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316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包括放于鞋面中的中底本体,所述中底本体上设有减震垫和外侧支撑块。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置中底结构,不仅能够达到传统运动鞋需要的易弯曲、稳定、吸震与舒适的感受,还具有中足高度支撑和底台反弹回馈性,且性能更胜传统运动鞋。且性能更胜传统运动鞋。且性能更胜传统运动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属于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般的运动鞋是由鞋面4、底台6与鞋垫7组合而成(如图1),制作运动鞋大致分为五个步骤过程,步骤一:完成的鞋面4与中底布5先做车缝;步骤二:底台6是由中底601、减震垫2与大底602的组合,制作方式是中底 601与大底602橡胶结合后,将烧制好的减震垫2放置在中底601后跟部位做贴合;步骤三:鞋面4与底台6做贴合;步骤四:鞋垫7为鞋垫布8贴合鞋垫EVA压制完成;步骤五:将鞋垫7放置在与底台6贴合好的鞋面4里。每个步骤均需要人力分工制作以及繁琐的上胶、加热或冷却步骤。
[0003]此外,一般运动鞋款的鞋垫与中底材质均为发泡EVA,因此长期穿着后不论是鞋垫或是中底都会有被压缩或脚感变差的问题,若要延长鞋底穿着脚感,可以替换为新的鞋垫,但由于中底与鞋面是采用胶水贴合而成型,一般是无法更换中底的,因此更换鞋垫后维持脚感效果有限,仅能将鞋子丢弃,增加鞋子丢弃的数量。
[0004]同时,现有运动鞋的鞋中底不能满足人们对止滑性、支撑性与稳定性的要求,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结构,具有易弯曲,稳定性好,吸震效果好,穿着脚感舒适等特点。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包括放于鞋面中的中底本体,所述中底本体上设有减震垫和外侧支撑块。
[0008]本技术将中底直接放于鞋面中,跳脱了传统鞋垫放置在中底上端的设计,使足部能够直接感受到中底的回馈,更实时、更舒适。同时在内置中底结构上设置了减震垫和外侧支撑块,减震垫兼具吸震和弹性效果,可对中底进行部分加硬,达到落地动作时的支撑效果。
[0009]本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优选地,所述减震垫设置于中底本体的后跟底部。
[0011]上述结构中,减振垫设于脚后跟部位,不仅能减少落地时后跟足部的冲击,还具有快速转换的功能,以达到快速启动的目的。
[0012]优选地,在所述中底本体的后跟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减震垫嵌合于凹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外侧支撑块设置于中底本体的前端外侧。
[0014]优选地,所述外侧支撑块的截面L形。
[0015]优选地,所述外侧支撑块与中底本体一体成型。
[0016]上述结构中,外侧支撑块呈L形,可对中底外侧边墙部分进行加硬,达到侧向落地
动作时的支撑效果。
[0017]优选地,所述中底本体由底座和边墙组成,所述边墙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缘,所述边墙与底座为一个整体。
[0018]优选地,在所述边墙上设有若干个弯曲沟,以符合运动时足部弯曲方向。
[0019]优选地,所述中底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一组导热沟,主要降低脚贴合在前掌与中足的面积,并利用沟槽作为散热导热的降温效果。
[0020]优选地,在所述中底本体的中足处具有向上隆起的支撑部位,穿着后进行运动,可使内置中底的足底平均压力值相对于传统的跑鞋低(见图11),长时间穿着下比传统跑鞋更能减缓疲劳程度。
[0021]采用本技术的内置中底结构,不仅能够达到传统运动鞋需要的易弯曲、稳定、吸震与舒适的感受,还具有中足高度支撑和底台反弹回馈性,且性能更胜传统运动鞋。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传统运动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底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右视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左视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后视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传统运动鞋结构的分解图。
[0030]图9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分解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中支撑部位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的内置中底与传统中底走路压力散布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剖面图。
[0034]图13为本技术内置中底的设定剖面图。
[0035]图14为本技术中足支撑的设定剖面图。
[0036]图15为本技术边墙设定的示意图。
[0037]图16为本技术导热沟的示意图。
[0038]图17为本技术弯曲沟设定的示意图。
[0039]图18为本技术外侧支撑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0041]实施例1
[0042]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如图2至图7、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放于鞋面 4中的中底本体1,中底本体1上设有减震垫2和外侧支撑块3。其中,中底本体1由底座101和边墙102组成,边墙102设置于底座101的外缘并且边墙102与底座101为一个整体,底座101的前掌厚度为
11.5mm,中足部位最大厚度为19mm,后跟厚度为21mm,主要用于支撑整个内置中底结构;边墙102 由底座101外缘向上爬高,稳定性高,边墙102的厚度依据舒适脚感与支撑部位作厚度上的变化,内侧边墙102高度:前掌31.5mm、中足44mm、后跟42mm,外侧边墙102高度:前掌30mm、中足37mm、后跟42mm(见图15),主要加强前掌与后跟的两侧稳定与包覆性,以及内侧中足的支撑性。在中底本体1的后跟底部设有凹槽,减震垫2嵌合于凹槽内,减震垫2的厚度为11mm,设于后跟部位,位于中底601下方,能让运动时的后跟跨步落地更加顺畅,吸震效果更佳。外侧支撑块3设置于中底本体1的前端外侧,外侧支撑块3的截面L形,外侧支撑块3与中底本体1一体成型,外侧支撑块3的外侧边墙支撑范围为第一沟槽与第三沟槽之间的宽度约45mm,其高度为由底部往上量约 11mm,外侧支撑块3的背面支撑范围由外缘斜切往内量测20mm,以达到侧向落地动作时的支撑效果(见图18)。中底本体1采用轻弹性EVA材质/50

55C,减震垫2采用吸震EAV材质/47

50C,外侧支撑块3采用EVA材质/58

60C。
[0043]另外,边墙102上位于前掌内、外侧部位设有多个弯曲沟103,外侧边墙 102设有三个弯曲沟103,内侧边墙102设有两个弯曲沟102,沟宽最宽为 6.4mm,且深度越往后越深(见图17)。中底本体1的上表面设有一组导热沟 104,导热沟104根据不同部位设定不同的宽度与深度,尤其是:(1)前掌趾缝容易流汗区域,加强沟槽宽度与深度,前掌导热沟104的最宽3.0mm与最深2.2mm,并向左右渐消到1.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其特征在于:包括放于鞋面中的中底本体(1),所述中底本体(1)上设有减震垫(2)和外侧支撑块(3),所述中底本体(1)由底座(101)和边墙(102)组成,所述边墙(102)设置于所述底座(101)的外缘,所述边墙(102)与底座(101)为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2)设置于中底本体(1)的后跟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底本体(1)的后跟底部设有凹槽,所述减震垫(2)嵌合于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运动鞋内置中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吳金黛劉宗翰梁日蕾黃建峯陳庶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胜利体育用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