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57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包括凹槽和岗亭,岗亭内安装电脑,所述凹槽内安装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内设有充电设备安装腔,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通过开口与停车位的上表面连通,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防护外壳,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内固定安装电机和螺纹杆,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内还设有若干导杆,还包括充电设备箱,所述充电设备箱内安装交直流混联充电系统,所述充电设备箱内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杆的上端插入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外螺纹与螺纹管的内螺纹啮合,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设有压力检测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直流混联充电
,特别是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提倡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环境下,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车是发展趋势,由于锂电池比铅酸蓄电池的重量轻,在汽车等交通工具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随着锂电池的价格逐步下降,锂电池有望进一步替代铅酸蓄电池,成为运载工具的主要储备能源载体,为了满足电动汽车行驶的需求,充电站被越来越广泛的布置在人们的生活区域中。
[0003]充电桩是电动车的充电站,可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充电桩。充电桩系统是充电桩的核心部件,承担提供充电能量、充电过程控制和充电异常保护的任务。目前的充电桩系统,交流充电桩系统居多,而直流充电桩系统偏少,交直流充电桩系统更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车的型号也越来越多,交直流一体充电桩系统更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充电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充电时间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技术指标,具备快速充电的充电桩系统更能满足人们的时间需求。
[0004]现阶段交直流混联充电桩安装工艺简陋,安全性不强,对于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不具有相应的防护能力,例如来自外界的撞击或者打击,很容易导致充电桩的损坏;此外,充电设备长时间裸漏在外也容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产生锈蚀和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和结构的稳定,并且桩体易产生漏电现象,对人群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
[0006]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若干凹槽,若干凹槽的旁边固定安装岗亭,岗亭内安装电脑,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若干凹槽等距离排列,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三十厘米,所述凹槽内安装停车位,所述停车位是在凹槽内布设钢筋框架并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停车位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涂布停车标识,所述停车位内设有充电设备安装腔,所述充电设备安装槽靠近停车位的一端,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通过开口与停车位的上表面连通,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是采用若干金属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防护外壳的下端端口固定安装在停车位的上表面上,所述防护外壳的下端端口将开口包围,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对着停车位的另一端,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停车位上的车辆信息;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指向开口,所述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与螺纹杆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所述螺纹杆的上端竖直向上穿过开口伸入防护外壳中,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位于防护外壳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之间,所述充电设备安
装腔内还设有若干导杆,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与螺纹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导杆的上端与充电设备安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充电设备安装腔的底面平行,所述支撑板上安装轴承,所述轴承将支撑板的上、下表面连通,所述轴承的位置与螺纹杆的位置对应并保证螺纹杆的下端贯穿轴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导杆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导管贯穿与其对应的通孔一并与之形成过盈配合;还包括充电设备箱,所述充电设备箱内安装交直流混联充电系统,所述充电设备箱内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上端端口与充电设备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下端端口竖直向下穿过充电设备箱的底面并伸出充电设备箱,所述螺纹杆的上端插入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外螺纹与螺纹管的内螺纹啮合,所述充电设备箱的顶端固定安装盖板,所述盖板的面积大于防护外壳上端端口的面积,并保证盖板能够完全盖住防护外壳的上端端口,所述螺纹管上固定安装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位于充电设备箱的下方并靠近螺纹管下端端口,所述导向板与支撑板平行,所述导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导杆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导杆贯穿与其对应的通孔二;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设有压力检测槽,所述压力检测槽位于开口和停车位另一端之间,所述压力检测槽靠近开口,所述压力检测槽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检测槽内还设有压板一,所述压板一压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压力检测槽内还设有压板二,所述压板二位于压板一上方,所述压板二的下表面通过若干连接杆与压板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与电脑主机的信号输入连接,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号输出与电脑主机的视频信号输入连接,所述电脑主机的信号输出与电机控制器的信号输入连接,电脑主机能够同时接收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若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均符合设定时,电脑主机向电机控制器发送信号一,电机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一后控制电机正转三十秒后停止,此时充电设备箱在螺纹杆和螺纹管的驱动下从防护外壳中向上升起,之后若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不再符合设定时,电脑主机向电机控制器发送信号二,电机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二后控制电机反转三十秒后停止,此时充电设备箱在螺纹杆和螺纹管的驱动下重新落回到初始位置。
