元件,其材质主要是玻璃或者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第一聚焦镜2是作用是将LD模组1发出的蓝光聚焦,并聚焦到合适位置,合适位置即荧光器件6所在的位置。第二聚焦镜5的作用是将LD模组1发出的光束进一步汇聚到荧光器件6上,并将荧光器件6发出的光进行汇聚,使得汇聚之后的光打在反光杯4上,被反光杯4反射后能够以较小的角度或近乎平行的光传播。
[0020]散射片3是一种光学元件,其材质主要是玻璃或者塑料等其他透明材料。其主要作用是使使聚焦镜聚焦后的LD光束均匀化。由于聚焦镜聚焦后的LD蓝光激光束,面积小、能量呈高斯分布,不利于荧光粉涂层的能量转化。例如,聚焦后的蓝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光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LD模组(1)、第一聚焦镜(2)、散射片(3)、反光杯(4)、第二聚焦镜(5)、荧光器件(6)、透明导热座(7),所述第一聚焦镜(2)设置在LD模组(1)上方,所述散射片(3)设置在第一聚焦镜(2)上方,所述反光杯(4)设置在散射片(3)上方,所述第二聚焦镜(5)设置在反光杯(4)内部,所述第二聚焦镜(5)上方设置有荧光器件(6),所述透明导热座(7)设置在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忠斌成华陈延兵于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