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183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净水机,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布局合理,组装、拆卸和维护方便,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好。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好。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净水机


[0001]本技术涉及净水
,具体地,涉及一种净水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作为一种新式家用电器得到了越来越广的使用。净水机通常也可以称为净水器、水质净化器,利用滤芯对诸如自来水的原水进行过滤得到净水。相关技术中,净水机的组装和拆卸复杂,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04]相关技术中,由于净水机内的部件较多,布置不合理,不紧凑,导致组装和拆卸操作复杂,维护不便,且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差,净水机内的空间浪费。
[0005]例如,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净水机,其中外壳内设有中壳,滤芯安装在中壳内,增压泵设在中壳外面且安装在中壳一端,该净水机中,滤芯和增压泵的布局不合理,安装和拆卸复杂,并且浪费了外壳内的空间,难以在外壳内增设其他部件,净水机的整体紧凑性较差。
[0006]再如,相关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净水机,其中滤芯和水箱沿外壳宽度方向布置,为了安装水泵,水箱需要加工成异形,以在水箱与外壳之间留出安装水泵的空间。由于水箱需要加工成异形,增加了加工难度,水泵设在水箱与外壳之间的空间内,安装和拆卸复杂。另外,滤芯和水箱沿外壳宽度方向布置,滤芯和水箱的安装和维护相互影响,因此,该净水机内的部件排布不合理,不紧凑,水箱加工成本高,组装、拆卸和维护不便。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8]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内部部件布局合理、组装和拆卸方便、整体紧凑性好的净水机。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通过设置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布局合理,组装拆卸和维护方便,净水机的紧凑性提高。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等部件的排列布局更加合理紧凑。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净水机可以形成为立式净水机或卧式净水机,从而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滤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合理地布置更多滤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其中所述前置滤芯具有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具有膜进水口、膜净水出口和膜浓水出口,所述储水容器具有进出水口,所述增压泵具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还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容器对反渗透膜滤芯进行净水冲洗,避免反渗透膜滤芯内残漏的浓水对净化的影响,提高了净化效果。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机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水路板上设有水路板进水口、水路板净水出口、水路板浓水出口、与所述水路板进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前置进水口相连的板前置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的板前置出水口、与所述板前置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增加泵的泵进水口相连的板泵进水口、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相连的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泵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的板膜进水口、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膜净水出口、与所述膜浓水出口相连且与所述水路板浓水出口连通的板膜浓水出口,以及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且与所述板泵出水口和所述板膜净水出口连通的板进出水口,所述电磁阀设在所述板前置出水口和所述板泵进水口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设在所述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进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设在所述板进出水口与所述板膜净水出口之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净水机的水道可以安装形成在水路板内,提高了水道的集成度,并且各种阀可以安装或集成在水路板上,从而提高集成度,节省空间,提高维护便利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安装腔和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竖直方向排列布置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位于最下面,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水平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增压泵和储水容器设在下面,净水机的重心降低,提高净水机的稳固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前置滤芯位于最上面,所述反渗透膜滤芯位于所述前置滤芯下面。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芯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安装腔具有圆形横截面,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横截面的轮廓包括U形段、弧形段和两个斜线段,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一端之间,另一个斜线段连接在所述U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弧形段的另一端之间。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可以更好地适应圆形滤芯,减小支架内的所需空间,第二安装腔可以更好地适应增压泵和储水容器,进一步减小支架的所需空间,提高整机紧凑性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所述第一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一仓体内,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敞开;所述第
二安装腔形成在所述第二仓体内,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端板相连,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敞开,所述支架的第二端板上安装有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封闭所述第一仓体的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仓体的第二端面。
[0020]由此,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彼此独立地形成在第一仓体和第二仓体内,避免了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组装、拆卸和维护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的爆炸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去掉外壳后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机的支架的立体图。
[00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支架、滤芯、增压泵和储水容器,所述支架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支架内具有并排布置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滤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增压泵和所述储水容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所述滤芯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布置,所述滤芯一一对应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为两个且包括前置滤芯和反渗透膜滤芯,所述第一安装腔为两个且所述第二安装腔为一个,其中所述前置滤芯具有前置进水口和前置出水口,所述反渗透膜滤芯具有膜进水口、膜净水出口和膜浓水出口,所述储水容器具有进出水口,所述增压泵具有泵进水口和泵出水口;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通过电磁阀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且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相连,所述储水容器的进出水口还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膜净水出口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水路板上设有水路板进水口、水路板净水出口、水路板浓水出口、与所述水路板进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前置进水口相连的板前置进水口、与所述前置出水口相连的板前置出水口、与所述板前置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增压泵的泵进水口相连的板泵进水口、与所述增压泵的泵出水口相连的板泵出水口、与所述板泵出水口连通且与所述膜进水口相连的板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贺素平官阔荣成吉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厨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