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前置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01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育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前置板;其前置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触摸口、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前置板


[0001]本技术涉及教育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前置板。

技术介绍

[0002]教育大屏设备已经进入普及阶段,目前市场的主流方案是是双系统,即Windows和安卓,这种双系统结构,安卓控制端作为核心,管理外设、接口和内置电脑(windows)。在这样的逻辑结构下,为了方便使用USB设备,出现了一种解决方案:设置一个“前置 HUB板,共享USB口,即安卓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根据当前显示通道,把USB设备切换到对于通道,比如,当前是windows,USB设备就切换到windows下,当前是安卓就将USB设备切换到安卓下。
[0003]这样的方案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根本不完善,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比如视频信号输入没有。
[0004]基于成本的原因,教育、会议等电视方案的大屏设备所用安卓板卡基本上不支持 USB3.0,但是电脑早就支持USB3.0了,前置HUB方案导移动设备和内置电脑的数据交换依旧停留在一个低速度状况。
[0005]同时现有的前置HUB板共享USB设备的做法不够全面,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比如视频信号输入,高速数据传输,移动设备快速充电;同时在进行当进行唇语输入时,设备正在运行时,信号中掺杂着噪声,进而使得信号输入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提供一种新型前置板,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0007]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前置板,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触摸口、type

c 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共享接口。
[000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一个HDMI接口,使得外接设备方便视频接入。
[000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一个USB3.0接口,使得内置电脑有一个高度通道。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一个触摸接口,使得外接设备能接受大屏的触摸信号。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一个USB type

c口,能同时完成音视频,触摸,数据传输,PD充电。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置板同时与安卓控制端、内置电脑和电源连接;
[0013]所述安卓控制端与所述触摸口连接且向触摸口输出信号;
[0014]所述type

c接口同时与所述安卓控制端和电源连接且电源向type

c接口供电、且 type

c接口向安卓控制端传输电压;
[0015]所述HDMI接口与所述安卓控制端连接且传输信号;
[0016]所述USB接口与内置电路连接且传输信号。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卓系统中判定端用于判定当前显示处于哪个通道,如果是内置电脑则将共享口USB设备接入内置电脑。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卓控制端内部设有判定端;所述判定端的一端与所述共
享接口连接且接收信号,所述判定端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置电脑连接且输出信号。
[001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前置板上设有处理模块;
[0020]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降噪电路和电压对比电路;
[0021]所述降噪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6、电阻 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感L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输入信号,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 的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共射极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 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电感L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输入电压,所述三极管Q2 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入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2 的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
[002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压对比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3、电容C2、放大器U1A、放大器U1B;
[0023]所述放大器U1A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放大器U1A 的2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放大器U1A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U1A的8号引脚输入电压,所述放大器U1A的1 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B的5号引脚同时与所述电阻R2 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U1B的4号引脚接地,所述放大器U1B的8号引脚输入电压,所述放大器U1B的6号引脚与7号引脚连接且与所述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
[0024]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保证共享USB基础上设置一路HDMI接口,方便视频信号输入,设置一个触摸输出口,当使用外接电脑设备时,来自大屏的触摸消息能作用在外接设备上;设置一个USB3.0接口,直接联通内置电脑;设置一个全功能USB、type

c 接口,实现触摸,PD供电,USB传输,影音同时传输;同时在进信号数据传输时,本技术通过电压对比电路和降噪电路可以有效的消除信号中杂波与噪音,同时对比输入输出电压,保证电压稳定,进而保证影音数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降噪电路电路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电压对比电路电路图。
[0028]附图标记:判定端1、底板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30]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前置板,包括:底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2上的触摸口、 type

c接口、HDMI接口、USB接口、共享接口。...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前置板,其特征在于,其前置板上设有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降噪电路和电压对比电路;所述降噪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感L2;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输入信号,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输入工作电压,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6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7的一端同时与所述三极管Q1的共射极和所述电阻R10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输入电压,所述电感L1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输入电压,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和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输入电压,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所述电阻R12的一端连接且输出信号,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压对比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3、电容C2、放大器U1A、放大器U1B;所述放大器U1A的3号引脚与所述电容C1的一端连接且输入信号,所述放大器U1A的2号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封宛昌陈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小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