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92831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容易地实现AF功能的高分辨率且低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AF(Auto Focus:自动对焦)功能的高分辨率且低f

θ畸变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分辨率的CCD、CMOS图像传感器的不断出现,该高分辨率的CCD、CMOS图像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运动DV、安防监控、车载影像、VR相机等领域。另外,摄影录像系统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0003]鱼眼镜头具有大于或等于180度的视场角,因此利用鱼眼镜头构成的成像系统可以获得半球甚至超半球的场景图像。并且,随着现有的图像处理算法及AI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鱼眼镜头的应用不断地增加并且变得多元化。
[0004]目前市场上的鱼眼镜头种类繁多,但是这些鱼眼镜头大多数只能满足4K以下要求,这些鱼眼镜头还存在光阑不可调、图像畸变量大、不能很好地兼顾远近景等缺点,导致鱼眼镜头不能满足更多元化的影像应用需求。
[0005]专利申请JP 2014

215594记载了一种鱼眼镜头,在该鱼眼镜头中,焦点调整是后组整体移动,后组由6枚透镜构成。由于后组内的透镜很多,因此后组整体的重量很重,如果使用AF来快速地进行对焦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另外,专利申请JP 2016

1841836记载了一种鱼眼镜头,在该鱼眼镜头中,为了调节焦点而进行移动的透镜有两枚,在透镜组的中间,通过马达使透镜进行移动时,存在连动的驱动机构变得复杂的缺点,因此AF结构复杂化。
技术内
[0006]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地实现AF功能的高分辨率且低f

θ畸变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
[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通过使最靠像侧的透镜沿光轴移动来进行焦点调整,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的视角超过180
°
,最靠物侧的第一透镜是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的负光焦度的透镜,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
[0010]6<fz/f<13
[0011]其中,fz为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0012]优选地,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是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的半月形透镜。
[0013]优选地,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起沿光轴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负
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构成,所述第四透镜组由作为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的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构成。
[001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起沿光轴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构成,所述第四透镜组由沿光轴移动以进行焦点调整的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构成。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是双凹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是双凹形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是弯月形透镜。
[0017]优选地,所述孔径光阑为能够实现光阑值的变动的可变光阑。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并且像侧面均为凹面。
[0019]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构成接合透镜。
[0020]优选地,所述第十二透镜与所述第十三透镜构成接合透镜。
[0021]优选地,所述第八透镜、所述第九透镜以及所述第十透镜构成接合透镜。
[0022]优选地,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23]15<|f1/f|<20
[0024]5<|f2/f|<10
[0025]1<|f3/f|<6
[0026]2<|f4/f|<8
[0027]2<|f5/f|<8
[0028]2<|f6/f|<8
[0029]7<|f7/f|<13
[0030]4<|f8/f|<10
[0031]0.5<|f9/f|<3
[0032]1<|f10/f|<4
[0033]2<|f11/f|<8
[0034]4<|f12/f|<10
[0035]6<|f13/f|<13
[0036]6<|f14/f|<13
[0037]其中,f1~f14分别是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
[0038]优选地,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
[0039]1.45<n1<1.60
[0040]55<v1<80
[0041]1.50<n2<1.65
[0042]55<v2<80
[0043]1.90<n3<2.05
[0044]15<v3<40
[0045]1.58<n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通过使最靠像侧的透镜沿光轴移动来进行焦点调整,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的视角超过180
°
,最靠物侧的第一透镜是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的负光焦度的透镜,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6<fz/f<13其中,fz为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整体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是物侧面为凸面且像侧面为凹面的半月形透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起沿光轴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构成,所述第四透镜组由作为所述最靠像侧的透镜的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构成。4.一种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包括从物侧起沿光轴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孔径光阑、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七透镜构成,所述第三透镜组由从物侧起依次设置的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镜、负光焦度的第十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镜、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镜以及负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镜构成,所述第四透镜组由沿光轴移动以进行焦点调整的正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镜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均为玻璃球面透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是双凹形透镜,所述第五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六透镜~所述第八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九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十透镜和所述第十一透镜是弯月形透镜,所述第十二透镜是双凸形透镜,所述第十三透镜是双凹形透镜,所述第十四透镜是弯月形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光阑为能够实现光阑值的变动的可变光阑。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并且像侧面均为凹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构成接合透镜。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眼镜头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妮若林央陈扬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伯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