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75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睡床制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包括,底座顶部的右侧铰接有床板,床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底座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底座、床板、挡板、套管、升降杆、铰接块、第一螺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连接杆、第二螺纹杆、移动块、固定杆、支撑杆、滑块、吊带和兜裤的设置,达到了可对新生儿固定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新生儿睡床中,没有固定装置,因为新生儿好动,所以睡觉时容易下滑,使盖在新生儿身上的毛毯因为新生儿下滑而盖在新生儿的面部,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有窒息危险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


[0001]本技术涉及婴儿睡床制造
,具体为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

技术介绍

[0002]新生儿,就是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这一段时间的婴儿,为了使新生儿健康成长,现在多数家庭都是采用给新生儿喂奶粉,同时为了防止晚上睡觉给新生儿带来伤害,会和新生儿分开睡觉,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生儿睡床。
[0003]现有的新生儿睡床中,没有固定装置,因为新生儿好动,所以睡觉时容易下滑,使盖在新生儿身上的毛毯因为新生儿下滑而盖在新生儿的面部,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有窒息的危险,为此,提出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具备可对新生儿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新生儿睡床中,没有固定装置,因为新生儿好动,所以睡觉时容易下滑,使盖在新生儿身上的毛毯因为新生儿下滑而盖在新生儿的面部,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有窒息危险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右侧铰接有床板,所述床板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底座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依次贯穿套管和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铰接有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顶部与床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套管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顶部贯穿升降杆并延伸至升降杆的内腔与升降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内侧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内侧贯穿套管并延伸至套管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床板内腔的右侧轴承支撑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依次贯穿床板和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内腔,所述支撑杆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贯穿挡板并延伸至挡板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吊带,所述吊带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兜裤。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左侧贯穿底座并延伸至底座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摇把,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左侧贯穿床板并延伸至床板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摇把。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表面均套设有支块,且支块的底部与底座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
[0008]优选的,所述床板的底部且与铰接块的对应处开设有滑槽,所述铰接块的表面与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杆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套管的内腔且与限位块的对应处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块的表面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床板内腔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块的表面与移动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挡板的内侧开设有开口,所述滑块的表面与开口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底座、床板、挡板、套管、升降杆、铰接块、第一螺纹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连接杆、第二螺纹杆、移动块、固定杆、支撑杆、滑块、吊带和兜裤的设置,达到了可对新生儿固定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新生儿睡床中,没有固定装置,因为新生儿好动,所以睡觉时容易下滑,使盖在新生儿身上的毛毯因为新生儿下滑而盖在新生儿的面部,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有窒息危险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第一摇把和第二摇把的设置,摇动第一摇把和第二摇把可以分别带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二螺纹杆旋转,达到了省力的目的,通过支块的设置,可以对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进行支撑,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可以正常的工作,通过滑槽的设置,使铰接块在给床板进行支撑时可以在滑槽的内腔滑动,使铰接块可以正常起到支撑的作用。
[0015]3、本技术通过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可以对升降杆进行限位,使第一螺纹杆在旋转时不会带动升降杆跟着转动,影响升降杆的正常升降,通过移动槽的设置,可以对移动块进行限位,使第二螺纹杆在旋转只能带动移动块移动,通过开口的设置,使滑块可以在开口的内腔滑动,防止了因没有开口而导致滑块无法移动,使该装置失去调节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剖面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挡板俯视剖面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底座俯视剖面图。
[0020]图中:1、底座;2、床板;3、挡板;4、套管;5、升降杆;6、铰接块;7、第一螺纹杆;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一连接杆;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二连接杆;14、第二螺纹杆;15、移动块;16、固定杆;17、支撑杆;18、滑块;19、吊带;20、兜裤。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4,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右侧铰接有床板2,床板2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3,底座1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管4,套管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升降杆5的顶部依次贯穿套管4和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铰接有铰接块6,铰接块6的顶部与床板2的底部滑动连接,套管4内腔的底部轴承
支撑有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顶部贯穿升降杆5并延伸至升降杆5的内腔与升降杆5的内壁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7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内侧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9,第二齿轮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的内侧贯穿套管4并延伸至套管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齿轮12,第四齿轮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床板2内腔的右侧轴承支撑有第二螺纹杆14,第二螺纹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移动块1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6,固定杆16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的顶部依次贯穿床板2和挡板3并延伸至挡板3的内腔,支撑杆17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滑块18,滑块18的内侧贯穿挡板3并延伸至挡板3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吊带19,吊带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兜裤20,通过底座1、床板2、挡板3、套管4、升降杆5、铰接块6、第一螺纹杆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一连接杆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螺纹杆14、移动块15、固定杆16、支撑杆17、滑块18、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防下滑睡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的右侧铰接有床板(2),所述床板(2)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挡板(3),所述底座(1)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套管(4),所述套管(4)的内腔滑动连接有升降杆(5),所述升降杆(5)的顶部依次贯穿套管(4)和底座(1)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部铰接有铰接块(6),所述铰接块(6)的顶部与床板(2)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套管(4)内腔的底部轴承支撑有第一螺纹杆(7),所述第一螺纹杆(7)的顶部贯穿升降杆(5)并延伸至升降杆(5)的内腔与升降杆(5)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7)表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一齿轮(8)内侧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二齿轮(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内侧贯穿套管(4)并延伸至套管(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11)的表面啮合有第四齿轮(12),所述第四齿轮(12)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所述床板(2)内腔的右侧轴承支撑有第二螺纹杆(14),所述第二螺纹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15),所述移动块(1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外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17),所述支撑杆(17)的顶部依次贯穿床板(2)和挡板(3)并延伸至挡板(3)的内腔,所述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姜海燕何雪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