[0007]所述压力检测槽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五十厘米到八十厘米。
[0008]所述导向板的下表面与螺纹杆的下端端口之间的距离为五到十厘米。
[0009]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上固定安装橡胶层,当盖板下表面盖在防护外壳上端端口时,所述橡胶层与防护外壳的上端端口形成紧密配合。
[0010]所述充电设备箱的形状和尺寸与开口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并保证充电设备箱能够相对于开口进行升降运动。
[0011]所述充电设备箱下表面与挡板上表面之间的距离要大于或者等于防护外壳上端口与防护外壳下端口之间的距离。
[0012]所述螺纹杆的上端靠近防护外壳的上端口,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防护外壳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五厘米。
[0013]所述螺纹杆的下端是不带有螺纹的圆杆,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贯穿轴承并通过方键结构与轴承的内圆连接形成同步转动结构。
[0014]所述电机转轴的中心线、螺纹杆的中心线、轴承的中心线、螺纹管的中心线以及充电设备箱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0015]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分别与停车位上的充电设备安装腔和压力检测槽连通并保证充电设备安装腔和压力检测槽内的积水能够通过排水沟排入下水管道。
[0016]所述凹槽的内表面铺设防水材料并经过防水工艺处理。
[0017]所述防护外壳的两端端口形状与开口的形状相匹配。
[0018]所述开口为矩形开口,所述防护外壳是采用四块金属板围成的矩形筒状结构。
[0019]所述底座的中间高边缘低,所述电机安装在底座的中间位置,所述导杆的下端靠近底座的边缘。
[0020]所述导杆的数量不少于两个,所述导杆以电机中心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0021]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遮阳棚,所述遮阳棚位于开口和停车位一端之间,所述遮阳棚包括立柱和棚板,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混联充电站,包括开设在地面上的若干凹槽,若干凹槽的旁边固定安装岗亭,岗亭内安装电脑,所述凹槽为矩形凹槽,若干凹槽等距离排列,相邻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不小于三十厘米,所述凹槽内安装停车位(1),所述停车位是在凹槽内布设钢筋框架并采用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停车位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涂布停车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位内设有充电设备安装腔(2),所述充电设备安装槽靠近停车位的一端,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通过开口(3)与停车位的上表面连通,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固定安装防护外壳(4),所述防护外壳是采用若干金属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防护外壳的下端端口固定安装在停车位的上表面上,所述防护外壳的下端端口将开口包围,所述防护外壳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摄像头(5),所述摄像头对着停车位的另一端,所述摄像头用于采集停车位上的车辆信息;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底座(6),所述底座上固定安装电机(7),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竖直向上指向开口,所述电机的转动轴通过联轴器(8)与螺纹杆(9)的下端连接,所述电机的转轴通过联轴器带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所述螺纹杆的上端竖直向上穿过开口伸入防护外壳中,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位于防护外壳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之间,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内还设有若干导杆(10),所述导杆的长度方向与螺纹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导杆的上端与充电设备安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下端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充电设备安装腔内固定安装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与充电设备安装腔的底面平行,所述支撑板上安装轴承(12),所述轴承将支撑板的上、下表面连通,所述轴承的位置与螺纹杆的位置对应并保证螺纹杆的下端贯穿轴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一,所述通孔一与导杆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导管贯穿与其对应的通孔一并与之形成过盈配合;还包括充电设备箱(13),所述充电设备箱内安装交直流混联充电系统,所述充电设备箱内设有螺纹管(14),所述螺纹管的上端端口与充电设备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管的下端端口竖直向下穿过充电设备箱的底面并伸出充电设备箱,所述螺纹杆的上端插入螺纹管内,所述螺纹杆的外螺纹与螺纹管的内螺纹啮合,所述充电设备箱的顶端固定安装盖板(15),所述盖板的面积大于防护外壳上端端口的面积,并保证盖板能够完全盖住防护外壳的上端端口,所述螺纹管上固定安装导向板(16),所述导向板位于充电设备箱的下方并靠近螺纹管下端端口,所述导向板与支撑板平行,所述导向板上设有若干通孔二,所述通孔二与导杆是一一对应关系,所述导杆贯穿与其对应的通孔二;所述停车位的上表面上设有压力检测槽(17),所述压力检测槽位于开口和停车位另一端之间,所述压力检测槽靠近开口,所述压力检测槽的底面上固定安装压力传感器(18),所述压力检测槽内还设有压板一(19),所述压板一压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压力检测槽内还设有压板二(20),所述压板二位于压板一上方,所述压板二的下表面通过若干连接杆(21)与压板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输出与电脑主机的信号输入连接,所述摄像头的视频信号输出与电脑主机的视频信号输入连接,所述电脑主机的信号输出与电机控制器的信号输入连接,电脑主机能够同时接收到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若压力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信号均符合设定时,电脑主机向电机控制器发送信号一,电机控制器接收到信号一后控制电机正转三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王清韩少华赖勇庞吉年葛萱王晗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宿迁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