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850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器(3),所述箱体(1)由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多段,其分别为进风混合段(12)、初效段(13)、中效段(14)、加热段(15)、风机段(16)和出风段(17),所述初效段(13)、中效段(14)和加热段(15)分别呈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风机段(16)内的风机(2)形成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补风装置中的箱体设置为多段结构,空气进入风机段前首先进行初效段、中效段和加热段,然后再经风机实现排出,经中效段过滤后的空气,其尘粒大部分被截流,流经风机的气流不会对风机的运转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风机的效能和寿命。风机的效能和寿命。风机的效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新风
,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实验室的规范性管理越来越高,对室内悬浮尘粒及细菌的浓度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净化型设备中,按照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混合段、初效段、均流段、风机段、中效段和表冷加热段和出风段,空气进入初效段和均流段后再通过风机段进行施加动能,空气中存在没有完全被中效处理而直接进入风机段,空气中存在未完全清理掉的尘粒经过风机段进一步输送,长时间会对风机风叶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存在设计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净化风机存在着的设计不合理问题,影响风机寿命,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包括箱体和控制器,所述箱体由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多段,其分别为进风混合段、初效段、中效段、加热段、风机段和出风段,所述初效段、中效段和加热段分别呈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风机段内的风机形成控制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混合段处还连接一保温多叶调节阀,空气先经所述保温多叶调节阀进入到所述进风混合段,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保温多叶调节阀的驱动电机形成控制连接。
[0007]所述初效段中设置折叠式粗效过滤器,其由金属丝网滤材和铝制外框结构组成。
[0008]所述中效段中设置可拆卸的中效袋式过滤器,且尘粒≥5um时的过滤效率≥85%。
[0009]所述加热段中设置冷(热)水盘管换热器。
[0010]所述箱体为三明治型夹心板制成,其内面板为镀锌钢板,外面板为彩钢板或镀锌钢板,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之间填充非燃性或阻燃性保温消音材料,所述的内面板和外面板上设有静电粉末喷涂材料层。
[0011]所述内面板和外面板的厚度≥0.5mm,所述喷涂材料层的厚度≥60um,所述箱体厚度≥50mm。
[0012]所述出风段的外侧还设有挡水板。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4]A.本技术将箱体设置多段结构,空气进入风机段前首先进行初效段、中效段和加热段,然后再经风机实现排出,经中效段过滤后的空气,其尘粒大部分被截流,流经风机的气流不会对风机的运转产生任何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风机的效能和寿命。
[0015]B.本技术还在进风端设置了保温多叶调节阀,通过控制器调整保温多叶调节
阀的开度,操作更加灵活,智能化程度高。
[0016]C.整个箱体采用三明治夹心板结构,内外面板采用优质镀锌钢板,并在其表面喷涂防腐材料,在内外面板中部填充非燃性或阻燃性保温消音材料进行保温和消音处理,不但使箱体具有可以承载安装、维修及风机运转的负荷,还避免了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噪声干扰。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空气净化补风装置示意图;
[0019]图2是箱体的壁板结构图。
[0020]图中标识如下:
[0021]1‑
箱体,11

保温多叶调节阀,111

驱动电机,12

进风混合段,13

初效段,14

中效段,15

加热段,16

风机段,17

出风段;
[0022]a

内面板,b

保温消音材料,c

外面板,d

喷涂材料层;
[0023]2‑
风机;3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器3,箱体1由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多段,其分别为进风混合段12、初效段13、中效段14、加热段15、风机段16和出风段17,初效段13、中效段14和加热段15分别呈可拆卸方式设置于箱体1内,控制器3与安装在风机段16内的风机2形成控制连接。初效段13中安装有初效过滤器,中效段14中安装有中效过滤器,中效段和初效段可以从箱体1中拆除,便于对各段中的过滤器进行更换或维护。
[0026]本技术进一步还在进风混合段12处还连接一保温多叶调节阀11,空气先经保温多叶调节阀11进入到进风混合段12,控制器3与保温多叶调节阀11的驱动电机111形成控制连接。本技术采用联动组合对开多叶调节阀,调节阀为保温阀,配置有电动执行器,控制灵活可靠,具有防腐、防锈性能。
[0027]其中在初效段13中优选设置折叠式粗效过滤器,其由金属丝网滤材和铝制外框结构组成。在中效段14中优选设置可拆卸的中效袋式过滤器,且尘粒≥5um时的过滤效率≥85%。
[0028]在加热段15中设置冷(热)水盘管换热器,用于对过滤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热或制冷处理。当实验室内温度升高时,控制器可以将电动水量调节阀打开,通过冷冻水进入换热
器中对盘水管进行降温;当实验室内温度下降时,电动水量调节阀减少开度升温,热水模式动作与夏季刚好相反。
[0029]如图2所示,本技术所采用的箱体1优选为三明治型夹心板制成,其内面板a优质的镀锌钢板,外面板c为优质的彩钢板或镀锌钢板,在内面板a和外面板c之间填充非燃性或阻燃性保温消音材料b,其为A级不燃材料或B级难燃材料,其导热系数≤0.03W/m﹒℃,同时在内面板a和外面板c上还设有静电粉末喷涂材料层d,进行防腐处理。
[0030]具体地,内面板a和外面板c的厚度均≥0.5mm,喷涂材料层d的厚度≥60um,箱体1厚度≥50mm。
[0031]本技术中,风机出风所产生的迎面风速控制在2.5m/s以内,且风速均匀度必须大于80%,当迎面风速高于2.5m/s时,必须考虑防止漂水措施,在出风段的出风口处设置挡水板(图中未示出)。冷却盘管及挡水板下设置冷凝水盘须由1.2毫米厚之不锈钢板一次冲压成型,冷凝水盘应整体进行防腐处理,保证无凝结水外滴现象,水盘外层的保温材质要求为导热系数低、吸音性好、无异味、不吸湿并符合有关建筑防火规范要求的发泡保温材料,粘贴平整、密实、牢固,保证机组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包括箱体(1)和控制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进风口至出风口依次设置多段,其分别为进风混合段(12)、初效段(13)、中效段(14)、加热段(15)、风机段(16)和出风段(17),所述初效段(13)、中效段(14)和加热段(15)分别呈可拆卸方式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风机段(16)内的风机(2)形成控制连接;所述进风混合段(12)处还连接一保温多叶调节阀(11),空气先经所述保温多叶调节阀(11)进入到所述进风混合段(12),所述控制器(3)与所述保温多叶调节阀(11)的驱动电机(111)形成控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段(13)中设置折叠式粗效过滤器,其由金属丝网滤材和铝制外框结构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内空气净化补风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军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鹏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