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521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设有植被层和水泥层,所述坡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蓄水池,且坡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蓄水池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端贯穿安装腔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坡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矩形盒,所述第一矩形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右侧开口设置的第二矩形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第一锥形齿、偏心轮、齿轮和弹簧相配合,解决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的问题。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的问题。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中需要对斜坡进行保护,通常是在斜坡上栽植植被来加强斜坡土质强度,但植被在干燥气候下植被缺失水分不容易存活,因此需要给植被增加喷水装置,目前现有的护坡结构的喷水装置大多只能对一定范围内的植被进行喷洒,无法调节喷洒角度,使得喷洒的范围降低,喷洒的效率不高,且蓄水池内收集的雨水一般都没进行过滤,容易堵塞水泵,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同时不便于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解决了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同时不便于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包括坡体,所述坡体的一侧设有植被层和水泥层,所述坡体的上表面开设有蓄水池,且坡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延伸至蓄水池内,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顶端贯穿安装腔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坡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矩形盒,所述第一矩形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右侧开口设置的第二矩形盒,所述第一矩形盒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通过软管与连接管连通并固定,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矩形盒转动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延伸至第一矩形盒内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第一矩形盒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方杆,所述方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对应的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与对应的第一矩形盒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齿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前侧嵌装有滚珠,所述第二矩形盒内设有第一锥形齿和第二锥形齿,所述第二锥形齿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相啮合,所述第一锥形齿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二锥形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的右端延伸至对应的第一矩形盒内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对应的滚珠滚动接触。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回形框,所述回形框的内壁开设有顶部开口设置的回形槽,所述回形槽的内壁卡接有过滤网。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条的后侧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与对应的方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矩形盒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第一圆形孔,所述第一圆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第一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矩形盒的左侧内壁开设有第二圆形孔,所述第二圆形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对应的第三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1](三)有益效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通过设置的第一锥形齿、偏心轮、齿轮和弹簧相配合,第二锥形齿通过第一锥形齿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偏心轮转动前半圈时,偏心轮通过滚珠挤压矩形块,矩形块通过齿条挤压弹簧,齿条通过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喷头转动,偏心轮转后半圈不在挤压滚珠,弹簧通过齿条带动齿轮转动,解决不便于增加喷洒的范围的问题。
[0014]2、该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通过设置的回形框和过滤网相配合,回形框的设置便于对过滤网进行安装和拆卸,过滤网的设置是对被收集到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解决不便于对蓄水池内的雨水进行过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后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图5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图5中局部剖视示意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的图7中C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坡体;2、植被层;3、水泥层;4、蓄水池;5、水泵;6、进水管;7、出水管;8、连接管;9、支架;10、第一矩形盒;11、第二矩形盒;12、第一转轴;13、喷头;14、软管;15、电机;16、第二转轴;17、齿轮;18、方杆;19、齿条;20、弹簧;21、矩形块;22、第一锥形齿;23、第二锥形齿;24、第三转轴;25、偏心轮;26、回形框;2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8所示,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
包括坡体1,坡体1的一侧设有植被层2和水泥层3,坡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蓄水池4,且坡体1内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水泵5,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进水管6延伸至蓄水池4内,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出水管7,出水管7的顶端贯穿安装腔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坡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9,支架9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矩形盒10,第一矩形盒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右侧开口设置的第二矩形盒11,第一矩形盒10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3,喷头13通过软管14与连接管8连通并固定,支架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5,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6,第二矩形盒11转动套设在第二转轴16的外侧,第一转轴12延伸至第一矩形盒10内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7,第一矩形盒10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方杆18,方杆18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齿条19,齿条19与对应的齿轮17相啮合,齿条19与对应的第一矩形盒10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齿条19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矩形块21,矩形块21的前侧嵌装有滚珠,第二矩形盒11内设有第一锥形齿22和第二锥形齿23,第二锥形齿23与对应的第一锥形齿22相啮合,第一锥形齿22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16的外侧,第二锥形齿2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轴24,第三转轴24的右端延伸至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设计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一侧设有植被层(2)和水泥层(3),所述坡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蓄水池(4),且坡体(1)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水泵(5),所述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延伸至蓄水池(4)内,所述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并固定连接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的顶端贯穿安装腔连通并固定连接有连接管(8),所述坡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9),所述支架(9)上固定连接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矩形盒(10),所述第一矩形盒(1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右侧开口设置的第二矩形盒(11),所述第一矩形盒(10)的顶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喷头(13),所述喷头(13)通过软管(14)与连接管(8)连通并固定,所述支架(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矩形盒(11)转动套设在第二转轴(16)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12)延伸至第一矩形盒(10)内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17),所述第一矩形盒(10)的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方杆(18),所述方杆(18)的外侧滑动连接有齿条(19),所述齿条(19)与对应的齿轮(17)相啮合,所述齿条(19)与对应的第一矩形盒(10)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吴宇杰赵国军陈瑞孙秉玺李森王欣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灵捷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