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187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麻醉气体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设备,还包括呼吸面罩组件、一次性面罩、第一储气软囊、第二储气软囊;一次性面罩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软囊以及第二储气软囊连通;第一储气软囊用于缓冲储存病患需要吸入的麻醉气体;净化设备包括抽吸筒、过滤罐、抽吸单向阀;所述抽吸筒为活塞式结构,其一端带有抽吸单向阀,带有抽吸单向阀的一端抽吸第二储气软囊中的气体;所述过滤罐与抽吸筒筒体连通,使抽吸筒内活塞压缩气体时,气体能够通过过滤罐流出。该净化装置,过滤效果更佳。过滤效果更佳。过滤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气体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麻醉科室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麻醉气体的过滤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麻醉气体净化装置是利用净化物质对被使用过麻醉剂的患者呼出空气进行有效物理以及化学过滤用以保护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0003]现在的大型医院会配备有专门的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但是这些机器基本是通过对室内整体环境进行抽吸风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仅仅针对了室内环境大环境进行了净化,而没有从根本上防止麻醉废气被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吸收,进而威胁到了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及安全;且在患者呼吸方面基本也采用了通用式的呼吸辅助工具,患者在就医舒适度上有很大的欠缺;此外,现有的过滤设备,气体输送过程都是连续的,容易在过滤材料中形成阻力较小的通道,大部分气体都通过阻力小的通道通过过滤材料,大部分过滤材料使用率低,使用一会之后,过滤的效果就会变差,滤除空气中麻醉气体的含量逐渐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对不同患者产生麻醉废气的综合净化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麻醉气体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设备,还包括呼吸面罩组件、一次性面罩、第一储气软囊、第二储气软囊;一次性面罩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软囊以及第二储气软囊连通;第一储气软囊以及第二储气软囊的容积不小于1.5L;第一储气软囊用于缓冲储存病患需要吸入的麻醉气体;第一储气软囊与一次性面罩的连通管道上带有单向阀,使气体只能从第一储气软囊向一次性面罩流动;第二储气软囊用于缓冲储存病患呼出的气体,第二储气软囊与一次性面罩的连通管道上带有单向阀,使气体只能从一次性面罩向第二储气软囊流动;净化设备包括抽吸筒、过滤罐、抽吸单向阀;所述抽吸筒为活塞式结构,其一端带有抽吸单向阀,带有抽吸单向阀的一端抽吸第二储气软囊中的气体;所述过滤罐与抽吸筒筒体连通,使抽吸筒内活塞压缩气体时,气体能够通过过滤罐流出。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单元气囊; 单元气囊有多个,连接成条状;还包括充放组件,充放组件用于对单元气囊进行充气操作;充放组件的进气管与第二储气软囊连通。
[0007]进一步的,充放组件是自动气柱卷充气机,单元气囊是成卷的气柱。
[0008]进一步的,所述单元气囊包括主体部、处理部、连接部;所述主体部用于容置气体;
所述处理部有两个,在主体部长度方向的两侧与主体部连通;所述连接部用于与相邻的单元气囊固定连接,形成一连串的单元气囊组;所述充放组件包括壳体、引导管、针管、气泵、伸缩装置、吸附装置;所述壳体用于承载充放组件中其它部件;所述引导管固定在壳体上;引导管能够指向处理部的端面,便于后续的针管穿刺操作;所述针管与引导管同轴设置;所述伸缩装置带有伸缩端,伸缩端移动方向与引导管轴线平行;所述伸缩装置伸缩端通过连杆与针管固定连接,伸缩装置能够带动针管穿过引导管;所述气泵固定在壳体内;气泵通过软管与针管的尾端连通;所述吸附装置用于吸引定位处理部的端面;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一个负压环,负压环同轴固定在引导管临近处理部的端头处;负压环与吸附装置中的负压泵连通,能够吸附处理部;充放组件有三个,第一个用于向单元气囊充入患者需要吸入的麻醉气体,第二个用于将单元气囊内的麻醉气体抽出,注入到第一储气软囊内,第三个用于将第二储气软囊中病患呼出的气体抽出,注入到单元气囊中;还包括热压塑封组件,热压塑封组件包括热压夹具、软体面层;热压夹具用于对处理部进行热压密封,使处理部上针管形成的孔重新气密封闭;软体面层用于包夹针管,使处理部在热压塑封时保持密封。
