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135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3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保护器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保护器固定件靠近电机的定子绕组设置,且位于电机风道的进风口位置;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定子绕组连接部和第一保护器连接部;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碳刷连接部和第二保护器连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安装座上的保护器固定件可以将保护器安装在靠近定子绕组的位置,即使电机在低风量运行时仍可以快速有效地感测定子的温度,保护器的感应灵敏度得以提升,进而更好地保护电机。安装座拥有更大的安装空间用于固定保护器,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规格大小的保护器,对保护器的使用限制小,对于电机整体的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义。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及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的保护器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及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电机的保护器通常是指温度保护器。现有集尘充电座用电机的保护器通常设置在电机风道的下方,主要有两种安装方式,其一为安装在电机壳体内部的定子绕组的侧边,其二为安装在电机壳体的外部。对于第一种安装方式,由于壳体内部空间受限,导致保护器的型号及大小受到限制。对于第二种安装方式,则会导致电机整体尺寸变大,且保护器与定子绕组距离偏大,通过风传导热量的时间加长,此外,当电机低风量运转(入风口被灰尘阻塞或过载运行)时,风传导的热量更少,保护器跳脱时间(反应时间)变长,局限性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及电机,其能够提升保护器在电机低风量运行时的感应灵敏度,更好地保护电机,同时,还能够适配多种保护器的安装,对保护器规格的限制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保护器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保护器固定件靠近电机的定子绕组设置,且位于电机风道的进风口位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与定子绕组连接的定子绕组连接部以及与保护器的电源引线之一连接的第一保护器连接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与碳刷连接的碳刷连接部以及与保护器的另一电源引线连接的第二保护器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使得定子绕组、保护器和碳刷依次串接形成回路。
[0005]优选地,所述保护器固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保护器固定件与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安装座配合围成保护器的放置空间。
[0006]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孔。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器连接部和第二保护器连接部均具有端子卡接槽或铆接口。
[0008]优选地,所述定子绕组连接部包括基底以及与基底一体成型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弯折并置于基底的上方;定子绕组上具有与所述接触部配合的定子绕组引出端子;所述碳刷连接部具有一焊接加工面,所述碳刷连接部通过铜线与碳刷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卡槽以及至少一插槽;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上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弹性卡接部和第一弯折止位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上设有与插槽配合的插板部和第二弯折止位部。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固定保护器的电源引线的两个固定台,两个固定台分别靠近所述第一保护器连接部和第二保护器连接部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安装座采用BMC树脂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含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的电机,其包括机壳、机盖、定子、转子、碳刷和保护器;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机壳和机盖之间;所述保护器固定于所述保护器固定件中。
[0013]优选地,所述安装座上设有碳刷安装槽,所述碳刷安装于碳刷安装槽中。
[0014]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使得定子绕组、保护器和碳刷依次串接形成回路,通过安装座上的保护器固定件可以将保护器安装在靠近定子绕组的位置,即使电机在低风量运行时仍可以快速有效地感测定子的温度,保护器的感应灵敏度得以提升,进而更好地保护电机。安装座设置在电机外壳内,不会影响到电机的整体外型尺寸,安装座拥有更大的安装空间用于固定保护器,能够更好地适配不同规格大小的保护器,对保护器的使用限制小,对于电机整体的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接线端子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在安装座上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第二接线端子的示意图;图6为另一视角中第二接线端子在安装座上的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机的示意图(剖除了部分机壳);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标号说明:安装座10,保护器固定件11,第一固定部111,第二固定部112,第三固定部113,开孔114,卡槽12,插槽13,固定台14,碳刷安装槽15;第一接线端子20,定子绕组连接部21,基底211,接触部212,弹性卡接部22,第一弯折止位部23,第一保护器连接部24,铆接口241;第二接线端子30,碳刷连接部31,焊接加工面311,铜线312,插板部32,第二弯折止位部33,第二保护器连接部34,铆接口341;保护器40,电源引线41;碳刷50;机壳60;机盖70;定子80,定子绕组引出端子81;转子90。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
安装座10,安装座10选用BMC树脂材料制成,具有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好、重量轻的优点,可以避免必要电连接之间的短路,同时减轻安装座对电机整体重量的影响。在安装座10上设有保护器固定件11、卡槽12、两个插槽13、两个固定台14、第一接线端子20和第二接线端子30。卡槽12和插槽13分别与第一接线端子20和第二接线端子30配合,使第一接线端子20和第二接线端子30能得以固定。固定台14则用于固定保护器40的电源引线41。通过第一接线端子20和第二接线端子30使得定子绕组、保护器40和碳刷50依次串接形成回路。
[0018]保护器40是用于感测定子绕组的温度的,其越是靠近定子绕组,其感测到的温度就越接近定子绕组的温度,这时对电机的保护效果越好。保护器固定件11是用于固定保护器40的,故将保护器固定件11尽可能地靠近甚至贴合电机定子绕组的端面设置,这个端面为靠近碳刷50的端面,保护器固定件11所处的位置层因为需要设置碳刷50以及转子90的必要连接部件,在错开碳刷50和转子90的必要连接部件后可以得到较大的空间用于安置保护器40,而固定的保护器40也能够几乎贴靠在定子绕组的端面上,间距很小,进而提升了保护器40的感应灵敏度。与此同时,保护器固定件11的设置位置还位于电机风道的进风口位置,在电机正常工作时,进风可以对保护器40和定子绕组进行散热,保护器40很难跳脱;而电机异常运行时,因为没有进风或进风很小,定子绕组和保护器40不再被降温,保护器40可以快速感测定子绕组的温度,在达到跳脱条件时则能快速跳脱保护电机。
[0019]保护器固定件11与安装座10一体成型,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111、第二固定部112和第三固定部113,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三固定部113与安装座10直接连接,第一固定部111、第二固定部112、第三固定部113和安装座10配合围成保护器40的放置空间。为了避免保护器固定件11阻碍保护器40感应温度,在第二固定部112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孔114,以求在稳固固定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将保护器40暴露出来,使得保护器40与定子80之间的阻碍少,以利于保护器40精准感测温度。保护器固定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保护器固定件、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保护器固定件靠近电机的定子绕组设置,且位于电机风道的进风口位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与定子绕组连接的定子绕组连接部以及与保护器的电源引线之一连接的第一保护器连接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与碳刷连接的碳刷连接部以及与保护器的另一电源引线连接的第二保护器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使得定子绕组、保护器和碳刷依次串接形成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器固定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保护器固定件与安装座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第三固定部和安装座配合围成保护器的放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器连接部和第二保护器连接部均具有端子卡接槽或铆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护器内置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部包括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祖王志昆余康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松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