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8060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包括与服务器芯片连接的循环换热模块和液冷模块;循环换热模块包括内设有相变工质的换热管路单元,换热管路单元连接液冷模块,利用液冷模块对换热管路单元实现集中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服务器芯片与循环换热模块连接,循环换热模块为由换热管路单元组成的模块化结构,其与液冷模块连接,采用液冷模块对循环换热模块进行集中散热,显著减少了液冷系统中管路和接头的数量,大大降低漏液的风险,系统可靠性高,维护简单方便,成本低。成本低。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散热
,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解决高热流密度的热源(如CPU,GPU等)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其中风冷的方式多是利用风扇进行风冷散热,其工作过程中的噪音较大,耗电量较大,且散热效果一般;另外液冷的方式多是采用冷头与服务器芯片直接贴合进行液冷散热,这样的方式对于多张GPU或CPU卡的服务器而言,其液冷系统的管路和接口较多,容易存在泄漏的风险,维护困难,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液冷系统由于管路和接口较多而导致泄漏、维护困难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包括与服务器芯片连接的循环换热模块和液冷模块;
[0005]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内设有相变工质的换热管路单元,所述换热管路单元连接所述液冷模块,利用液冷模块对换热管路单元实现集中散热;
[0006]所述换热管路单元包括重力式管件、设于所述重力式管件一端的蒸发部以及设于所述重力式管件另一端的冷凝部,所述蒸发部连接服务器芯片,所述冷凝部连接所述液冷模块,所述相变工质在所述蒸发部汽化后,通过重力式管件自流入冷凝部,在冷凝部进行液化并通过重力式管件回流至蒸发部,形成循环的换热过程。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管路单元并联连接所述液冷模块。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散热件,多个换热管路单元并联连接所述液冷散热件。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管件、蒸发部和冷凝部为一体成型。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管件、蒸发部和冷凝部为分体成型后通过焊接固定。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力式管件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部和冷凝部,所述第二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部和蒸发部。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部包括上升段和第一平移段,所述上升段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部,所述上升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移段,所述第一平移段连接所述冷凝部。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部包括下降段和第二平移段,所述下
降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部,所述下降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平移段,所述第二平移段连接所述蒸发部。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的发热面积远小于所述冷凝部的散热面积。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部和冷凝部上均设置有用于拆装的安装孔。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所述的液冷系统包括循环换热模块和液冷模块,服务器芯片与循环换热模块连接,循环换热模块为由换热管路单元组成的模块化结构,其与液冷模块连接,采用液冷模块对循环换热模块进行集中散热,显著减少了液冷系统中管路和接头的数量,大大降低了漏液的风险,系统可靠性高,维护简单方便,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换热管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循环换热模块;11、换热管路单元;111、重力式管件;1111、上升段;1112、第一平移段;1113、下降段;1114、第二平移段;112、蒸发部;113、冷凝部;2、液冷模块;3、服务器芯片;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该系统包括与服务器芯片3连接的循环换热模块1和液冷模块2,循环换热模块1为由换热管路单元11组成的模块化结构,循环换热模块1连接液冷模块2。
[0024]具体的,继续参照图1所示,循环换热模块1包括设有相变工质的换热管路单元11,换热管路单元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个换热管路单元11均连接液冷模块2。液冷模块2包括液冷散热件,优选的,液冷散热件为液冷散热器,每个换热管路单元11均连接液冷散热器,采用一个液冷散热器对多个换热管路单元11进行集中散热,显著减少了液冷系统中管路和接头的数量,大大降低了漏液的风险,系统可靠性高,维护简单方便,成本低。
[0025]继续参照图1所示,还有每个服务器芯片3对应一个换热管路单元11,即每个服务器芯片3上的换热管路单元11为独立个体,如此单个换热管路单元11的拆装不会干涉其他换热管路单元11的状态,拆卸方便灵活,节省安装/拆卸时间。
[0026]其中参照图2所示,换热管路单元11包括重力式管件111、设于重力式管件111一端的蒸发部112以及设于重力式管件111另一端的冷凝部113,蒸发部112连接服务器芯片3,冷凝部113连接液冷模块2。相变工质在蒸发部112汽化后,通过重力式管件111自流入冷凝部113,在连接液冷模块2的冷凝部113液化并通过重力式管件111回流至蒸发部112。
[0027]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重力式管件111包括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第一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部112和冷凝部113,第二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部113和蒸发部112。更细化的是,第一管部包括上升段1111和第一平移段1112,上升段1111的一端连接蒸发部112,上升段111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平移段1112,第一平移段1112连接冷凝部113;第二管部包括下降段1113和第二平移段1114,下降段1113的一端连接冷凝部113,下降段111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平移段1114,第二平移段1114连接蒸发部112。在实际工作时,本实施例中相变工质为少量的相变液体,服务器芯片3产生的热量对蒸发部112内的相变液体进行加热,使其达到相变汽化,液体汽化会快速的带走服务器芯片3上大量的热量,这时候高温高压的气体会在浮升力的作用下通过上升段1111进入第一平移段1112,并通过第一平移段1112进入冷凝部113;当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部113后,由于冷凝部113与液冷模块2贴合的位置温度较低,因此气体液化,这时候液体会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下降段1113进入第二平移段1114,并通过第二平移段1114进入蒸发部112,该过程持续循环形成换热回路,本实施例中重力式管件111的结构根据气体浮力和液体重力的原理进行设计,使得整个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服务器芯片连接的循环换热模块和液冷模块;所述循环换热模块包括设有相变工质的换热管路单元,所述换热管路单元连接所述液冷模块,利用液冷模块对换热管路单元实现集中散热;所述换热管路单元包括重力式管件、设于所述重力式管件一端的蒸发部以及设于所述重力式管件另一端的冷凝部,所述蒸发部连接服务器芯片,所述冷凝部连接所述液冷模块,所述相变工质在所述蒸发部汽化后,通过重力式管件自流入冷凝部,在冷凝部进行液化并通过重力式管件回流至蒸发部,形成循环的换热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管路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换热管路单元均连接所述液冷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模块包括液冷散热件,多个换热管路单元均连接所述液冷散热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管件、蒸发部和冷凝部为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服务器散热的模块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超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