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90011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育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准确系统的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组配杂交组合,将所得F1代种子种植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区;(2)F2代在低肥处理下选择(3)F3代在高肥和低肥处理下同时选择;(4)F4代种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选择;(5)F5代在正常肥力水平下进行小区产量品系比较初级试验;(6)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对参加产量品比正式试验的品系进行选择,同时,将入选品系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7)根据氮效率指数和磷效率指数,筛选出氮高效、磷高效和氮磷协同高效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选育出氮磷高效小麦品种,并且可以实现养分高效品种培育的精确性,并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并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育种领域,涉及一种可提高小麦氮磷利用效率的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准确系统的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一般是在品种选育高世代(F5代以上)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将高代品系分别种植在正常处理、低氮处理、低磷处理条件下,成熟期测定产量,并拔取单位面积单株,测定单位面积地上部氮、磷含量,计算氮、磷素吸收利用效率,从而选取氮磷高效品种。采用这种传统方法选育氮磷高效品种存在效率低、耗时长且精准性不高等缺点。目前缺乏氮磷高效小麦品种系统选育方法,且还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选育氮磷高效品种存在效率低、耗时长且精准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选育出氮磷高效小麦品种,并且可以实现养分高效品种培育的精确性,并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组配杂交组合,将所得F1代种子种植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区,1寸1粒播种,在不同生育时期调查综合农艺性状,成熟期收获种子,人工测量千粒重,选择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均优良、千粒重均大于48g材料进入F2代。
[0005]上述的生育时期包括: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0006]综合农艺性状包括:株高、长势、分蘖、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抗病性、熟相等。
[0007]高肥处理为:目标产量为每亩600公斤肥力水平。
[0008]低肥处理为:目标产量为每亩400公斤肥力水平。
[0009]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评价标准为:长势强壮,株高80cm左右,单株有效穗数12个以上,穗粒数36个以上,千粒重50g以上,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达中抗以上,落黄好。
[0010](2)F2代在低肥处理下选择,每个杂交组合种植1000株左右,3寸1粒播种,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考种,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低肥能力强的单株进入F3代。
[0011]上述的耐低肥能力强表现为:低肥处理下长势强壮,单株有效穗数10个以上,穗粒数34个以上,千粒重50g以上,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达中抗以上,落黄好。
[0012](3)F3代在高肥和低肥处理下同时选择,选择在低肥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低肥能力强,且高肥处理下丰产性好的材料,进入F4代。每个F2单株种子在高肥和低肥处理下均种植,3寸1粒。
[0013]丰产性好的评价标准:长势强壮,株高80cm左右,单株有效穗数12个以上,穗粒数36个以上,千粒重50g以上,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达中抗以上。
[0014](4)F4代种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2寸1粒,选择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进
入F5代。
[0015](5)F5代在正常肥力水平下进行小区产量品系比较初级试验,以国家或省区试对照为对照品种,每个小区0.02亩,机械播种。收获后测量整个小区的籽粒产量,选择产量较对照品种提高5%以上的品系进入产量品比正式试验。
[0016](6)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对参加产量品比正式试验的品系进行选择,以区试对照为对照品种,每个小区0.02亩,3次重复,机械播种。收获后测量整个小区的籽粒产量,选择产量较对照品种提高5%以上的品系参加品种审定品比试验。同时,将入选品系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
[0017](7)氮、磷利用特性鉴定试验设置正常(NPK)、减氮(PK)和减磷(NK)三个处理,处理区间设置至少2米宽的隔离带。减氮处理比正常处理减氮50%,减磷处理比正常处理减磷60%。对照品种选用种植区域的区试对照品种和研究区域公认的氮、磷均高效品种。材料按4行/小区种植,行长2米,行距23.3厘米,株距3.3厘米。
