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85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包括下部三角桁架体与上部框架整体围护结构。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构造安全合理、整体性能优异、连接牢靠简便、装配化程度高、绿色节能环保且施工造价低廉。采用螺栓套筒对节点域局部钢管进行加劲处理,加强局部性能,采用焊有上部弯折夹板的钢管承托件,提高施工安装效率,并作为结构第二道防线提高结构整体性能,是适用于剪力墙体系住宅建筑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式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式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及作法,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是建筑结构在施工、安装过程中为工作人员提供建筑施工、立面装饰、设备安装及维修等作业的外用防护体系。无外架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是一种无需自建筑结构底部逐渐爬升而搭建外架支撑结构的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近年来,伴随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绿色建筑及建筑装配化的建筑施工要求逐渐出台,一种新型装配式无外架施工外防护体系的研发成为必然趋势。
[0003]现应用的建筑施工外防护体系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传统脚手架体系、装配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系、悬挂式外防护架体系、自攀升施工外防护体系;民用建筑中多采用传统脚手架体系、装配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系、悬挂式外防护架体系。自攀升施工外防护体系应用于民用建筑相对造价较高,因此多应用于高层及超高层的重点建筑结构。传统脚手架体系在现有建筑中应用最多,但其存在进场及安装使用过程中耗费大量有限场地资源、人力时间资源,且所采用脚手架杆体随建筑高度增加易引发失稳,造成安全隐患。装配化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体系可解决传统脚手架体系的场地资源、人力时间浪费问题,但传统脚手架体系余下弊端仍然存在。悬挂式外防护架体系与剪力墙体系连接节点复杂且连接较为薄弱,易引发安全隐患。现已研发的用于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无外架施工防护体系的三角桁架承重结构中桁架斜杆采用角钢构件,强弱轴明显,弱轴截面抗弯能力差,易失稳,影响构件的强度利用;且其与剪力墙体之间采用单个螺栓连接,易引起主体承重结构平面外发生转动,造成安全隐患。
[0004]基于此,本技术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及作法,弥补了采用建筑外防护体系存在的缺点,具有施工安装简易、构件装配化程度高、与主体连接合理稳固、可重复利用且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剪力墙结构,为建筑施工防护工程提供了技术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及作法,以解决现有建筑外用施工防护体系施工安装复杂、场地资源浪费、成本较高、节点连接复杂且薄弱、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该构造分为受力构造、围护构造以及节点连接构造;受力构造分为主体受力构件和加强构件。
[0008]受力构造中的主体受力构件为两个三角桁架体(3),每个三角桁架体(3) 的底部设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通过对穿螺栓(8)连接到剪力墙体(7)上。加强构件由钢管承托件
(1)和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焊接而成,钢管承托件(1)上对应设有对穿螺栓(8)的螺纹孔,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 能够卡住承托三角桁架体(3);两个三角桁架体(3)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布置,围护构造通过节点连接构造安装在三角桁架体(3)上。
[0009]围护构造包括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搭载模板(17)以及模板支撑(18)。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和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均竖直安装在三角桁架体(3)上,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安装在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和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之间,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安装在相邻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之间,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以及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 均通过脚手架紧扣件紧固连接。模板支撑(18)则通过螺栓固定在三角桁架体(3) 上。模板支撑(18)上铺设搭载模板(17)。节点连接构造由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11)、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构成,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 (11)通过螺栓与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进行紧固,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通过螺栓与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进行紧固。
[0010]所述的钢管承托件(1)采用热轧无缝方钢管,热轧无缝方钢管的中心位置预留贯穿孔道,钢管承托件(1)为三角桁架体(3)提供部分竖向支撑,为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提供作业面。
[0011]所述的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为上部弯折夹板结构,上部弯折夹板采用热轧无缝钢材,上部弯折夹板的上部设有弯折面,弯折面的中心线与竖向之间的夹角为30
°
,上部弯折夹板焊接在钢管承托件(1)的内表面,上部弯折用于桁架体竖杆(4)的固定。
[0012]三角桁架体(3)由桁架体竖杆(4)、桁架体弦杆(5)以及桁架体斜杆(6) 顺次焊接组成三角形结构;桁架体竖杆(4)、桁架体弦杆(5)及桁架体斜杆(6) 均采用热轧无缝方钢管,桁架体竖杆(4)的上顶面与桁架体弦杆(5)的下表面平齐并随后焊接,上顶面焊接桁架体弦杆内圆钢管连接件(12)与桁架体弦杆外方钢管连接件。
[0013]所述的剪力墙体(7)即为三角桁架体(3)工作所需附着墙体,剪力墙体为装配式剪力墙或现浇式剪力墙。
[0014]所述的对穿螺栓(8)采用高强螺栓。
[0015]所述的钢管局部加强件(9)为圆形螺栓套筒。
[0016]所述的螺母(10)焊接于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及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预先开孔位置。
[0017]所述的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11)、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 和所述的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均采用热轧无缝圆钢管;围护构造外挂密目网及小孔洞防护网。
[0018]搭载模板(17)为木制模板。
[0019]模板支撑(18)采用内置支撑钢筋的角钢框,在桁架体弦杆(5)上焊接角钢框,框内设支撑钢筋。
[0020]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及作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0021]第一步:工厂预制桁架体竖杆(4)、桁架体弦杆(5)、桁架体斜杆(6)、桁架体弦杆圆
钢管连接件(11)及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桁架体竖杆(4) 上开设预留贯穿孔洞,预留贯穿孔洞对应位置焊接钢管局部加强件(7),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中心位置开孔洞;桁架体竖杆(4)上顶面与桁架体弦杆(5)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焊接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11),于桁架体弦杆(5)端部位置焊接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焊接螺母(10)。
[0022]第二步:工厂预制钢管承托件(1)及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上部弯折夹板,钢管承托件(1)中心位置预留贯穿孔道,对应开孔位置焊接钢管局部加强件(7),上部弯折夹板焊接于钢管承托件(1)内部。
[0023]第三步:工厂预制围护构造所需杆件,围护体系外框架竖杆(14)上预留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该构造分为受力构造、围护构造以及节点连接构造;受力构造分为主体受力构件和加强构件;受力构造中的主体受力构件为两个三角桁架体(3),每个三角桁架体(3)的底部设有加强构件,加强构件通过对穿螺栓(8)连接到剪力墙体(7)上;加强构件由钢管承托件(1)和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焊接而成,钢管承托件(1)上对应设有对穿螺栓(8)的螺纹孔,钢管与主体局部连接加强件(2)能够卡住承托三角桁架体(3);两个三角桁架体(3)在同一平面上平行布置,围护构造通过节点连接构造安装在三角桁架体(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围护构造包括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搭载模板(17)以及模板支撑(18);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和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均竖直安装在三角桁架体(3)上,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安装在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和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之间,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安装在相邻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之间,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围护体系框架横杆(15)以及围护体系连系横杆(16)均通过脚手架紧扣件紧固连接;模板支撑(18)则通过螺栓固定在三角桁架体(3)上;模板支撑(18)上铺设搭载模板(17);节点连接构造由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11)、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构成,桁架体弦杆圆钢管连接件(11)通过螺栓与围护体系外侧框架竖杆(14)进行紧固,桁架体弦杆方钢管连接件(12)通过螺栓与围护体系内侧框架竖杆(13)进行紧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管承托型无外架附墙施工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承托件(1)采用热轧无缝方钢管,热轧无缝方钢管的中心位置预留贯穿孔道,钢管承托件(1)为三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贤君曹万林杨兆源郭利明卜邸冬靳同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