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821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母针的插入孔的前端插接有密封绝缘杆,母针内设有油囊组,母针的框体与油囊组形成沉淀腔,密封绝缘杆的侧壁、母针的框体及油囊组共同形成一交换腔;插入孔的后端通过一导流腔与交换腔导通,交换腔内的液体可单向地流向沉淀腔内,沉淀腔内设有杂质吸附器,沉淀腔内的液体可单向地流向导流腔;公针自插入孔的前端插入后,密封绝缘杆被顶入插入孔的后端,且绝缘液通过导流腔及交换腔后被顶入沉淀腔内进行杂质吸附。本连接器的设计兼具良好的密封和压力平衡,设计多个功能性腔室,在插拔过程中,使外界杂质能够快速地导向至各功能腔室,进而实现公针的冲刷以及杂质的吸附,从而实现触点可靠稳定地连接。可靠稳定地连接。可靠稳定地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连接器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而部分电力、通信连接器需要在水下进行使用,其对密封防水的性能要求较高,其一般设有密封圈来进行隔绝,以保证连接器的密封。现有的水下连接器主要有如下问题:在水液浑浊或者其他较为恶劣的工况下,外界杂质甚至小颗粒物质随着连接器的水下插拔会混进入油腔内,由此产生电应力,影响接触性能;甚至容易导致密封性差,影响绝缘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连接器内部腔体容易混入杂质、影响接触性能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
[0004]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包括相适配的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内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适配的公针和母针,所述母针内设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的前端插接有密封绝缘杆,所述母针内设有油囊组,所述母针的框体与所述油囊组形成沉淀腔,所述密封绝缘杆的侧壁、所述母针的框体及所述油囊组共同形成一交换腔;所述插入孔的后端通过一导流腔与所述交换腔导通,所述交换腔内的液体可单向地流向所述沉淀腔内,所述沉淀腔内设有杂质吸附器,所述沉淀腔内的液体可单向地流向所述导流腔,所述沉淀腔、所述交换腔、所述导流腔及所述插入孔内都存储有绝缘液;所述公针自所述插入孔的前端插入后,所述密封绝缘杆被顶入所述插入孔的后端,且所述绝缘液通过所述导流腔及所述交换腔后被顶入所述沉淀腔内进行杂质吸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绝缘杆的侧壁与所述油囊组之间依次形成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及第三密封环;所述母针的接触簧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第三密封环之间,所述交换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所述公针自所述插入孔的前端插入后,所述公针的接触头与所述母针的接触簧片接触导通,所述公针上的绝缘胶体顶替所述密封绝缘杆与所述油囊组之间依次形成新的第一密封环及新的第二密封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净化连接器的接触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囊组包括第一油囊及第二油囊,所述第一油囊与所述密封绝缘杆形成所述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油囊与所述密封绝缘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森周海员杨玉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