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731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包括阻燃外被,所述阻燃外被内设置有外防水带,所述外防水带内设置阻燃内被,所述阻燃内被的内壁与防振组件相接,所述防振组件的内侧与导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配合外防水带和内防水层的双层防水,则在长时间喷淋的状态下,也能达到长时间使用的目的,内圈会在外圈的径向方向移动,则会导致一部分的防振组件发生压缩,另一部分的防振组件发生拉伸,内套筒带动主轴绕中心块旋转,主轴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弹簧会压缩或者拉长,从而通过弹簧吸收振动的动力并且配合主轴的旋转,将振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势能以及离心力,从而快速将能量吸收,完成防振的目的。成防振的目的。成防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燃耐火电力电缆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

技术介绍

[0002]耐火电线电缆是指在电线电缆火灾事故中,该电线电缆产品能够在外部火焰依然燃烧的情况下,能够坚持一定时间的正常运作,保持电线电缆线路完整性并保持线路设备的正常运转的电缆。
[0003]耐火电线电缆按国家标准可分为二个等级:A级和B级。通常表示为NHA类以及NHB类。判断一个电线电缆产品是否属于耐火电线电缆,与电线电缆产品自身是否具有自熄性无关。阻燃电线电缆的最大功能在于电线电缆产品自身的难燃性。耐火电线电缆通常能够在750~800℃的火焰温度下至少保持180分钟的正常运转。
[0004]耐火电缆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特种电缆,称为防火电线电缆。它是以无缝铜管作为护套,以氧化镁做为绝缘材料制造而成。因其材料的特殊性,防火电线电缆既不燃烧,也不延燃。经实验表明:在800~900℃中2小时,防火电线电缆依然正常运作,在1000℃下30分钟内依然持续正常运转。
[0005]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刚性和柔性两种防火电缆,其主要区别是:刚性的是以氧化镁作为绝缘的铜芯铜护套矿物绝缘电缆;柔性的是以云母带作为绝缘的铜芯轧纹铜护套防火电缆。这两种结构的电缆都需要在专用的设备上进行生产,设备投资较大,电缆加工工艺较复杂,且绝缘易受潮,施工、安装不方便。并且由于刚性防火电缆的强度较高,对线芯的保护强度较大,在部分高振动的区域环境下,其刚性防火电缆在高强度的振动下,容易导致内部的线芯发生脱离,高振动的区域环境下,其柔性防火电缆在高强度的振动下,其线芯不一脱离,而在较大长度的弯曲状态下,柔性防火电缆导致线芯发生折断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包括阻燃外被,所述阻燃外被内设置有外防水带,所述外防水带内设置阻燃内被,所述阻燃内被的内壁与防振组件相接,所述防振组件的内侧与导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体包括铜导体、内防水层、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铜导体的外部包覆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部包覆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置于内防水层内,内防水层内填充有包覆屏蔽层的隔热填充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内被包括内被层和折弯组件,所述内被层和折弯组件之间交错连接,所述内被层的外壁与外防水带内壁连接;
[0011]所述折弯组件包括第一旋转盘、第二旋转盘、连杆、前座和后座,所述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分别插入相邻的内被层侧面上,所述前座和后座分别固定在连杆的两端上,前一位所述连杆的后座与后一位连杆的前座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连杆的前座和后座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四个防振组件为一组,每组所述防振组件等间距的设置在单个内被层内,所述防振组件包括外圈、内圈、限位环、中心块、主轴、外套筒、内套筒和弹簧,外圈固定在内被层的内壁上,外圈的内周面等间距的分布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内周面加工有一圈环槽;
[0013]所述中心块的外周面固定有一圈挡环,所述中心块插入限位环内,所述挡环插入环槽内,所述中心块绕限位环旋转,所述中心块的一侧固定有竖直的主轴;
[0014]所述内圈套在内防水层的外壁上,所述内圈与外圈相对的外壁上固定有销座,所述销座与限位环一一对应,所述销座与外套筒连接,所述弹簧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外套筒的内壁固定;
[0015]所述主轴上套有旋转的内套筒,内套筒插入外套筒内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相邻内被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小于5cm,并且所述内被层为阻燃剂浸染后的多层无碱玻璃丝带绕包构成。
[0017]进一步地,所述前座和后座分别位于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圆心处,并且前座和后座所在平面形成的夹角小于15
