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47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6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孔,端子包括固定在端子孔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前方的接触部及位于固定部后方的接脚部。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子,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平板状结构具有窄面及宽面,窄面设有多个连续的倒刺,固定部在其宽面处冲压出凸片。端子孔对应设有窄内壁及宽内壁,端子孔的其中一宽内壁设有自宽内壁凹陷的前凹槽及后凹槽,前凹槽形成有抵挡面,后凹槽形成导引面,凸片穿过导引面后并向后抵靠在抵挡面,倒刺干涉固定在端子孔的窄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一端子借由其凸片向后抵靠在端子孔内,进一步防止第一端子自安装方向脱落。进一步防止第一端子自安装方向脱落。进一步防止第一端子自安装方向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305133A所公告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壳体,与对方侧壳体互相嵌合;多个接触件,其经由压入部保持到壳体,多个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所述接触件的所述压入部具备:第一、第二压入部。该电连接器的端子为从向后安装至端子槽,可以避免端子将端子槽的塑胶刮擦到壳体的对接腔部分。然而,大多数电连接器端子为从后向前安装,存在将细屑带入到对接腔内,以及固定力不够等情形。
[0003]所以,希望设计出一种能改善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能加强端子的固持力,防止端子脱离之情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孔,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端子孔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前方的接触部及位于固定部后方的接脚部;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平板状结构具有窄面及宽面,所述窄面设有多个连续的倒刺,所述固定部在其宽面处冲压出凸片;所述端子孔对应设有窄内壁及宽内壁,所述端子孔的其中一宽内壁设有自所述宽内壁凹陷的前凹槽及后凹槽,所述前凹槽形成有抵挡面,所述后凹槽形成导引面,所述凸片穿过所述导引面后并向后抵靠在所述抵挡面,所述倒刺干涉固定在所述端子孔的窄内壁。。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第一端子借由其凸片向后抵靠在端子孔内,进一步防止第一端子自安装方向脱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08]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四个端子被拆解出来。
[0009]图3是图2中方框C内的放大立体图。
[0010]图4是图3中端子孔的放大后视图。
[0011]图5是图1中沿虚线A

A的剖面图及局部放大图。
[0012]图6是图1中沿虚线B

B的剖面图。
[0013]图7是图2中三根端子的立体图。
[0014]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5]图9是图7的俯视图。
[0016]图10是图2中方框D内的放大立体图。
[0017]【元件符号说明】
[0018]电连接器100
ꢀꢀꢀꢀꢀꢀꢀꢀ
导引面1341
ꢀꢀꢀꢀꢀꢀꢀꢀ
固定部23
[0019]绝缘本体10
ꢀꢀꢀꢀꢀꢀꢀꢀꢀ
中凹槽135
ꢀꢀꢀꢀꢀꢀꢀꢀꢀ
窄面231
[0020]基壁11
ꢀꢀꢀꢀꢀꢀꢀꢀꢀꢀꢀꢀꢀ
导引斜面137
ꢀꢀꢀꢀꢀꢀꢀ
宽面232
[0021]后端面111
ꢀꢀꢀꢀꢀꢀꢀꢀꢀꢀ
容纳槽136、136B
ꢀꢀꢀ
倒刺233
[0022]围设部12
ꢀꢀꢀꢀꢀꢀꢀꢀꢀꢀꢀ
端子孔14
ꢀꢀꢀꢀꢀꢀꢀꢀꢀꢀ
凸片234
[0023]对接腔121
ꢀꢀꢀꢀꢀꢀꢀꢀꢀꢀ
凸板15
ꢀꢀꢀꢀꢀꢀꢀꢀꢀꢀꢀꢀ
定位部235
[0024]端子孔13
ꢀꢀꢀꢀꢀꢀꢀꢀꢀꢀꢀ
端子20
ꢀꢀꢀꢀꢀꢀꢀꢀꢀꢀꢀꢀ
倒刺部236
[0025]窄内壁131
ꢀꢀꢀꢀꢀꢀꢀꢀꢀꢀ
接触部21
ꢀꢀꢀꢀꢀꢀꢀꢀꢀꢀ
孔洞237
[0026]宽内壁132A、132B
ꢀꢀꢀ
接脚部22
ꢀꢀꢀꢀꢀꢀꢀꢀꢀꢀ
第一端子24、24A、24B
[0027]前凹槽133
ꢀꢀꢀꢀꢀꢀꢀꢀꢀꢀ
鱼眼型插脚221
ꢀꢀꢀꢀꢀ
第二端子25
[0028]抵挡面1331
ꢀꢀꢀꢀꢀꢀꢀꢀꢀ
抵靠部222
[0029]后凹槽134、134B
ꢀꢀꢀ
连接部223
[003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为一种使用在交通工具中的电连接器,其具有用来传输大电流的电源端子及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在结构上讲,电源端子相对尺寸较大,该等电连接器对各部位零件的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其中之一便是端子的固持力。
[0033]参图1