[0018]评价指标:按公式(1)分别计算3次重复氮效率指数(NUI)、磷效率指数(PUI),取平均值,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NUI(PUI)=G
4t
·
G

1c
·
G
C
·
(G
4T
)
‑1………………………
(1)式中:NUI(PUI):氮(磷)效率指数;G
t
:待测材料减氮(磷)处理籽粒产量;G
c
:待测材料正常处理籽粒产量;G
C
:对照品种正常处理籽粒产量;G
T
:对照品种减氮(磷)处理籽粒产量。
[0019]评价标准:按照表1的标准,冬小麦氮利用特性鉴定是在正常施肥和氮胁迫两种施肥水平下,根据氮效率指数(NUI)来评价检测样品的氮利用特性。
[0020]按照表1的标准,冬小麦磷利用特性鉴定是在正常施肥和磷胁迫两种施肥水平下,根据磷效率指数(PUI)来评价检测样品的磷利用特性。
[0021]表1氮、磷利用效率鉴定等级划分(8)根据氮效率指数和磷效率指数,筛选出氮高效、磷高效和氮磷协同高效品系。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传统的方法是各世代选择均在正常处理下进行,只在高世代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利用这种方法选育出氮磷高效品种的几率很低,且通过鉴定,多数品种都不属于氮磷高
效类型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选育出氮磷高效小麦品种。本专利技术在F1代进行丰产性等综合农艺性状调查时,还进行耐低肥性筛选(即在高肥和低肥两个条件下选择),F2代完全在低肥条件下选择,F3代又在高肥和低肥两个条件下选择,F4代及其以后世代均在正常处理下选择,并在高世代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本专利技术从F1代开始进行耐低肥性筛选,可以实现养分高效品种培育的精确性,并大大降低了选择成本。
[0023]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关键改进点是氮磷利用特性鉴定标准的改变,本专利技术利用氮效率指数和磷效率指数评价品种的氮、磷利用特性,可以快速准确对品种进行评价。而传统的评价指标较多,且不统一;鉴定程序较复杂,效率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于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理解,但并不用于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5]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2013年开始组配杂交组合,以(郑资08H486
‑0‑
5)F5代优株为母本,周麦26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F1代种植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下,1寸1粒播种,选择不同生育期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均优异的组合,选取60穗混脱种子种植F2代,所选种子千粒重均大于48g。
[0026]上述的生育时期包括: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
[0027]综合农艺性状包括:株高、长势、分蘖、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抗病性、熟相等。
[0028]高肥处理为:目标产量为每亩600公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组配杂交组合,将所得F1代种子种植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区,选择在高肥和低肥两个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均优良、千粒重均大于48g材料进入F2代;(2)F2代在低肥处理下选择,每个组合种植1000株左右,选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低肥能力强的单株进入F3代;(3)F3代在高肥和低肥处理下同时选择,选择在低肥处理下综合农艺性状优良耐低肥能力强,且高肥处理下丰产性好的材料,进入F4代;(4)F4代种植在正常肥力水平下,选择高产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进入F5代;(5)F5代在正常肥力水平下进行小区产量品比预试试验,以区试对照为对照品种,选择产量较对照品种提高5%以上的品系进入产量品比正式试验;(6)在正常肥力水平下,对参加产量品比正式试验的品系进行选择,以区试对照为对照品种,选择产量较对照品种提高5%以上的品系参加品种审定品比试验;同时,将入选品系进行氮、磷利用特性鉴定;(7)根据氮效率指数和磷效率指数,筛选出氮高效、磷高效和氮磷协同高效品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F1代1寸1粒播种,步骤(2)中F2代3寸1粒播种,步骤(3)中F3代3寸1粒播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高肥处理为:目标产量为每亩600公斤肥力水平,所述低肥处理为:目标产量为每亩400公斤肥力水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不同生育时期调查综合农艺性状,所述生育期包括: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综合农艺性状包括:株高、长势、分蘖、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抗病性、熟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氮磷高效小麦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评价标准为:长势强壮,株高80cm左右,单株有效穗数12个以上,穗粒数36个以上,千粒重50g以上,白粉病、条锈病等病害达中抗以上,落黄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许为钢昝香存彭超军董海滨齐学礼胡琳张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