°
,并且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截面为T型,内被层上加工有供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插入的T型槽,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在T型槽内旋转。
[0018]进一步地,所述内圈和外圈在未振动状态下同圆心,在振动时,内圈通过防振组件在外圈内移动,用于吸收振动产生的动能。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块为圆型结构,主轴位于中心块偏圆心的位置。
[0020]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阻燃外被和阻燃内被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加工性及抗疲劳和蠕变性,配合外防水带和内防水层的双层防水,则在长时间喷淋的状态下,也能达到长时间使用的目的。
[002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通过设置的多个内被层和折弯组件相互交错的设置,而让相邻的内被层之间通过折弯组件实现折弯的目的,相邻的连杆可以绕前座和后座之间旋转,通过设置的多个连杆,则让折弯组件的折弯角度以及平顺性更高,同时折弯的曲率也更加平衡,用于保护导体避免折弯的角度过大,并且折弯处于有限制的折弯,则不会导致局部折弯的角度过大,让电力线缆发生损坏。
[002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内圈或者外圈在振动的影响下,内圈会在外圈的径向方向移动,则会导致一部分的防振组件发生压缩,另一部分的防振组件发生拉伸,内套筒带动主轴绕中心块旋转,并且主轴在旋转的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弹簧会压缩或者拉长,从而通过弹簧吸收振动的动力并且配合主轴的旋转,将振动产生的能量转换为势能以及离心力,从而快速将能量吸收,完成防振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整体立体图;
[0026]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阻燃内被结构图;
[002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折弯组件结构图;
[002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防振组件未振动状态图;
[0029]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防振组件立体图;
[0030]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防振组件剖视图;
[0031]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防振组件分解图;
[0032]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的防振组件振动状态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阻燃外被(1),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外被(1)内设置有外防水带(2),所述外防水带(2)内设置阻燃内被(3),所述阻燃内被(3)的内壁与防振组件(4)相接,所述防振组件(4)的内侧与导体(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导体(5)包括铜导体(51)、内防水层(52)、绝缘层(53)和屏蔽层(54),所述铜导体(51)的外部包覆绝缘层(53),所述绝缘层(53)的外部包覆屏蔽层(54),所述屏蔽层(54)置于内防水层(52)内,内防水层(52)内填充有包覆屏蔽层(54)的隔热填充料(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阻燃内被(3)包括内被层(31)和折弯组件(32),所述内被层(31)和折弯组件(32)之间交错连接,所述内被层(31)的外壁与外防水带(2)的内壁连接;所述折弯组件(32)包括第一旋转盘(321)、第二旋转盘(322)、连杆(323)、前座(324)和后座(325),所述第一旋转盘(321)和第二旋转盘(322)分别插入相邻的内被层(31)侧面上,所述前座(324)和后座(325)分别固定在连杆(323)的两端上,前一位所述连杆(323)的后座(325)与后一位连杆(323)的前座(324)之间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连杆(323)的前座(324)和后座(325)分别固定在第一旋转盘(321)和第二旋转盘(32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喷淋振动的阻燃耐火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四个防振组件(4)为一组,每组所述防振组件(4)等间距的设置在单个内被层(31)内,所述防振组件(4)包括外圈(41)、内圈(42)、限位环(43)、中心块(44)、主轴(45)、外套筒(46)、内套筒(47)和弹簧(48),外圈(41)固定在内被层(31)的内壁上,外圈(41)的内周面等间距的分布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权路鑫淮平冯成席娇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