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81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包括有安装座,设置在安装座上的第一混气室,该第一混气室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及形成于安装座与第一混气室之间的间隙中的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位于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的第一引射管,该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与第一混气室相连通,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上进风燃烧器其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从而实现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进风燃烧器。进风燃烧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以及应用有该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不少燃气灶具中已经开始使用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由于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在燃烧时所需的一、二次空气均来自灶具面板的上部,因而燃气灶具的底盘可以全密封,与传统的下进风结构的燃烧器相比,完全上进风式的燃烧器不仅使用更加安全,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开关橱柜门导致灶具熄火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完全上进风的燃烧器在补充一次空气时都是通过第一混气室与基座间的间隙来实现,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第一混气室与基座间存在间隙,面板的安装螺钉安装上后,从燃烧器外部可以看到安装螺钉,造成燃烧器的外形不够美观。并且,在基座与第一混气室之间设置间隙后,溢液会通过该间隙而流入基座以及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对用户的维护、保洁存在诸多不便,而且溢液若长久得不到清除,则会影响到燃烧器的正常使用。另外,“底杯”的结构使得第一引射管出口与混合气通道相连处往往存在急弯现象,明显增加了引射阻力。
[0003]为此,现有专利中如专利号为ZL201520047530.1(授权公告号为CN 204534589U)的中国技术专利《嵌入式燃气灶的上进风分火器》其公开了一种上进风分火器,它包括带有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的分火盘,在分火盘的下表面开设有与中心出气孔和外圈出气孔相通的混气管,该混气管的一端开口,所述分火盘的下方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与燃气管道相接的进气嘴以及与混气管相对应的燃气喷头,燃气能喷入混气管,所述混气管与燃气喷头之间留有进气间隙,支撑架底部设有支脚,使分火器向上突出,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但由于其,由于进气间隙显露于灶面上方,使更多的空气能进入混气管,因此燃气在燃烧时不会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形,使燃气的充分燃烧,既能避免一氧化碳的产生,还能充分节约能源,但仍然不能有效改善第一引射管长度偏短的局限,以及仍然存在着会使得第一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第一火盖产生的出火圈的火焰不均匀,为了避免产生火焰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能提高引射能力的上进风燃烧器。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使得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均匀的上进风燃烧器。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上进风燃烧器的灶具。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0008]安装座;
[0009]第一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所述第一混气室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的第一火盖;
[0010]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混气室之间的间隙中;
[00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2]第一引射管,位于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该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与所述的第一混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
[0013]为了能够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之外圈壁面周向延伸的周向部以及与该周向部相连并朝所述第一混气室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径向部。当燃气和一次空气从第一引射管引射出来之后,流经各自的周向部再进入径向部,由于周向部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上的出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
[0014]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沿着所述第一引射管的气流方向,所述缺口的周向部的长度大于径向部的长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加速段,所述缺口的周向部的宽度小于径向部的宽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缓冲段。其中加速段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的引射速度更快,提高引射能力,而缓冲段则可以使得经过加速段混合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均匀地、速度更缓慢地进入第一混气室中。
[0015]进一步地,所述缺口之周向部的宽度为4mm~8mm,所述缺口之径向部的宽度为2.5mm~6mm。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气室对应所述缺口之下具有缓冲腔,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经该缓冲腔与所述第一混气室相流体连通。第一引射管与第一混气室一体连接并且第一混气室具有缓冲腔,该缓冲腔有效地增加了第一引射管的长度,同时缓冲腔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引射管的出气口引射出的一次空气/燃气混合物具有一个缓冲空间,经缓冲腔均匀后的一次空气进行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进入第一混气室,避免燃气与一次空气由不同方向的汇合而相互撞击,进一步提高了一次空气与燃气混合的均匀度、提高一次空气吸入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动能损失,使其扩散均匀,从而对由第一混气室供给第一火盖的出火区域能保持稳定和均匀火焰,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而有力,不会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最后,本技术的第一混气室、第一火盖均为易于拆卸安装结构,方便用户清洁。
[0017]为了能够使得经过缓冲腔缓冲的一次空气和燃气更快地进入第一混气室中,优选地,所述缓冲腔包括有自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缺口之径向部的倾斜段。同时该倾斜段还具有如下作用:当第一引射管引射出的燃气和一次空气经“L”形的缺口流出时,先经过倾斜段撞击后发生折返,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的静压转换成动压,再从出气面积相对较小的“L”形缺口中出气,由于“L”形的缺口的周向部出气口长而窄,出气速度较大,且有足够长的相互作用距离,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速度降低,混合更加充分,火焰更加稳定;而径向部上的出
气口宽而短,形成出气量相对大,厚度大的气墙,阻止了能引起火焰不均匀甚至离焰的现象产生,为此能够在经倾斜段撞击后发生的能量损失的情况下,还能使得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更加充分,流速更加均匀,即燃烧更充分、火焰更均匀。
[0018]为了避免使得第一火盖沿周向设置的火孔流出的燃气压力不均,从而导致第一火盖产生的出火圈的火焰不均匀,优选地,所述第一混气室的底壁对应所述横置的“L”形的缺口具有用于均匀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匀流室。通过匀流室的设置能够使得流入第一混气室的燃气和一次空气能够均匀地分散至第一火盖的火孔处。
[0019]为了能够使得一次空气和燃气在匀流室内停留的时间更长,混合得更加均匀,优选地,所述匀流室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底壁上并与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相抵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匀流孔,对应地,所述第二壁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第一混气室(1),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所述第一混气室(1)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连接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的底壁(13)以及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11)和外圈壁面(12)上方的第一火盖(2);一次空气进气间隙,形成于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间的间隙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引射管(3

;3"),位于所述一次空气进气间隙中,该第一引射管(3

;3")的出气口(30)与所述的第一混气室(1)相连通,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所述第一引射管(3

;3")的出气口具有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呈横置的“L”形的缺口(131)包括有沿着所述第一混气室(1)之外圈壁面(12)周向延伸的周向部(131a)以及与该周向部(131a)相连并朝所述第一混气室(1)径向方向向内延伸的径向部(131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一引射管(3

;3")的气流方向,所述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长度大于径向部(131b)的长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加速段,所述缺口(131)的周向部(131a)的宽度小于径向部(131b)的宽度,从而构成一次空气和燃气形成的混合气的缓冲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1)之周向部(131a)的宽度为4mm~8mm,所述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宽度为2.5mm~6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对应所述缺口(131)之下具有缓冲腔(10),所述第一引射管(3

;3")的出气口经该缓冲腔(10)与所述第一混气室(1)相流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10)包括有自下而上逐渐朝向所述缺口(131)之径向部(131b)的倾斜段(101)。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气室(1)的底壁(13)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杰陈迪龙傅峻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