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08943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及设备,其方法是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置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安装于成型鼓上的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组件进入成型区域后,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紧密相接,进行吸收芯体成型;成型组件退出成型区域后,成型组件加速转动,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分离,并进行吸收芯体的脱模和转移。其设备包括成型鼓和安装于成型鼓上的多个成型组件,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有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各成型组件在成型区域中的转速小于在脱模区域中的转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改善吸收芯体成型密度及高分子材料含量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已知的一次性吸收类产品,如成人尿裤、婴儿尿裤等,在社会上已被广泛使用,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成人尿裤(成人失禁)类产品的需求量会进一步的增加。此类一次性卫生用品中,其核心结构为吸收芯体,即吸收芯体的成型质量对产品的性能影响最大。针对吸收芯体,目前常用的成型方法基本上是按照如下方式实现的:
[0003]以成人尿裤为例,为提高其吸收性能,如图1或图2所示,其吸收芯体一般由上下两层芯体构成,在设备生产过程中,下层芯体1采用的是连续的模腔成型,而上层芯体2使用的是间断的模腔成型,上下两层芯体分别成型后,再按照同一节距层叠在一起后形成吸收芯体的整体。
[0004]在该吸收芯体的成型过程中,针对下层芯体的成型,其成型胎模的模腔3是连续的(如图3所示),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以连续输送的方式在喂料,利用成型鼓体成型区域的圆周面上均连通着负压,整个连续的区域可以同时进行吸附,纤维和高分子材料可以相对均匀地进行聚集成型。
[0005]而针对下层芯体的成型,其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也是以连续输送的方式在喂料,但成型鼓上,两相邻成型胎模中的用于成型的模腔3并不连续(如图4所示),因此在成型过程中,随着鼓体的旋转,成型区域圆周面上的负压吸附区域是一直在改变的,这种情况中,纤维和高分子材料无法均匀地聚集成型,而是会在各个模腔两端的位置上出现过量的聚集,最终影响成型效果,即如图5所示,当胎模的模腔不连续时,间断区域的纤维和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会向相邻两个模腔的端部聚集(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以成人尿裤为例,在成型过程中,上层芯体的相邻成型胎模中的模腔间距不低于200mm,因此成型时会出现较严重的端部聚集现象,如图5中的箭头所示,在间隔区域的纤维和高分子材料会被相邻两个模腔的气流所牵引,沿其最近的区域(即模腔的端部)聚集,造成模腔端部的成型密度及高分子材料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区域,成型后的吸收芯体将会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该成型方法适用于非连续成型胎膜的吸收芯体成型,可有效改善吸收芯体成型密度及高分子材料含量的均匀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上述成型方法的吸收芯体的成型设备。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具体为: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置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安装于成型鼓上的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组件进入成型区域后,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紧密相接,进行吸收芯体成型;成型组
件退出成型区域后,成型组件加速转动,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分离,并进行吸收芯体的脱模和转移。
[0009]所述吸收芯体为间断式吸收芯体,作为单层式吸收芯体或双层式吸收芯体的上层芯体。即通过上述成型方法成型后的吸收芯体,根据不同种类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实际需求,既可作为单层的吸收芯体独立应用于后序的产品加工中,也可作为双层式吸收芯体的上层芯体,与其下层芯体复合形成吸收芯体整体后后再应用于后序的产品加工中。
[0010]所述成型区域中,成型组件的转速与成型鼓芯轴的转速相等;脱模区域中,各成型组件的转速大于成型鼓芯轴的转速。
