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83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载体结构包括外纤维滤层、内纤维滤层;外纤维滤层套设于内纤维滤层外侧;外纤维滤层包括若干纤维线束;若干纤维线束沿内纤维滤层表面呈螺旋状延伸。采用内外两层纤维滤层结构,并将外纤维滤层设置成螺旋状延伸,增大载体结构的表面积,进而增加载体结构的微生物接种量,同时增大污水处理时载体结构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冲刷外纤维滤层时,由于纤维线束呈螺旋状延伸,纤维线束两端固定不动,纤维线束其余部位可在污水冲刷下发生抖动,纤维线束抖动时会对内纤维滤层外表面产生一定的拍击力,一定程度迫使内纤维滤层上的微生物发生抖动,增加内纤维滤层上的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水的接触面积。水的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生物膜、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003]生物处理是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通过生物作用来处理污染水体,以合适的滤料或填料作为载体,营造适合细菌生长的微环境,富集多种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作用可经济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0004]载体作为生物膜处理工艺中的关键部件,不仅可以提高微生物浓度,脱氮效率,增加生化处理系统对有毒废水、pH等的冲击能力,而且还能够减少污泥产生量。载体是微生物生长的场所,微生物主要靠物理吸附附着在载体上,其本身性质决定了挂膜的难易程度以及生物膜量和膜厚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的是污水的处理效率。目前载体的使用种类繁多,但比表面积小、与水中悬浮物接触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包括用以接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的载体结构,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外纤维滤层、内纤维滤层;所述外纤维滤层套设于所述内纤维滤层外侧;其中,所述外纤维滤层包括若干纤维线束;
[0007]若干所述纤维线束沿所述内纤维滤层表面呈螺旋状延伸。
[0008]优选地,若干所述纤维线束延伸方向一致。
[0009]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纤维线束沿远离所述内纤维滤层方向交错排布。
[0010]优选地,所述纤维线束包括若干纤维丝;若干纤维丝相互编织形成具有若干织眼的所述纤维线束。
[0011]优选地,所述内纤维滤层为中空袋体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内纤维滤层包括经纱、纬纱;相邻若干所述经纱相互平行以形成一股经纱束;相邻若干所述纬纱相互平行以形成一股纬纱束;若干平行的经纱束、若干平行的纬纱束相互交叉编织形成网状的所述袋体结构。
[0013]优选地,所述经纱束和/或所述纬纱束包括3

5根单纱。
[0014]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膜,用于污水处理,包括如上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所述载体结构接种有污水处理用微生物。
[0015]优选地,还包括两固定件;所述内纤维滤层两端分别固定于一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内纤维滤层外的所述外纤维滤层两端分别卡接于一所述固定件。
[0016]本专利技术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生物处理池,所述生物处理池内设有若干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膜。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采用内外两层纤维滤层结构,并将外纤维滤层设置成螺旋状延伸,增大载体结构的表面积,进而增加载体结构的微生物接种量,同时增大污水处理时载体结构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此外,污水冲刷外纤维滤层时,由于纤维线束呈螺旋状延伸,纤维线束两端固定不动,纤维线束其余部位可在污水冲刷下发生抖动,纤维线束抖动时会对内纤维滤层外表面产生一定的拍击力,一定程度迫使内纤维滤层上的微生物发生抖动,降低当前微生物与内纤维滤层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内纤维滤层上的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加快微生物污水净化。
[0019]本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载体结构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外纤维滤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纤维滤层的编织结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膜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设备本体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6]图中:100、设备本体;
[0027]10、沉淀池;11、过滤部;
[0028]20、生物处理池;21、好氧池;211、进水口;22、缺氧池;221、出水口;222、排气管;
[0029]30、生物膜本体;301、第一生物膜;302、第二生物膜;31、载体结构;311、外纤维滤层;3111、纤维线束;312、内纤维滤层;3121、经纱;3122、纬纱;3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
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用以接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的载体结构31,所述载体结构31包括外纤维滤层311、内纤维滤层312;所述外纤维滤层311套设于所述内纤维滤层312外侧;其中,所述外纤维滤层311包括若干纤维线束3111;
[0034]若干所述纤维线束3111沿所述内纤维滤层312表面呈螺旋状延伸。
[0035]具体地,采用内外两层纤维滤层结构,并将外纤维滤层311设置成螺旋状延伸,增大载体结构31的表面积,进而增加载体结构31的微生物接种量,同时增大污水处理时载体结构31与污水接触的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此外,污水冲刷外纤维滤层311时,由于纤维线束3111呈螺旋状延伸,纤维线束3111两端固定不动,纤维线束3111其余部位可在污水冲刷下发生抖动,纤维线束3111抖动时会对内纤维滤层312外表面产生一定的拍击力,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包括用以接种污水处理用微生物的载体结构(3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结构(31)包括外纤维滤层(311)、内纤维滤层(312);所述外纤维滤层(311)套设于所述内纤维滤层(312)外侧;其中,所述外纤维滤层(311)包括若干纤维线束(3111);若干所述纤维线束(3111)沿所述内纤维滤层(312)表面呈螺旋状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纤维线束(3111)延伸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纤维线束(3111)沿远离所述内纤维滤层(312)方向交错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线束(3111)包括若干纤维丝;若干纤维丝相互编织形成具有若干织眼的所述纤维线束(3111)。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纤维滤层(312)为中空袋体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玮陈宏伟马箭朱文婷邱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