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世强专利>正文

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14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供无电梯居民楼使用的微型电梯方案。其特点是用一个呈扁柱状透明滑道形成垂直的电梯井,再一个让无桥箱的微型载人平台在里面滑动,再加上一个安装在侧面的对重透明滑道及相应的电机拖曳引机构,就可形成一个能够安装在楼道两台阶之间的微型电梯,安装空间通过适当拓展现有楼道台阶之间的缝隙宽度来实现,基本上不会影响居民的步行上下楼梯,透明的滑道对视觉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与现在各种增装电梯方案相比,微型电梯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的特点,基本上不影响楼体结构,对周边不利影响也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乘座舒适性运输效率也高于目前的楼体附加电梯及各种楼道间座椅电梯及接力电梯。道间座椅电梯及接力电梯。道间座椅电梯及接力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无电梯居民楼用附加电梯,属于民用生活领域。
[0002]目前无电梯居民楼安装电梯的情况有多种,有楼体附加常规电梯的形式,有在楼道间通过曲线轨道运行座椅方式,也有在每层楼道上安装直线运行接力形式的助力装置。
[0003]现在采用最多的是在楼外壁上加挂电梯,其次是安装接力电梯组,或者是安装曲线轨道安装座椅电梯,以上方式不是要爬半层楼,就是运转时间长,运输效率低及成本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为当前的无电梯居民楼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成本低同时对步行者上下楼道时的视觉及感受影响很小的能够安装在楼道中间的微型电梯。
[0005]本专利技术利用一个呈扁柱状、尺寸在35厘米左右厚、95厘米宽的透明垂直滑道形成电梯井,再一个让无桥箱的微型载人平台在里面滑动,这样就可在现成楼道间适当拓宽的空间中安装,实现无电梯居民楼安装电梯的目的。
[0006]与目前各种无电梯居民楼加装电梯方案相比,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具有成本低,安装相对简单、乘座安全及运行费用低等优势,还能避开不需电梯一二楼层的干扰因素。
[0007]附图为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示意图。
[0008]如附图所示;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由与楼层数一样的数节呈扁柱管状的透明滑道单元1、载人平台2、透明对重滑道3及与常规电梯一样的拖曳电机(图中未画出)组成。透明滑道截面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两边两个半圆加中间矩形,可让载人平台在其中自由上下滑动。透明滑道宽为90厘米左右,厚度大致为38厘米左右,这样只需要适当把楼道左右两台阶靠近房门处各拓展17厘米就可安装下这个滑道,楼梯宽度减少17厘米基本上对居民步行上下楼影响不大。电梯对重4通过钢缆5拖曳,沿对重滑道上下移动,对重上表面设置有与对重滑道截面一样的密封垫6,滑道上方采用密封设计,这样可对失控的载人平台起到气动缓冲作用。在每节透明滑道的右侧设置有可开合的门7,可以让人侧着身体进入滑道,一次容纳两人运行,门与透明滑道单元之间设置有联动控制器8,只有关上门电梯才可运行。载人平台截面与透明滑道一样,只是尺寸稍小,通过一根或两根提杆9与上面的曳引钢缆10联接,为保证两人顺利进入及不勾挂衣服,提杆尽量呈薄片光滑状,门把手11也采用防钩挂设计。考虑到不少的居民楼第一层也有台阶,电梯第一个进出口方向最好正对楼门,因此第一层滑道单元的门12也可开在另一侧。为防止对透明滑道的磨损,在载人平台、提杆上方及横侧稳定柱13上各设置有微型滑动轮14,并在透明滑道内壁上贴薄钢带15对应,对重透明滑道也采用同样设计。楼道后拓展后原有扶手会失去安装支撑,因此滑道单元上还可考虑设置扶手安装点或带有配套扶手16。考虑到最下面滑道单元开门处在配重滑道下方,其对重导向滑轮要高出载人平台最高点相应的相应高度。微型电梯其他方面设计基本同现有电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其特点是它由数节透明滑道单元及可在滑道里面上下移动的载人平台、透明的数节对重滑道单元和在其中滑动的对重、曳引电机及钢缆组成,透明滑道的载面呈扁平状的矩形或两侧呈半圆形加矩形,载人平台的平面形状对应这个载面,透明滑道的每节单元一侧都有可打开的门,载人平台通过提杆与曳引钢缆联接,提杆呈扁平状,对重滑道设置在透明滑道半圆形面或矩形短边的一侧。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一种楼道间微型电梯方案,其特点是每个透明滑道单元与安装的门之间设置有联动控制开关,形成门不关电梯不运行的机制。3.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强
申请(专利权)人:马世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