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938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构成送风装置的外廓,并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部,将空气由进风口向出风口引导;离子收纳部,收纳离子发生部,送风装置还包括:离子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离子收纳部处的吸入口和位于出风口处的吹出口,并且连通离子收纳部和出风口,吹出口所在的面相交于出风口所在的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与出风口设置在相交的两个面上,因此,就算有水从出风口进入也不会直接通过吹出口进入离子发生部,从而可以避免与离子发生部内的带电部品接触,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送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确保性能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安全性的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带离子发生器的墙挂式送风装置的出风口设置在与墙面水平的位置上,为了使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与风机吹出的空气混合,离子发生器的吹出口设置在与出风口相对的位置上,即,吹出口和出风口基本平行。这样,当有水从出风口进入时,水会直接从离子发生器的吹出口进入离子发生部,从而与离子发生部内的带电部品接触,导致存在触电风险。
[0003]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确保性能又能确保安全的送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既能确保性能又能确保安全的送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水进入出风口而可能会导致触电风险的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构成送风装置的外廓,并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部,将空气由进风口向出风口引导;离子收纳部,收纳离子发生部,送风装置还包括:离子出风风道,包括位于离子收纳部处的吸入口和位于出风口处的吹出口,并且连通离子收纳部和出风口,吹出口所在的面相交于出风口所在的面。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从出风口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向下上游侧方向延伸形成出风口框架,吹出口设置在出风口框架上。
[0009]根据一个实施例,在送风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吹出口的下端部低于吸入口的下端部。
[0010]根据一个实施例,离子出风风道还包括:倾斜面,在吸入口向吹出口方向上,从吸入口向下倾斜延伸;以及连接面,连接倾斜面和吹出口。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在连接面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形成在连接面与倾斜面的连接处。
[0012]根据一个实施例,框体还包括排水部,排水部设置在框体的底部,并且与排水孔连通。
[0013]根据一个实施例,送风装置还包括:主风道,连通进风口与出风口,其中,送风部的内壁上设有连通主风道与离子收纳部的开孔。
[0014]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面形成为L字形状,一端与倾斜面连接,另一端与吹出口连
接。
[0015]根据一个实施例,送风部包括:马达;扇叶,连接于马达的转轴,并在转轴的驱动下转动;以及蜗牛壳,内部设置有扇叶和马达。
[0016]根据一个实施例,开孔设置在蜗牛壳的内壁。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送风装置的吹出口与出风口设置在相交的两个面上,因此,就算有水从出风口进入也不会直接通过吹出口进入离子发生部,从而可以避免与离子发生部内的带电部品接触,提高了送风装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1]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另一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2]图中:100:框体;110:进风口;120:出风口;130:出风口框架;200:送风部;210:马达;220:扇叶;230:蜗牛壳;300:主风道;310:开孔;410:离子收纳部;420:离子发生部;430:离子出风风道;431:吸入口;432:吹出口;433:倾斜面;434:连接面;435:排水孔;500:排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另外,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示例之一,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制。
[0024]在附图中,对于同一部件的同一附图标记的第二次说明,以及与本技术无直接联系的部件的说明将省略或简略。在以下说明中,上、下、左、右、上方、下方等方位词语,均以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的附图中所示状态为准。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上游侧,下游侧的方位词语均以空气在送风装置内流动的方向为参照定义。
[0025]以下,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送风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送风装置的另一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6]本实施例的送风装置是一种将从第二空间吸入的空气排出至第一空间,或者将从第一空间吸入的空气加热后再排出至第一空间的装置。例如,本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可以是设置在浴室内的浴霸等取暖换气设备或产品。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为两个相分隔的空间,例如,可以是通过墙壁相分隔的两个空间。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空间可以为室内,第二空间可以为室外,室内和室外之间以墙壁相分隔。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在墙壁或窗户上的带加热器的送风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可以包括:框体100、送风部200、主风道300、离子发生部420、离子收纳部410、离子出风风道430、以及排水部500。
[0028]框体100可以是中空的长方体,其构成送风装置的外廓,并且可以包括进风口110
和出风口120,其中,进风口110是为了吸入框体100外的空气而设置的开口,例如,送风装置设置在窗户时,进风口110可以设置在送风装置的前面;出风口120是为了将从进风口110吸入的空气作为排气空气从框体100内向外吹出而设置的开口,例如,送风装置设置在窗户时,出风口120可以设置在送风装置的前面,并且位于进风口110的下方。
[0029]进一步地,出风口120的上游侧设置有出风口框架130,具体地,出风口框架130从出风口120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向上游侧方向延伸形成,可选地,出风口框架130可以从出风口120的外围向上游侧方向延伸并包围出风口120而形成环状结构,并且,出风口框架130可以是由四条边组成的环状结构的框架,其中两两相向的边组成一对,其中一对边处于左右两侧,分别为左边和右边,另一对边处于上下两侧,分别为上边和下边。
[0030]进一步地,送风部200将从进风口110吸入的空气向出风口120引导并排出。送风部200可以包括:马达210,通过通电使马达210的转轴转动;扇叶220,连接于马达210的转轴,并在转轴的驱动下转动;以及蜗牛壳230,内部设置有扇叶220和马达210。
[0031]送风部200通过上述结构将空气从进风口110引导至出风口120,其中,连通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的风道形成为主风道300,即,主风道300为形成空气从进风口110进入,经过蜗牛壳230后再从出风口120排出的空气流动路径的通道。
[0032]在主风道300流动的空气可通过开孔310流入至下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风装置,包括:框体,构成所述送风装置的外廓,并且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部,将空气由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引导;离子收纳部,收纳离子发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装置还包括:离子出风风道,包括位于所述离子收纳部处的吸入口和位于所述出风口处的吹出口,并且连通所述离子收纳部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吹出口所在的面相交于所述出风口所在的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出风口的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向上游侧方向延伸形成出风口框架,所述吹出口设置在所述出风口框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装置的安装状态下,所述吹出口的下端部低于所述吸入口的下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出风风道还包括:倾斜面,在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方向上,从所述吸入口向下倾斜延伸;以及连接面,连接所述倾斜面和所述吹出口。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坚曹莉红温柯柯陆嘉敏陈启昊张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