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刮碳环、气缸组件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226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16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刮碳环、气缸组件及发动机,其中,刮碳环包括:刮碳环本体,刮碳环本体具有相互平行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位于刮碳环本体相对的两侧的刮碳环定位部,刮碳环定位部包括外圈上侧面和外圈下侧面,外圈上侧面与上端面连接,外圈下侧面的两端分别与外圈上侧面和下端面连接,以用于与气缸套定位;其中,外圈下侧面垂直于下端面,外圈上侧面与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角度,角度为锐角。本申请公开的刮碳环,保证了拆卸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制的现象,便于拆卸。便于拆卸。便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刮碳环、气缸组件及发动机


[0001]本申请涉及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刮碳环、气缸组件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气缸套上部的刮碳环多为圆环状结构,而且刮碳环外圈与气缸套的配合间隙在几十微米范围,拆卸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尤其是长时间试验后,刮碳环与缸套配合间隙挤满了积碳,此时,拆卸更为困难。因此,如何使得刮碳环便于拆卸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是技术提供了一种刮碳环,通过将刮碳环用于与气缸套定位的部位缩短,从而保证刮碳环在拆卸时不会出现卡制现象,便于拆卸。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刮碳环,包括:
[0005]位于所述刮碳环本体相对的两侧的刮碳环定位部,所述刮碳环定位部包括外圈上侧面和外圈下侧面,所述外圈上侧面与所述上端面连接,所述外圈下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圈上侧面和所述下端面连接,以用于与气缸套定位;其中,所述外圈下侧面垂直于所述下端面,所述外圈上侧面与所述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
[0006]上述刮碳环,刮碳环本体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与气缸套定位的刮碳环定位部,该刮碳环定位部包括外圈上侧面以及外圈下侧面,外圈下侧面与上下端面垂直,用于与气缸套定位,外圈上侧面与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角度,且为锐角,当刮碳环自下而上拆卸时,由于外圈下侧面的长度缩短,在拆卸过程中,外圈下侧面与气缸套用于与刮碳环定位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能够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拆卸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制的现象,便于拆卸。
[0007]优选地,所述角度为82
°‑
85
°

[0008]优选地,所述外圈下侧面朝向所述下端面的一端与所述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倒角。
[0009]优选地,本技术提供一种气缸组件,包括气缸套、气缸盖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刮碳环,所述气缸套具有用于对所述刮碳环进行径向定位的气缸套定位部,所述气缸盖位于所述上端面背离下端面的一侧,当所述刮碳环沿所述下端面到所述上端面的方向移动时,沿所述刮碳环的径向方向,所述刮碳环定位部与所述气缸套定位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10]优选地,所述气缸套定位部包括接触底面、定位带以及随行带,所述接触底面用于支撑所述刮碳环的下端面的接触底面,所述定位带与所述接触底面连接,以用于与所述外圈下侧面定位配合,所述随行带与所述定位带背离所述接触底面的一端连接,以用于与所述外圈上侧面对应,其中,所述定位带与所述外圈下侧面平行,所述随行带与所述外圈上侧面平行。
[0011]优选地,所述气缸盖与所述刮碳环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外圈下侧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小于等于所述上端面到所述下端面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0012]优选地,所述外圈下侧面与所述定位带之间的距离为0.014mm

0.079mm。
[0013]优选地,所述外圈上侧面与所述随行带之间的距离为0.4mm

0.7mm。
[0014]优选地,当所述刮碳环具有倒角时,所述气缸套位于所述定位带与所述接触底面之间设有圆角以避让所述倒角。
[0015]优选地,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组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刮碳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刮碳环与气缸套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刮碳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刮碳环定位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气缸套与刮碳环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气缸套、气缸盖与刮碳环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01

刮碳环;011

外圈;02

气缸套;1

刮碳环;11

刮碳环定位部;111

外圈上侧面;112

外圈下侧面;113

倒角;12

上端面;13

下端面;2

气缸套;21
‑ꢀ
随行带;22

定位带;23

圆角;24

接触底面;3

气缸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刮碳环01为圆环状结构,外圈 011与气缸套02之间的配合间隙在几十微米的范围,拆卸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尤其是长时间试验后,刮碳环01和气缸套02配合间隙挤满积碳,拆卸更为困难。
[0026]基于此,请参考图3及图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刮碳环1,包括:刮碳环本体,刮碳环1本体具有相互平行的上端面12和下端面13;位于刮碳环 1本体相对的两侧的刮碳环定位部11,刮碳环定位部11包括外圈上侧面111 与外圈下侧面112,外圈上侧面111与上端面12连接,外圈下侧面112的两端分别与外圈上侧面111和下端面13连接、用于与气缸套2定位;其中,外圈下侧面112垂直于下端面13,外圈上侧面111与上端面12之间具有一定角度,该角度为锐角。
[0027]上述刮碳环1,刮碳环1本体相对的两侧设有用于与气缸套2定位的刮碳环定位部11,该刮碳环定位部11包括外圈上侧面111以及外圈下侧面112,外圈下侧面112与上下端面垂直,用于与气缸套定位,外圈上侧面111与上端面12之间具有一定角度,且为锐角,通过使得外圈上侧面111自上而下呈近锥子型的结构,当刮碳环1自下而上拆卸时,由于外圈下侧面112的长度缩短,在拆卸过程中,外圈下侧面112与气缸套用于与刮碳环1定位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能够越来越大,从而保证了拆卸过程中不会出现卡制的现象,便于拆卸。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外圈上侧面111进行倾斜加工,该结构不用于与气缸套
的定位,一种实现方式中,外圈上侧面111与上端面12之间的角度在82
°‑
85
°
之间。
[0029]进一步地,上述刮碳环1,在外圈下侧面112与下端面13之间加工避让倒角113,以便于在对刮碳环1定位时,刮碳环1的底部能够与气缸套紧密接触,从而保证定位的精度。
[0030]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思路,本技术还可提供一种气缸组件,如图5以及图6 所示,包括气缸套2、气缸盖3以及上述刮碳环1,气缸套2具有用于对刮碳环1进行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刮碳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刮碳环本体,所述刮碳环本体具有相互平行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位于所述刮碳环本体相对的两侧的刮碳环定位部,所述刮碳环定位部包括外圈上侧面和外圈下侧面,所述外圈上侧面与所述上端面连接,所述外圈下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外圈上侧面和所述下端面连接,以用于与气缸套定位;其中,所述外圈下侧面垂直于所述下端面,所述外圈上侧面与所述上端面之间具有一定角度,所述角度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碳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82
°‑
8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刮碳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下侧面朝向所述下端面的一端与所述下端面之间连接有倒角。4.一种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套、气缸盖以及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刮碳环,所述气缸套具有用于对所述刮碳环进行径向定位的气缸套定位部,所述气缸盖位于所述上端面背离下端面的一侧,当所述刮碳环沿所述下端面到所述上端面的方向移动时,沿所述刮碳环的径向方向,所述刮碳环定位部与所述气缸套定位部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缸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强王有治宋娇戴雨华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