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及充电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77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及充电组件。所述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包括:固定单元,适于固定充电线圈;隔离单元,垫于所述充电线圈与接收端之间;制风单元,与所述隔离单元连接,适于引导气流吹向所述隔离单元;所述隔离单元上形成有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通过在充电线圈与接收端之间设置隔离单元,并通过制风单元引导气流吹向所述隔离单元,使得充电线圈在为植入体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时,能够使聚集在皮肤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去,提升患者舒适度,且通过散热能够降低充电线圈和脉冲发生器发生过热保护的次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及充电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及充电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器械植入的诊疗手段已经逐渐开始在实践中应用,比如,脑深部电刺激系统(DBS)、迷走神经电刺激系统(VNS)等均属于植入式神经刺激系统,结合图1、图2所示,DBS、VNS均需要配套脉冲发生器100使用,脉冲发生器需要经由电池进行供电,常规的不可充电式的电池,当电量耗尽后必须进行手术更换,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最新的DBS、VNS已经采用可充电的锂电池作为电源供电,用电磁感应技术对其进行充电,电磁感应技术是利用植入人体内的线圈和体外线圈电磁耦合来对电能进行传输,对体内的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电磁感应技术能够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将体外丰富的能量输入体内对器件供电,极大的延伸了植入式医疗器件使用寿命,无需反复手术更换电池,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0003]但与非充电的DBS、VNS比较,可充电电池的缺点是要定时充电,并且充电时体外的充电线圈和体内的脉冲发生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聚集在脉冲发生器植入位置的皮肤表面无法快速散去。这样就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皮肤红肿、溃破,造成感染,甚至手术失败;二是一般充电线圈和脉冲发生器都设置有过温保护,当检测到皮肤表面温度过高就会停止充电,直至热量散去,温度降低才会重新充电,如此反复会极大地延长充电时间。因此,如何使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植入体内的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大量热量聚集在皮肤表面无法快速散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使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植入体内的充电电池在充电时大量热量聚集在皮肤表面无法快速散去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使无线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去的充电组件。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包括:
[0007]固定单元,适于固定充电线圈;
[0008]隔离单元,垫于所述充电线圈与接收端之间;
[0009]制风单元,与所述隔离单元连接,适于引导气流吹向所述隔离单元;
[0010]所述隔离单元上形成有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
[0011]可选的,所述隔离单元包括:
[0012]通风层,构造为片状形式,适于与所述制风单元连通;
[0013]上垫层与下垫层,由透气亲肤材质制成,分别设置于所述通风层的上表面与下表面;
[0014]所述通风层至少部分区域凸起和/或凹陷,适于支撑所述上垫层与所述下垫层,并在所述上垫层与所述下垫层之间形成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
[0015]可选的,所述通风层由若干倒U形支撑结构连接而成,所述通风层的倒U形支撑结构包括拱起部和支腿部;
[0016]相邻两个倒U形支撑结构的支腿部经由连接筋相连;
[0017]所述拱起部或所述支腿部的其中一种适于与所述上垫层抵接,另一种适于与所述下垫层抵接。
[0018]可选的,所述通风层由塑料材质制成。
[0019]可选的,所述隔离单元还包括:
[0020]包边,适于将所述上垫层、所述通风层与下垫层进行连接;
[0021]所述包边在所述制风单元与所述通风层连通区域形成让位。
[0022]可选的,还包括:
[0023]粘贴部,适于将所述无线充电散热装置与人体皮肤或衣服粘接连接;
[0024]所述粘贴部由所述包边朝向远离所述隔离单元的方向延伸而成。
[0025]可选的,所述制风单元包括:
[0026]壳体;
[0027]涡轮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0028]所述壳体与所述通风层连接;
[0029]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涡轮风扇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壳体与所述通风层的连接处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隔离单元上形成的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导通。
[0030]可选的,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隔离单元所在平面垂直设置;
[0031]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隔离单元所在平面平行设置。
[0032]可选的,所述固定单元构造为袋状结构,其包括:
[0033]主体部,由透气材质制成,与所述隔离单元连接并形成单侧开口的形式;
[0034]收口部,由松紧带制成,适于收紧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侧。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充电组件,包括:
[0036]充电主机;
[0037]充电线圈,与所述充电主机电连接;以及
[0038]如上述所述无线充电散热装置。
[003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40]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通过在充电线圈与接收端之间设置隔离单元,并通过制风单元引导气流吹向所述隔离单元,使得充电线圈在为植入体内的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时,能够使聚集在皮肤表面的热量快速散去,提升患者舒适度,且通过散热能够降低充电线圈和脉冲发生器发生过热保护的次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004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通过在上垫层与下垫层之间设置通风层,使通风层至少部分区域凸起和/或凹陷,并在所述上垫层与所述下垫层之间形成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从而方便气流从隔离单元内经过,预留充足的散热空间,保证气流流通顺畅,加快散热效率。
[004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所述粘贴部由所述包边朝向远离所述隔离单
元的方向延伸而成,从而保证隔离单元与人体皮肤充分接触,避免粘贴部对隔离单元的遮挡,保证散热效果。
[0043]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所述壳体与所述通风层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通风层的连接处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隔离单元上形成的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导通;从而方便制风单元将气流朝向所述通风层吹出,使得气流流过隔离单元,将热量吹散带走。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图1为DBS疗法脉冲发生器位置示意图;
[0046]图2为VNS疗法脉冲发生器位置示意图;
[0047]图3为充电线圈和充电主机示意图;
[0048]图4是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0049]图5是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散热装置的爆炸图一;
[0050]图6是本专利技术无线充电散热装置的爆炸图二;
[0051]图7是本专利技术隔离垫的爆炸图;
[0052]图8是本专利技术通风层的局部放大图;
[0053]图9是本专利技术制风单元的爆炸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单元(1),适于固定充电线圈(201);隔离单元(2),垫于所述充电线圈(201)与接收端之间;制风单元(3),与所述隔离单元(2)连接,适于引导气流吹向所述隔离单元(2);所述隔离单元(2)上形成有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2)包括:通风层(9),构造为片状形式,适于与所述制风单元(3)连通;上垫层(8)与下垫层(10),由透气亲肤材质制成,分别设置于所述通风层(9)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通风层(9)至少部分区域凸起和/或凹陷,适于支撑所述上垫层(8)与所述下垫层(10),并在所述上垫层(8)与所述下垫层(10)之间形成便于气流流通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层(9)由若干倒U形支撑结构连接而成,所述通风层(9)的倒U形支撑结构包括拱起部(91)和支腿部(92);相邻两个倒U形支撑结构的支腿部(92)经由连接筋(93)相连;所述拱起部(91)或所述支腿部(92)的其中一种适于与所述上垫层(8)抵接,另一种适于与所述下垫层(10)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层(9)由塑料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单元(2)还包括:包边(11),适于将所述上垫层(8)、所述通风层(9)与下垫层(10)进行连接;所述包边(11)在所述制风单元(3)与所述通风层(9)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营修王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