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及固定在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20。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为垂直弯折安装型,绝缘本体10包括基壁11及自基壁向前延伸的围设部12,围设部12形成自基壁的前端面向前贯穿的对接腔121,端子20的基本结构包括凸伸入对接腔121的接触部21及接脚部22,接脚部22向后延伸出基壁11的后端面111。结合图3

4,绝缘本体10设有若干端子孔13,端子20包括固定在端子孔13的固定部23,接触部21位于固定部23前方,接脚部22位于固定部23的后方。请注意的,本专利技术的前方为面对对接方向的方向,相对的则为后方。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围设部12向前延伸,形成两个对接腔121,如图1靠左边的对接腔121内排列有两排端子,靠右边的对接腔121内排列有四排端子,端子20的类型基本包括两种,一种为尺寸较大的第一端子24,第一端子为平板状结构,一般用来传输大电流,第一端子又包括两种类型,其结构大致相同,在尺寸与接脚部略有不同,但其改良点大致相同,下文将详细描述。另一种为尺寸较小的第二端子25,其更接近针状结构,即其横截面大致为正方面结构,一般用来传输信号。两排端子之间还设有自基壁11向前延伸的凸板15。
[0034]参图7

9所示,第一端子24A的固定部23为平板状结构,平板状结构具有相对的窄面231及宽面232,宽面是指其横向尺寸大于窄面的横向尺寸,本实施例中,端子由金属板冲压制造而成,宽面为其金属板面,窄面为其切割面,窄面231设有与端子孔13内壁干涉固定的多个连续的倒刺233,固定部在其宽面232处冲压出凸片234,更具体的,第一端子24A的固定部23包括定位部235及位于定位部前方的倒刺部236,定位部的窄面231未设置倒刺,倒刺
部236的窄面231则形成有上述倒刺233,凸片234位于倒刺部236处。定位部236设有贯穿其两相对宽面232的孔洞237。倒刺部236的宽面尺寸小于定位部235的宽面尺寸,其尺寸略微小点,保证第一端子24A在自后向前插入时具有导引作用。
[0035]参图3

6所示,端子孔13贯穿基壁11的前端面与后端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若干端子孔,所述端子包括固定在所述端子孔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前方的接触部及位于固定部后方的接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平板状结构具有窄面及宽面,所述窄面设有多个连续的倒刺,所述固定部在其宽面处冲压出凸片;所述端子孔对应设有窄内壁及宽内壁,所述端子孔的其中一宽内壁设有自所述宽内壁凹陷的前凹槽及后凹槽,所述前凹槽形成有抵挡面,所述后凹槽形成导引面,所述凸片穿过所述导引面后并向后抵靠在所述抵挡面,所述倒刺干涉固定在所述端子孔的窄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固定部包括定位部及位于定位部前方的倒刺部,所述定位部的窄面未设置所述倒刺,所述倒刺部的窄面则形成有上述倒刺,所述凸片位于所述倒刺部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部的宽面尺寸小于所述定位部的宽面尺寸。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言言杜小波张国华朱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