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陆秀梅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426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包括胃管、氧气管和进食管,氧气管后端位于胃管后端外用于连接氧气瓶,氧气管前端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氧气出口,进食管后端连接自动喂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胃管、氧气管和进食管整合在一根胃管内,并通过调整整个胃管的结构,一次插管能够解决进食、供氧、胃肠减压的难题;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耗材的使用,并且避免因食物反流导致误吸引起的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另外通过流量泵由进食管对病人匀速喂食,降低病人胃部的不适感;最后通过弹性带可以将整个胃管固定在病人头部,起到加固胃管的作用。起到加固胃管的作用。起到加固胃管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特别是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危重病人进食和呼吸困难情况下,现有技术一般是分开采用插入胃管进食、插入胃管经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肠内容物(胃部压力过大需要减压时使用)、插入氧气管帮助呼吸的方式,插入管道太多的情况会引起病人不适感,导致患者烦躁发生非计划性脱管;且现有胃管前段侧孔较多,侧孔开口位置最高的部分距胃管前段约10cm,现有胃管在用作鼻饲饮食用途时,存在鼻饲液返流进入气管造成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0003]插胃管也就是口饲或鼻饲,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人工把胃管经口腔或鼻孔置入食道中,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通过手动加压注射器推杆和活塞往患者鼻胃管内和胃里打水和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危重病人进食困难情况下,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先从鼻孔位置插入胃管,然后采用向胃管里面输液进食或者向胃管里面用注射器推入进食,输液进食由于食物浓度较大容易导致堵塞,注射器推入进食由于人力推入力度不均匀导致病人胃部不舒服,且以上2种进食方式不能做到对食物进行恒温保温,进食后期食物受凉对病人胃部不健康。
[0004]另外,现有胃管只有一根直径大小一致的长管子,病人烦躁不安扭动拉扯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给病人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方便、减轻病人不适和负担的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0007]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包括胃管,所述胃管前端封堵用于通过口腔或鼻孔伸入胃部,所述胃管前端外壁开设有多个通孔,胃管的后端开口位于体外,所述胃管后端内固定有外径小于胃管内径的氧气管和进食管,所述氧气管后端位于胃管后端外用于连接氧气瓶,氧气管前端封闭且氧气管一侧外壁与胃管一侧内壁紧贴,所述氧气管前端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氧气出口,氧气出口位于口腔或鼻孔内,所述进食管前端开口且进食管一侧外壁与胃管另一侧内壁紧贴,进食管前端位于胃管前端内,所述进食管后端连接自动喂食装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位于氧气出口后端的胃管外壁两侧分别固定有弹性带,其中一个弹性带端部外侧面设有粘扣带毛面,另一个弹性带端部内侧面设有粘扣带勾面。
[0009]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喂食装置包括壳体、流量泵、保温食物容器,所述流量泵固定在壳体内且与电源相连,保温食物容器设置在壳体顶端,流量泵的进口与保温食物容器的底部相连,流量泵的出口与进食管后端连接,所述壳体外一侧设有流量泵开关。
[00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顶端固定有重量传感器,所述保温食物容器放置在重量传感器上端面,所述重量传感器与设置于壳体外一侧的控制器面板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面板上
设有蜂鸣器,蜂鸣器用于当重量传感器监测到保温食物容器内的食物喂完时发出警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胃管、氧气管和进食管整合在一根胃管内,并通过调整整个胃管的结构,一次插管能够解决进食、供养、胃肠减压的难题;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耗材的使用,并且避免因食物反流导致误吸引起的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另外通过流量泵由进食管对病人匀速喂食,降低病人胃部的不适感;最后通过弹性带可以将整个胃管固定在病人头部,起到加固胃管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技术。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包括胃管1,所述胃管1前端封堵用于通过口腔或鼻孔伸入胃部,所述胃管1前端外壁开设有多个通孔2,本实施例的通孔2的作用是:1、插入胃管1经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肠内容物(胃部压力过大需要减压时),最终从胃管1后端排出;2、使食物进入病人胃部;胃管1的后端开口位于体外,所述胃管1后端内固定有外径小于胃管1内径的氧气管4和进食管3,所述氧气管4后端位于胃管1后端外用于连接氧气瓶,氧气管4前端封闭且氧气管4一侧外壁与胃管1一侧内壁紧贴,所述氧气管4前端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氧气出口5,氧气出口5位于口腔或鼻孔内,氧气出口5用于对病人供养;所述进食管3前端开口且进食管3一侧外壁与胃管1另一侧内壁紧贴,进食管3前端位于胃管前端内,所述进食管3后端连接自动喂食装置。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自动喂食装置包括壳体9、流量泵10(该流量泵10为微型流量泵,可以直接在市面上购买使用,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具体结构)、保温食物容器11,所述流量泵10固定在壳体9内且与电源相连,保温食物容器11设置在壳体9顶端,保温食物容器11能够将加入的食物进行保温,防止进入病人尾部的食物受凉造成病人胃部的不适及不健康,流量泵10的进口与保温食物容器11的底部相连,流量泵10的出口与进食管3后端连接,所述壳体9外一侧设有流量泵开关15,通过流量泵10将食物匀速送入病人胃部,从而能够降低病人胃部的不适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进食管3可以留长一点,壳体9可以固定在病床的床头柜上。
[0015]参照图1所示,为了便于固定在整个胃管1,所述位于氧气出口5后端的胃管1外壁两侧分别固定有弹性带6,其中一个弹性带6端部外侧面设有粘扣带毛面7,另一个弹性带6端部内侧面设有粘扣带勾面8。使用时,将粘扣带勾面8和粘扣带毛面7粘接在一起从而将整个胃管1固定在病人头部,防止胃管1位移或脱落。
[0016]参照图1所示,所述壳体9顶端固定有重量传感器12,所述保温食物容器11放置在重量传感器12(可以直接在市面上购买使用,其具体型号本实施例不再赘述)上端面,所述重量传感器12与设置于壳体9外一侧的控制器面板13(可以直接在市面上购买使用,例如单片机、plc芯片等,其具体型号本实施例不再赘述)相连接,所述控制器面板13上设有蜂鸣器14,蜂鸣器14用于当重量传感器12监测到保温食物容器11内的食物喂完时发出警报。
[0017]综述,本实施例将胃管、氧气管和进食管整合在一根胃管内,并通过调整整个胃管的结构,一次插管能够解决进食、供养、胃肠减压的难题;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医疗耗材的使用,并且避免因食物反流导致误吸引起的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另外通过流量泵由进食管对病人匀速喂食,降低病人胃部的不适感;最后通过弹性带可以将整个胃管固定在病人头部,起到加固胃管的作用。
[00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包括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前端封堵用于通过口腔或鼻孔伸入胃部,所述胃管的后端开口位于体外,胃管前端外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胃管后端内固定有外径小于胃管内径的氧气管和进食管,所述氧气管后端位于胃管后端外用于连接氧气瓶,氧气管前端封闭且氧气管一侧外壁与胃管一侧内壁紧贴,所述氧气管前端一侧壁开设有多个氧气出口,氧气出口位于口腔或鼻孔内,所述进食管前端开口且进食管一侧外壁与胃管另一侧内壁紧贴,进食管前端位于胃管前端内,所述进食管后端连接自动喂食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胃管进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氧气出口后端的胃管外壁两侧分别固定有弹性带,其中一个弹性带端部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秀梅刘小慧
申请(专利权)人:陆秀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