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026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PFC电源端、温度检测电路、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三极管Q304及电压稳压元件U301,温度检测电路与第一分压单元串联后接于PFC电源端与地线之间,第二分压单元一端与PFC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K端连接,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与第一分压单元连接,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与PFC电源端电性连接,三极管Q304的基极B与第二分压单元连接,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作为控制输出端,用于连接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开关电源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开关电源内各个器件的损坏,有效防止着火等问题,保护电路安全,且在开关电源内温度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其输出电压。复其输出电压。复其输出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功率开关电源应用中,由于要求小体积、高功率密度,因此而导致开关电源工作过程中内部有些器件温度过高,而在导热不好的情况下,则会导致开关电源的损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开关电源中设置过温保护电路,以实现在器件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关闭电源的输出,防止电源的损坏,然而,现在技术中的过温保护电路结构较为复杂,设计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且在器件温度恢复正常后,无法实现开关电源的自动开启,导致使用便利性较低。
[0003]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温保护电路结构复杂、不方便设计的问题;同时解决在器件恢复正常后,开关电源无法自动开启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PFC电源端、温度检测电路、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三极管Q304及电压稳压元件U301,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串联后接于PFC电源端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PFC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K端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A端与地线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与所述PFC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作为控制输出端,用于连接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NTC型热敏电阻。当开关电源刚工作不久时,开关电源内各个器件的温度较低,未超过开关电源内部温度的最大值(最大值一般设置为105~110度),此时NTC型热敏电阻上的电阻值未达到其最小值,电压稳压元件U301不工作,三级管Q304处于截止状态,即三级管Q304不导通,开关电源正常工作;当开关电源内温度达到电源内部温度的最大值,NTC型热敏电阻的阻值降低至其最小值,电压稳压元件U301工作,此时三级管Q304的基极B处于低电位,三级管Q304导通,PFC电源端的PFC

VCC电压通过三级管Q304进入至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谐振芯片检测到DELAY引脚处电压高于3.5V,开关电源关闭输出,以防止开关电源内部的温度继续升高而导致开关电源内各个器件的损坏,有效防止着火等问题,保护电路安全;开关电源关闭后,开关电源内部温度逐渐降低,NTC型热敏电阻的阻值升高,当温度检测电路的输出电压高于PFC

VCC电压时,电压稳压元件U301停止工作、三级管Q304截止,谐振芯片恢复输出,开关电源正常工作,在开关电源内部温度恢复正常后,既可自动恢复其输出电压,调节过程简单、快速,实用性强;同时,本技术中的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结构简单,便于设计,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325和电阻R326,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相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通过二极管D314和电阻R427连接至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通过电阻R313连接至PFC电源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压单元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428和电阻R324,所述三极管Q304的基极B连接至所述电阻R428和电阻R324的公共端。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428的一端与电容C31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28的另一端与电容C315的另一端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还与电容C3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2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为可控精密稳压源,型号为AZ431AN

ATRE1。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与所述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之间还连接有二极管D313。
[0014]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可有效防止开关电源内部的温度过高而导致开关电源内各个器件的损坏,防止着火等问题,保护电路安全;
[0016]2、在开关电源温度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恢复其输出电压,使用便利性强;
[0017]3、结构简单,方便设计,降低设计难度,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请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包括:PFC电源端、温度检测电路、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三极管Q304及电压稳压元件U301,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串联后接于PFC电源端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PFC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K端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A端与地线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与所述PFC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作为控制输出端,用于连接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NTC型热敏电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304为PNP三极管,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为可控精密稳压源,型号为AZ431AN

ATRE1。
[002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325和电阻R326,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相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还与电容C31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312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
[002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通过二极管D314和电阻R427连
接至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所述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通过电阻R313连接至PFC电源端;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与所述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之间还连接有二极管D313。当三极管Q304处于导通状态下,电阻R427相当于并联在NTC型热敏电阻、电阻R325的两端,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314、电阻R427加至电阻R326,使得电阻R326的分压一直大于2.5V,即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基准电压大于2.5V,防止在过温保护临界点发生误动作,使得三极管Q304持续导通,保证二极管D313输出的过温信号稳定,不会出现过温信号电压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PFC电源端、温度检测电路、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三极管Q304及电压稳压元件U301,所述温度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串联后接于PFC电源端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二分压单元一端与所述PFC电源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K端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连接,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A端与地线相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发射极E与所述PFC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基极B与所述第二分压单元连接,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作为控制输出端,用于连接谐振芯片的DELAY引脚;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NTC型热敏电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包括串联在一起的电阻R325和电阻R326,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压稳压元件U301的R端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恢复的过温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304的集电极C通过二极管D314和电阻R427连接至所述电阻R325和电阻R326的公共端。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学文肖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原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