[0009]进一步的,吸附装置带有三个开关,分别为第一轻触开关、第二轻触开关、气体流量开关;第一轻触开关固定在引导管端口处,当处理部接触第一轻触开关,第一轻触开关开启吸附装置中的负压泵,使负压环吸附处理部,同时开启伸缩装置进行伸出操作;当单元气囊移走后,第一轻触开关关闭吸附装置的负压泵;第二轻触开关固定在引导管,位于伸缩装置移动路径上,当伸缩装置带动针管插入处理部时,伸缩装置接触第二轻触开关,第二轻触开关开启气泵,使气泵对单元气囊充气或放气;伸缩装置接触第二轻触开关同时停止伸缩装置继续移动;气泵带有气体流量开关,当充放气的流量达到预设值时,气泵关闭,同时气体流量开关开启伸缩装置进行收回操作,并同时开启热压塑封组件工作,热压夹具夹持处理部进行热压操作。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卷绕组件;卷绕组件用于储存和输送单元气囊组;卷绕组件包括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之间通过链条、齿轮或皮带传动,由步进电机传动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辊卷绕单元气囊组;所述第二辊承接第一辊上的单元气囊组,所述第三辊承接第二辊上的单元气囊组;第一辊、第二辊、第三辊上单元气囊是连续的;所述第一个充放组件设置在第二辊接收气囊的端点处,用于向单元气囊加注麻醉
气体,第二个充放组件位于单元气囊离开第二辊的端点处,用于将充入了麻醉气体单元气囊中的气体抽出,并通过第二个充放组件内的气泵将麻醉气体充入第一储气软囊中;第三个充放组件位于第三辊输送单元气囊的区域一侧,用于将第二储气软囊中病患呼出的气体充入单元气囊中。
[0011]有益效果:1)因为吸气和呼气同时通过储气软囊进行缓冲,患者吸气和呼气均在无压力下进行,舒适度更高;2)储气软囊的使用,便于灵活的调整进气量,便于呼出气体的缓冲储存,便于麻醉操作;3)对呼出气体进行抽拉式的输送,便于对气体产生不连续的负压抽吸,气体从无压力到最高值,是一个变化过程,不容易出现因为连续的气体输送的,导致过滤材料中出现阻力小的通道,抽吸过程中会形成压力变化,过滤材料尤其是粉状、颗粒状的过滤材料会与气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使过滤更充分;4)储气软囊和面罩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气体流动路径,避免了麻醉气体的外泄,能够减少或是不需要再对手术室内进行整体的空气过滤处理,提高医患的安全性;5)通过单元气囊,能够将麻醉气体进行单元化的储存,储存后能够减缓或是延迟麻醉气体的过滤操作,降低对过滤材料的要求,避免因为连续过滤导致过滤不合格的问题出现;6)单元储存的麻醉气体,也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进行预处理,降低单一过滤处理的负荷,使滤出气体中麻醉气体含量进一步降低。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麻醉气体净化装置的示意图;图2 为气体通过单元气囊进行输送和储存的示意图;图3 为充放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 为热压操作示意图;图5 为单元气囊结构示意图;图6 为热压塑封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 为轻触开关、第二轻触开关、气体流量开关出发条件和开闭设说明;图8 为卷绕组件工作示意;图中,呼吸面罩组件10、一次性面罩11、第一储气软囊12、第二储气软囊13;净化设备100、抽吸筒110、过滤罐120、抽吸单向阀130;进气罐300;卷绕组件 400、第一辊410、第二辊420、第三辊430;单元气囊500、主体部510、处理部520、塑封部530、连接部540;充放组件600、壳体610、引导管620、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气体废气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呼吸面罩组件、一次性面罩、第一储气软囊、第二储气软囊;一次性面罩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气软囊以及第二储气软囊连通;第一储气软囊以及第二储气软囊的容积不小于1.5L;第一储气软囊用于缓冲储存病患需要吸入的麻醉气体;第一储气软囊与一次性面罩的连通管道上带有单向阀,使气体只能从第一储气软囊向一次性面罩流动;第二储气软囊用于缓冲储存病患呼出的气体,第二储气软囊与一次性面罩的连通管道上带有单向阀,使气体只能从一次性面罩向第二储气软囊流动;净化设备包括抽吸筒、过滤罐、抽吸单向阀;抽吸筒为活塞式结构,其一端带有抽吸单向阀,带有抽吸单向阀的一端抽吸第二储气软囊中的气体;过滤罐与抽吸筒筒体连通,使抽吸筒内活塞压缩气体时,气体能够通过过滤罐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气体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元气囊; 单元气囊有多个,连接成条状;还包括充放组件,充放组件用于对单元气囊进行充气操作;充放组件的进气管与第二储气软囊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气体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充放组件是自动气柱卷充气机,单元气囊是成卷的气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气体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气囊包括主体部、处理部、连接部;主体部用于容置气体;处理部有两个,在主体部长度方向的两侧与主体部连通;连接部用于与相邻的单元气囊固定连接,形成一连串的单元气囊组;充放组件包括壳体、引导管、针管、气泵、伸缩装置、吸附装置;壳体用于承载充放组件中其它部件;引导管固定在壳体上;引导管能够指向处理部的端面,便于后续的针管穿刺操作;针管与引导管同轴设置;伸缩装置带有伸缩端,伸缩端移动方向与引导管轴线平行;伸缩装置伸缩端通过连杆与针管固定连接,伸缩装置能够带动针管穿过引导管;气泵固定在壳体内;气泵通过软管与针管的尾端连通;吸附装置用于吸引定位处理部的端面;所述吸附装置包括一个负压环,负压环同轴固定在引导管临近处理部的端头处;负压环与吸附装置中的负压泵连通,能够吸附处理部;充放组件有三个,第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希江牛新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