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基层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100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最佳配比试验;S2、路基开挖;S3、路基试验检测;S4、施工放样;S5、素土摊铺;S6、固化剂喷洒和混合料拌和;S7、固化土初压;S8、终压整平;S9、养护;其中,步骤S6中,固化剂为离子型固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适宜多种土壤、固化土性能稳定能维持20年以上的优点。年以上的优点。年以上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基层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施工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基层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作为量大面广的公路(道路)材料—砂石开采受到愈来愈严格控制,资源供给趋紧,对交通建设制约加剧。采用砂石材料进行道路施工,会增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传统临时道路已无法满足当下绿色资源节约社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基层施工方法,目的是减小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0005]S1、最佳配比试验;
[0006]S2、路基开挖;
[0007]S3、路基试验检测;
[0008]S4、施工放样;
[0009]S5、素土摊铺;
[0010]S6、固化剂喷洒和混合料拌和;
[0011]S7、固化土初压;
[0012]S8、终压整平;
[0013]S9、养护;
[0014]其中,步骤S6中,固化剂为离子型固化剂。
[0015]所述步骤S1中,对现场土样进行有机质、腐生物、重金属检测,同时对所取土样进行击实试验测出其最大干密度,结合设计强度指标,调配相应土体稳定剂及水泥掺量,然后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使其满足指标。
[0016]所述步骤S2中,现场利用挖掘机,根据设计底基层底标高进行开挖,将挖出后的素土堆置在指定位置。
[0017]所述步骤S4包括:
[0018]S401、放出原基础中心线及外边线,在距地坪边线两侧外围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底层的外边线;
[0019]S402、测量中边桩位置高程,在距施工便道硬化边线两侧外围第二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硬化层的外边线,并在石灰线及施工便道硬化中心线处每隔第三设定距离放一根木桩用于控制基层标高;
[0020]S403、确定松铺厚度,由测量人员测设木桩标高;
[0021]S405、记录测量结果,确定每层固化土虚铺厚度。
[0022]所述第一设定距离为30cm。
[0023]所述第二设定距离为30cm。
[0024]所述第三设定距离为10cm。
[0025]所述步骤S5中,将两侧土利用挖掘机均匀摊铺于路基顶面,推土机进行粗平,利用平地机进行精平。
[0026]所述步骤S6包括:
[0027]S601、根据现场土体的含水率以及洒水车的容量,将固化剂倒入洒水车进行稀释;
[0028]S602、根据每平米的水泥用量利用水泥摊布机将水泥均匀的撒布在素土表面;
[0029]S603、连接洒水车和冷再生机,然后沿着整体纵向将已撒布水泥的土体慢速的进行混合料的6次拌和。
[0030]所述步骤S7中,由30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多遍;且在进行前两遍碾压时30吨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为1.5~1.7km/h,在进行后续碾压时30吨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为2.0~2.5km/h。
[0031]本专利技术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具有通用性强、适宜多种土壤、固化土性能稳定能维持20年以上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32]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003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2是剖面示意图;
[0035]图中标记为:
[0036]1‑
固化土第二层;2

固化土第一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
[0039]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40]S1、最佳配比试验;
[0041]S2、路基开挖;
[0042]S3、路基试验检测;
[0043]S4、施工放样;
[0044]S5、素土摊铺;
[0045]S6、固化剂喷洒和混合料拌和;
[0046]S7、固化土初压;
[0047]S8、终压整平;
[0048]S9、养护。
[0049]具体地说,在上述步骤S1中,对现场土样进行有机质、腐生物、重金属检测,同时对
所取土样进行击实试验测出其最大干密度,结合设计强度指标,调配相应土体稳定剂及水泥掺量,然后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使其满足指标。相应现场施工方可采用该配比进行,计算相应材料用量。
[0050]在上述步骤S2中,现场利用挖掘机,根据设计底基层底标高进行开挖,将挖出后的素土堆置在指定位置。
[0051]在上述步骤S3中,进行固化土施工之前,按照原设计图纸要求对路基进行压实度、回弹模量等检测,并请业主工程师全程跟踪,若出现不合格区域,需进行路基处理,处理完成后重复上述检测,满足要求后对工作面进行清扫、修整。
[0052]上述步骤S4包括:
[0053]S401、放出原基础中心线及外边线,在距地坪边线两侧外围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底层的外边线;
[0054]S402、测量中边桩位置高程,在距施工便道硬化边线两侧外围第二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硬化层的外边线,并在石灰线及施工便道硬化中心线处每隔第三设定距离放一根木桩用于控制基层标高;
[0055]S403、确定松铺厚度,由测量人员测设木桩标高;
[0056]S405、记录测量结果,确定每层固化土虚铺厚度。
[0057]在上述步骤S4中,施工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合理组织人员施工,做好班前施工准备和班后防雨保护工作。
[0058]在上述步骤S401中,第一设定距离为30cm,放出原基础中心线及外边线后,在距地坪边线两侧外围30cm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底层的外边线。
[0059]在上述步骤S402中,第二设定距离为30cm,第三设定距离为10cm。测量中边桩位置高程,在距施工便道硬化边线两侧外围30cm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硬化层的外边线,并在石灰线及施工便道硬化中心线处每隔10m测放一根木桩用于控制基层标高。施工过程中,设法保护所有桩位置,并随时检查,发现被碰倒或丢失的立即补上,注意线形平直、圆顺,并负责看护线、桩。
[0060]在上述步骤S403中,根据材料级配、配合比及压实度、厚度、拟先采用经验松铺系数以确定松铺厚度,由测量人员测设木桩标高。经验松铺系数为1.20左右。在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最佳配比试验;S2、路基开挖;S3、路基试验检测;S4、施工放样;S5、素土摊铺;S6、固化剂喷洒和混合料拌和;S7、固化土初压;S8、终压整平;S9、养护;其中,步骤S6中,固化剂为离子型固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现场土样进行有机质、腐生物、重金属检测,同时对所取土样进行击实试验测出其最大干密度,结合设计强度指标,调配相应土体稳定剂及水泥掺量,然后进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使其满足指标。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现场利用挖掘机,根据设计底基层底标高进行开挖,将挖出后的素土堆置在指定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道路基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S401、放出原基础中心线及外边线,在距地坪边线两侧外围第一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底层的外边线;S402、测量中边桩位置高程,在距施工便道硬化边线两侧外围第二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各撒一道石灰线用于控制硬化层的外边线,并在石灰线及施工便道硬化中心线处每隔第三设定距离放一根木桩用于控制基层标高;S403、确定松铺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永乐张祾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