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30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进气筒,进气筒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活塞上连接有螺旋杆,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与螺旋杆相配合的转动筒,转动筒内壁固接有一对与螺旋杆相配合的转动块;所述转动筒靠近安装板的端部设有内进气孔,转动筒上固接有搅拌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加药口,加药口上螺接有密封塞;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可拆卸连接有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给药装置对药液混合不均匀,造成药液的药性降低的问题。低的问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吸科主要是对呼吸系统的各项疾病做出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包括的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以及肺栓塞,包括呼吸功能衰竭等。同时肺外部的疾病引起的肺内病变,比如结节病、肺部的结石、肉芽肿等疾病也在呼吸科进行治疗。
[0003]在对患者进行给药时,需要用到相应的给药装置对患者进行给药;但是现有的给药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相应的缺点,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给药前,可能需要将多种药物混合或液体固定混合,混合方式大多是在外部将药液混合好,然后装入给药装置内,操作较为复杂;而且在给药过程中,药液中的颗粒状药物易发生沉淀,从而会影响药液的药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给药装置对药液混合不均匀,造成药液的药性降低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进气筒,进气筒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上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上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活塞上连接有螺旋杆,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与螺旋杆相配合的转动筒,转动筒内壁固接有一对与螺旋杆相配合的转动块;所述转动筒靠近安装板的端部设有内进气孔,转动筒上固接有搅拌桨;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加药口,加药口上螺接有密封塞;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出液管,出液管上可拆卸连接有喷头。
[000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还设有稳压结构,所述稳压结构包括与安装板固接的稳压筒,稳压筒上螺接有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上固接有与稳压筒滑动连接的导向杆;所述稳压筒远离调节旋钮的一端均布有连接孔,导向杆上滑动连接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密封板,导向杆上套设有与密封板相配合的顶簧,稳压筒上连接有与连接孔相对应的出气管。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靠近安装板的端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进气单向阀,出液管上设有与进气单向阀相对应的出液单向阀。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固接有与内出气孔相对应的防护筒,防护筒套设于转动筒上,防护筒上设有与内出气孔相对应的外出气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还固接有与外出气孔相对应的半圆形的挡板,挡板与加药口同心设置,挡板设于加药口和防护筒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设有子接头,喷头上连接有软管,软管上设有与子接头相配合的母接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筒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有导向板,活塞杆与导向板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多种药液通过加药口加入到壳体内,医护人员往复的通过按压板、活塞杆带动活塞上下运动,活塞通过螺旋杆与转动块相配合带动转动筒沿安装板转动,转动筒通过螺旋桨对药液进行搅拌混合;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喷药过程中,活塞始终往复的带动螺旋杆上下运动,螺旋杆通过与转动块相配合带动转动筒转动,转动筒始终带动搅拌桨对药液进行搅拌,能够有效地防止喷药过程中药液发生沉淀,提高药液的混合程度。
[0014]2、稳压结构在使用时,根据患者患处的情况,判断是需要喷药还是需要将药液流入患处即可,转动调节旋钮,通过调节旋钮调节顶簧的长度,即顶簧对密封板的压力,提高本技术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第一轴测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的第二轴测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搅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稳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稳压结构,3、出液单向阀,4、出液管,5、母接头,6、喷头,7、按压板,8、进气筒,9、密封塞,10、进气单向阀,11、搅拌桨,12、转动筒,13、防护筒,14、螺旋杆,15、活塞,16、活塞杆,17、导向板,18、外出气孔,19、安装板,20、挡板,21、转动块,22、内出气孔,23、调节旋钮,24、出气管,25、稳压筒,26、顶簧,27、连接孔,28、密封板,29、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如图1

5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上设有进气筒8,进气筒8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5,活塞15上连接有活塞杆16,活塞杆16上连接有按压板7;所述活塞15上连接有螺旋杆14,安装板19上转动连接有与螺旋杆14相配合的转动筒12,转动筒12内壁固接有一对与螺旋杆14相配合的转动块21;所述转动筒12靠近安装板19的端部设有内进气孔,转动筒12上固接有搅拌桨11;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加药口,加药口上螺接有密封塞9;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出液管4,出液管4上可拆卸连接有喷头6。
[0022]本技术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多种药液通过加药口加入到壳体1内,医护人员往复的通过按压板7、活塞杆16带动活塞15上下运动,活塞15通过螺旋杆14与转动块21相配合带动转动筒12沿安装板19转动,转动筒12通过螺旋桨对药液进行搅拌混合;搅拌结束后,使用密封塞9对加药口进行密封,将全新的喷头6安装在出液管4上;将喷头6对准患处,医护人员按压按压板7,按压板7通过活塞杆16、活塞15将空气输送至壳体1内,壳体1内压力增大,药液随出液管4流向喷头6,药液通过喷头6对患者患处进行喷药;另外在对患者进行喷药过程中,活塞15始终往复的带动螺旋杆14上下运动,螺旋杆14通过与转动块21相配合带动转动筒12转动,转动筒12始终带动搅拌桨11对药液进行搅拌,能够有效地防止喷药过程中药液发生沉淀,提高药液的混合程度。
[002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稳压结构2,稳压结构2包括与安装板19固接的稳压筒25,稳压筒25上螺接有调节旋钮23,调节旋钮23上固接有与稳压筒25滑动连接的导向杆29;所述稳压筒25远离调节旋钮23的一端均布有连接孔27,导向杆29上滑动连接有与连接孔27相配合的密封板28,导向杆29上套设有与密封板28相配合的顶簧26,稳压筒25上连接有与连接孔27相对应的出气管24;稳压结构2在使用时,根据患者患处的情况,判断是需要喷药还是需要将药液流入患处即可,转动调节旋钮23,通过调节旋钮23调节顶簧26的长度,即顶簧26对密封板28的压力,提高本技术的便利性;另外当壳体1内的压力过大时,空气通过连接孔27对密封板28进行挤压,密封板28在壳体1内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当出气管24与连接孔27连通时,壳体1内多余的空气流出,壳体1内的压力下降,密封板28在顶簧26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封堵出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开口,开口上连接有安装板(19);所述安装板(19)上设有进气筒(8),进气筒(8)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15),活塞(15)上连接有活塞杆(16),活塞杆(16)上连接有按压板(7);所述活塞(15)上连接有螺旋杆(14),安装板(19)上转动连接有与螺旋杆(14)相配合的转动筒(12),转动筒(12)内壁固接有一对与螺旋杆(14)相配合的转动块(21);所述转动筒(12)靠近安装板(19)的端部设有内进气孔,转动筒(12)上固接有搅拌桨(11);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加药口,加药口上螺接有密封塞(9);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出液管(4),出液管(4)上可拆卸连接有喷头(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床呼吸科给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9)上还设有稳压结构(2),稳压结构(2)包括与安装板(19)固接的稳压筒(25),稳压筒(25)上螺接有调节旋钮(23),调节旋钮(23)上固接有与稳压筒(25)滑动连接的导向杆(29);所述稳压筒(25)远离调节旋钮(23)的一端均布有连接孔(27),导向杆(29)上滑动连接有与连接孔(27)相配合的密封板(28),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一航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