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379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52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静端子及在常态下与所述静端子保持接触的动端子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静端子包括与所述动端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动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第二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侧边的第二焊接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外的第一屏蔽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外的第二屏蔽部。通过在第一焊接部与第二焊接部外侧设置第一屏蔽部及第二屏蔽部,避免外部频率较低的信号影响对电连接器信号的干扰。对电连接器信号的干扰。对电连接器信号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防止外部信号干扰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CN110265823A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静端子和动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静端子及动端子的焊接部完全露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外部一些波长较长的低频信号容易经由所述焊接部对电连接器产生干扰,影响电连接器的性能。
[0003]是以,有必要对现有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该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电连接器的焊接部的被干扰的情况发生的电连接器。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供一外部顶针顶入的贯通孔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静端子及在常态下与所述静端子保持接触的具有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抵压部的动端子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静端子包括与所述动端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动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下端的第二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的第二焊接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侧边的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外的第一屏蔽部及覆盖所述第二侧边的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外的第二屏蔽部。
[0006]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静端子及所述动端子的绝缘座体及位于所述绝缘座体上方的具有所述贯通孔的绝缘筒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的具有套设于所述贯通孔的筒状部的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周侧的连接臂部,所述基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侧边设置的第一侧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的第二侧部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及所述第二屏蔽部自所述第一侧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边缘分别向下延伸形成。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部呈“H”形设置,并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的一对竖直延伸部及连接一对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下端高于一对所述竖直延伸部的下端以形成一检视窗。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部呈“A”形设置,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的一竖直部及自所述竖直部的自由端交叉反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倾斜延伸部,一对所述倾斜延伸部的下端形成一检视窗。
[0009]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静端子及所述动端子的绝缘座体及位于所述
绝缘座体上方的具有所述贯通孔的绝缘筒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的具有套设于所述贯通孔的筒状部的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周侧的连接臂部,所述基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侧边设置的第一侧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的第二侧部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及所述第二屏蔽部自所述连接臂部弯折延伸形成。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部呈平板状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部的外侧,所述第一屏蔽部自所述连接臂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缘弯折延伸形成。
[0011]进一步,所述屏蔽部自所述金属外壳一体延伸形成。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部与所述第二屏蔽部的结构相同或者不同。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屏蔽部及所述第二屏蔽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且焊接于同一外部电路板。
[0014]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焊接于一外部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内的信号采用里层走线的方式以增大所述第一焊接部及所述第二焊接部的距离。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第一焊接部及第二焊接部的外侧设有第一屏蔽部及第二屏蔽部,对外部的低频信号有屏蔽的效果,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不受外部低频信号的干扰,保证了电连接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7]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图3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0020]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图。
[0021]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立体图。
[0022]图7是本技术中的电连接器的第一屏蔽部与第二屏蔽部不同时所述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中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25]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0026]收容空间10绝缘座体11
[0027]第一侧边111第二侧边112
[0028]开口113凹槽114
[0029]第三侧边115第四侧边116
[0030]突出部117抵持槽118
[0031]固持孔119绝缘筒部12
[0032]固持柱121贯通孔122
[0033]静端子2第一接触部21
[0034]第一固持部22固持臂221
[0035]第一焊接部23动端子3
[0036]第二接触部31第二固持部32
[0037]第二焊接部33抵压部34
[0038]抵持臂35金属外壳4/4

/4”[0039]基部41第一侧部411/411

/411”[0040]第二侧部412/412

/412”第三侧部413
[0041]第四侧部414筒状部42
[0042]贯通开口421扣持部43
[0043]连接臂部431缺口432
[0044]第一屏蔽部44/44

/44”竖直延伸部441
[0045]连接臂442检视窗443/443

[0046]竖直部441

倾斜延伸部442

[0047]第二屏蔽部45/45

/45”[004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49]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图6至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图8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三种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下文所述的第一屏蔽部44或者第二屏蔽部45自不同的位置延伸形成且形成形状也不相同。在三种实施方式中,部件相同的位置标号一致。
[0050]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具有供一外部顶针插入的贯通孔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具有供一外部顶针顶入的贯通孔的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静端子及在常态下与所述静端子保持接触的具有露出于所述贯通孔的抵压部的动端子以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静端子包括与所述动端子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固持部、自所述第一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侧边的第一焊接部,所述动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的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下端的第二接触部、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二固持部及自所述第二固持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的第二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覆盖所述第一侧边的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外的第一屏蔽部及覆盖所述第二侧边的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外的第二屏蔽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固持所述静端子及所述动端子的绝缘座体及位于所述绝缘座体上方的具有所述贯通孔的绝缘筒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的具有套设于所述贯通孔的筒状部的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周侧的连接臂部,所述基部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侧边设置的第一侧部、对应所述第二侧边设置的第二侧部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连接臂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部及第四侧部,所述第一屏蔽部及所述第二屏蔽部自所述第一侧部及所述第二侧部的边缘分别向下延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部呈“H”形设置,并包括自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缘向下延伸设置的一对竖直延伸部及连接一对所述竖直延伸部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下端高于一对所述竖直延伸部的下端以形成一检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威达杨凯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