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殷永江专利>正文

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4267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显示内部电流流动状态的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发光芯线、中心轴线,金属裸导线及透明外层,特别是: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侧,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显示电源线、信号线内部导线是否通电工作,特别是电源线或信号线通电或传送电信号工作时,电缆外壁的多组发光芯线逐段递进追逐发光,能形象动态显示电源通电、电源流动状态和信号输出的方向,该发明专利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供电设备和各种电源线,还可用于各种装饰和灯饰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线和电缆线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发光显示的电源线、信号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各种电源线、通讯及信号线,其外观均不能显示该导线是否通电,是否工作。发光芯线是在一根金属基线圆周的外壁依次包裹涂敷绝缘介质层,发光粉层和透明导电层即为发光芯线。而现有的发光线均是在发光芯线外壁缠绕一根以上的辅助裸导电线,该辅助裸导电线会遮挡部分发光面,形成阴影黑线,为减少遮挡发光面积,辅助裸导线一般线径很小,一般是发光芯线线径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因而发光线电阻大发热,并影响发光线的有效使用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耗电量低,性能可靠,发光变化多样,无阴影黑线,并具有显示电源线或信号线是否通电或正在工作的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根据场致发光线的基本原理,采用巧妙的结构设计而成。本专利技术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金属裸导线、发光芯线,及透明外层。本专利技术由依次逐段发光缆线和电源线构成,依次逐段发光缆线是由至少二条发光芯线依次螺旋绞合成缆,并且有一条金属裸导线置于缆线中心或螺旋缠绕在缆线外壁而组成。依次逐段发光缆线由具有程序控制芯片控制的多组输出驱动器驱动发光。多组输出驱动器每一组的一根交流输出线均与金属裸导线连接,多组输出驱动器每组的另一根交流输出线分别与每根发光芯线的线芯金属基线连接,当驱动器通电工作时,每根发光芯线在驱动器程序控制芯片控制下,周期性的依次逐条发光和熄灭,因每根发光芯线是螺旋缠绕的,而人的视力只能看见缆线的一个侧面,整根发光缆线,不论以哪个侧面观看,都呈现出依次逐段或逐点发光现象。本专利技术有三种具体方案,其中前两种方案的主要区别是电源线与依次逐段发光缆线的相对位置。一种是电源线置于依次逐段发光缆线缆芯中心,另一种是电源线平行置于依次逐段发光缆线的外侧边。第三种方案是取消电源线或信号线,而直接采用金属裸导线及其至少一根发光芯线的金属基体线当作交流电源线。本专利技术方案一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本专利技术方案二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外侧,并有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本专利技术方案三以至少一根金属裸导线作中心轴线,将至少一根发光芯线在中心轴线的外壁依次螺旋缠绕并在最外层包覆透明绝缘塑料层,即构成最简单最基本的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其中的金属裸导线及至少一根发光芯线的金属基体线直接用作两相交流电源线。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电源线一端中的金属裸导线和至少一根发光芯线的金属基体线分别与两相交流电源直接连接,或通过多组输出驱动器连接,电源线如直接与两相交流电源连接,电源线的表面只有不连续的发光点或发光段;电源线如串联多组输出驱动器后,再与两相交流电源连接,其表面会呈现出专利技术方案一、方案二那样的依次逐段发光现象。电源线另一端与用电器件连接。本方案之中的发光芯线的金属基体导线的线径与中心轴线的金属裸导线总线径最好相同或相近。上述专利技术方案一或二中,所述发光缆线中可设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为一根金属箔条螺旋缠绕成软管,管中包裹一束纤维线或直接包裹所述的电源线或信号线。在本专利技术中,为增强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的发光效果,电源线或信号线的绝缘外层,可采用光致发光塑料或感光反光塑料。也可以在依次逐段发光线的透明塑料外层中或外壁,有至少一条光致发光塑料条或涂有感光反光涂料的薄片条与电源线和发光缆线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成品线的径向剖面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本专利技术方案一、方案二的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主要用于连接交流、直流电源和用电器件或连接信号发送和接收器件。本专利技术方案三的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主要用于两相交流电源和用电器件之间的连接。在上述三种专利技术方案中,当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缆的缆芯中心线部位时,每根发光芯线的外壁均没有阴影和螺旋黑线。并且由于金属裸导线的线径可以等于和大于发光芯线的金属基线的线径,两线电阻差小,依次逐段发光缆线的有效发光长度比普通发光线大幅增加。本专利技术发光变化多样,特别是具有显示依次逐段递进追逐发光的动态效果和方向性,可显示各种电源线,信号线正在导电和工作。尤其是用于电源与通用电器设备、器件、家用电器之间的电源线。也可用于电脑、电讯、通信领域,连接信号发送和接收器件,它可形象显示通电状态和输入电源的动态效果,使导线是否导电看得见。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装饰和灯饰行业,而且可以作为警示或指示路线方向的发光缆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一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一中发光芯线的径向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一的径向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二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二的径向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发光缆线的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发光缆线的径向剖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的径向剖面结构之一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的径向剖面结构之二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的径向剖面结构之三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之三的径向剖面结构之四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之一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之二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之三的示意图。图中1、2、3-发光芯线,4-电源火线,5-金属裸导线,6-电源零线,7-透明塑料层,8-发光芯线,9-金属基体线,10-绝缘介质层,11-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12-透明导电层,13-绝缘层,14-光致发光或感光反光塑料绝缘层或涂层,15-金属箔条,16-多芯电源线或信号线,17-光致发光或感光塑料线,18-发光缆线,19-电脑主机,20-电脑打印机,21-含依次逐段发光缆线驱动器的电源插头,22-电脑显示器,23-汽车电源插头,24-手机,25-插头,26-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27-交流电源插线板,28-多组交流输出驱动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采用现有技术的场致发光线中的发光芯线作本专利技术的发光芯线,发光芯线以金属基体导线9为中心线,绝缘介质层10,发光粉及粘结剂混合层11,透明电极层12依次层层包覆而成(见图2)。本专利技术以一根绝缘电源线(包括有电源火线4和电源零线6及绝缘层13)在其外壁螺旋缠绕金属裸导线5组成中心轴线。发光芯线1、2、3在中心轴线的外壁依次螺旋缠绕,发光芯线的透明电极层12均与金属裸导线5接触,最外层包覆透明塑料层7组成依次逐段发光线电源线。使用时,发光芯线1、2、3的金属基体导线9各通过一根导线与多组交流输出驱动器28的三组输出的每一组的一根交流输出线分别连接,而作为中心轴线的裸导线5与驱动器28三组交流输出的每一组的另一根交流输出线合并连接,驱动器28的两根输入电源分别与本专利技术电源线的火线4和零线或地线6并联,当电源线通电时,驱动器同时通电输出变频交流电,在驱动器28内的控制芯片控制下,发光芯线1、2、3周期性的依次通电发光和断电熄灭,整条发光电源线外观呈依次逐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金属裸导线、发光芯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金属裸导线、发光芯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2.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的电源线,包括有电源线或信号线、金属裸导线、发光芯线,及透明外层,其特征是至少有两组,每组至少有一根发光芯线螺旋绞合成发光缆线,至少有一根金属裸导线置于发光缆线的中心或外壁,并与每根发光芯线的导电层接触,至少有一根电源线或信号线置于发光缆线的外侧,并有透明塑料外层包裹绞合的发光缆线、金属裸导线和电源线或信号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依次逐段发光电源线,其特征是在所述发光缆线中可设中心轴线,该中心轴线为一根金属箔条螺旋缠绕成软管,管中包裹一束纤维线或直接包裹所述的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殷永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