[0011]所述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过渡区域,沿成型鼓的转动方向,成型区域、脱模区域和过渡区域依次设置,在过渡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逐渐减小至与成型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一致。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设备,可用于实现上述成型方法,包括成型鼓和多个成型组件,各成型组件沿成型鼓的圆周方向分布并安装于成型鼓上,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有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各成型组件在成型区域中的转速小于在脱模区域中的转速,位于成型区域中的各成型组件呈紧密相接状态,位于脱模区域中的各成型组件呈分离状态。其中,各成型组件在成型区域中进行吸收芯体成型,在脱模区域中进行吸收芯体的脱模和转移。
[0013]进一步地,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还可设置过渡区域,沿成型鼓的转动方向,成型区域、脱模区域和过渡区域依次设置,在过渡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由与脱模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一致逐渐减小至与成型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一致;同时,相邻成型组件之间的距离也逐渐减小。该过渡区域的设置,可避免因成型组件转动速度的急速变化而带来各部件之间产生碰撞等现象,进一步提高成型设备的稳定性。
[0014]所述成型鼓中,成型区域的外侧设有集绒仓,集绒仓上还连接有投放纤维用的解纤机和投放高分子材料用的喂料机构,集绒仓的出口覆盖于成型区域上。其中,解纤机主要用于投放纤维材料,喂料机构主要用于投放高分子材料,纤维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在集绒仓中进行混合后,在成型鼓中成型区域处的负压作用下,逐渐落入成型区域内各成型组件的胎膜内,成型为吸收芯体。
[0015]所述成型鼓中,脱模区域的外侧设有转移鼓,转移鼓的外周面与成型鼓的外周面相接并形成吸收芯体的转移通道。当成型组件带着成型后的吸收芯体进入脱模区域,在转移鼓的作用下,吸收芯体逐渐从成型组件的胎膜中脱出并由转移鼓转移送入后续的工序中;其中,利用转移鼓进行脱模和转移的原理,与传统吸收芯体成型设备常用的转移机构相同。
[0016]所述成型组件包括胎膜、吸附室和支撑部件,胎膜覆盖于吸附室上,吸附室底部设有支撑部件,支撑部件下端设有过渡轴座,过渡轴座同轴设于成型鼓芯轴的外周,且过渡轴座外接驱动马达,胎膜嵌于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该结构中,每个成型组件单独连接一个驱动马达,由每个驱动马达通过对应的过渡轴座控制对应成型组件的转速,确保每个成型组件的转速可独立控制或调整,且不与成型鼓的转速产生干涉。
[0017]所述多个成型组件中,各成型组件中的过渡轴座逐层安装于成型鼓芯轴的外周,且过渡轴座与芯轴之间或相邻的两个过渡轴座之间通过轴承连接,每个过渡轴座通过一组
动力传动组件外接一个驱动马达。
[0018]所述成型鼓中设有配气装置,进入成型区域内的成型组件中吸附室与配气装置连通形成负压。
[0019]上述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及成型设备应用时,其原理为:利用成型鼓上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芯轴的转速变化,使各成型组件之间可形成相互靠拢的连续状态,也可形成相互分离的间断状态;在成型鼓的成型区域中,各成型组件相互靠拢紧密相接,使相邻两个成型组件的胎膜之间的间距达到预设的最小值,此时吸收芯体的成型效果接近于模腔连续状态下的成型效果;成型后,成型组件逐渐进入脱模区域,在到达转移鼓与成型鼓的相接处之前,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逐渐分离,在到达转移鼓和成型鼓的相接处时,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的最大值,同时吸收芯体在转移鼓的作用下进行脱模和转移,若成型后的吸收芯体作为双层式吸收芯体的上层芯体时,也在此处与吸收芯体的下层芯体复合形成吸收芯体的整体。以此来改善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置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安装于成型鼓上的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组件进入成型区域后,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紧密相接,进行吸收芯体成型;成型组件退出成型区域后,成型组件加速转动,相邻的成型组件之间分离,并进行吸收芯体的脱模和转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体为间断式吸收芯体,作为单层式吸收芯体或双层式吸收芯体的上层芯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区域中,成型组件的转速与成型鼓芯轴的转速相等;脱模区域中,成型组件的转速大于成型鼓芯轴的转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还设有过渡区域,沿成型鼓的转动方向,成型区域、脱模区域和过渡区域依次设置,在过渡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逐渐减小至与成型区域内成型组件的转速一致。5.一种吸收芯体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鼓和多个成型组件,各成型组件沿成型鼓的圆周方向分布并安装于成型鼓上,各成型组件相对于成型鼓的芯轴进行独立转动;成型鼓的外周面上设有成型区域和脱模区域,各成型组件在成型区域中的转速小于在脱模区域中的转速,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隆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