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微动开关和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97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3
一种适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微动开关,其包括开关壳体、固定设置在开关壳体内部中的第一和第二静触片、滑动装配在开关壳体内部中的动触片组件;动触片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动触片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动触片组件与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而不与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动触片组件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滑动时,动触片组件相对于第一静触片滑动并且保持与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动触片组件继续滑动时,动触片组件开始与第二静触片的两侧滑动接触;当动触片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动触片组件与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并且与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一种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所述微动开关。其包括所述微动开关。其包括所述微动开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微动开关和自动转换开关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微动开关。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所述自动转换开关包括所述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微动开关作为自动转换开关(ATS)的位置反馈,用于ATS自动转换的逻辑控制,其应用是非常地广泛。在这类应用中,要求微动开关只提供通、断信息,没有接通、分断能力上的要求。因而,微动开关的额定电流非常小,如小于5mA,这将有利于PCBA功耗的节省。然而,对于微动开关而言,存在着接通不可靠的风险。对此,微动开关的制造商,采用镀金触点、优化触点形状等方法进行改善,但在实际使用中然而存在微动开关不导通的情况。
[0003]通过对现有技术微动开关结构及其应用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不导通失效的原因如下所示:
[0004]1.通断转换操作的行程较敏感(波动范围大),应用时尺寸链公差不易达到;
[0005]2.触头压力与转换操作的行程相关联,进一步增大了应用时尺寸链公差控制的难度;
[0006]3.在过快操作速度的情况下,造成转换结构的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开关壳体、固定设置在开关壳体内部中的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滑动装配在开关壳体内部中的动触片组件;所述动触片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动触片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片组件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而不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所述动触片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静触片滑动并且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继续滑动时,所述动触片组件开始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滑动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片组件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并且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组件包括拨杆;所述拨杆与所述开关壳体密封配合并且与所述开关壳体形成密闭空间,以防止外部异物进入所述开关壳体的内部;所述拨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开关壳体运动,从而带动所述动触片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组件还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拨杆上的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当所述动触片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而不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相对于所述第一静触片滑动并且保持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继续滑动时,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开始分别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滑动接触;当所述动触片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二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动触片的两端设置第一动触片弧形部分;在所述第二动触片的两端设置第二动触片弧形部分;当所述动触片组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动触片弧形部分和所述第二动触片弧形部分分别与所述第一静触片的两侧保持压力接触而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芳刘振忠孙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