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模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77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顶模棍,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撑部和抵接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浇筑模板,以限定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间距,支撑部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分别搭接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抵接部抵靠于浇筑模板的内侧,抵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横截面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顶模棍,无需切割,无需焊接固定,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由于抵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横截面积,增大了顶模棍与浇筑模板的接触面积,可以避免因应力集中而导致顶模棍的端部穿透强度较低的浇筑模板,从而能够保证浇筑模板的垂直度,以使浇筑完成后的墙体垂直,浇筑效果好。浇筑效果好。浇筑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模棍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顶模棍。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施工中墙体的浇筑通常采用现场浇筑,即在现场组装墙体的两侧浇筑模板,横竖钢筋设置在两侧的浇筑模板之间,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两侧浇筑模板的间隙(即墙体的截面尺寸)需要顶模棍来控制。
[0003]现有技术中的顶模棍通常采用表面带肋的钢筋或混凝土顶模棍,通过钢筋或混凝土顶模棍的两端抵住两侧的浇筑模板,以控制墙体的截面尺寸。采用钢筋顶模棍时,钢筋的端头必须用切割机锯平后刷防锈漆,加工制作慢,且使用时需要将钢筋顶模棍焊接于立柱钢筋上,施工过程繁琐。另外,当使用的浇筑模板的强度较低时,现有技术中的钢筋和混凝土顶模棍,由于其端部横截面积小,在进行垂直度调整时,容易穿透强度较低的浇筑模板,从而影响浇筑模板的垂直度,导致浇筑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模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能够保证墙体浇筑的垂直度。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顶模棍,包括:
[0007]支撑部,用于支撑浇筑模板,以限定两个所述浇筑模板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部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
[0008]抵接部,抵靠于所述浇筑模板的内侧,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抵接部,或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撑部的横截面积。
[0009]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矩形内接于所述半圆形内。
[0010]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5mm和20mm,所述半圆的半径为27mm。
[0011]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抵接部的弧形凸起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同一侧。
[0012]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抵接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矩形位于所述圆形内,所述矩形的中心与所述圆形的中心重合。
[0013]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槽位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端。
[0014]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距所述支撑部的端部
15mm。
[0015]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槽紧贴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厚度为15mm。
[0016]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为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的槽口长度为20mm,坡度15

20度,深度为5

10mm。
[0017]作为本技术的顶模棍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抵接部由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的顶模棍,在使用时,将顶模棍置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支撑部上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分别搭接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以限制支撑部的横向移动,支撑部上有抵接部的一端与强度较低的浇筑模板内侧抵接,支撑部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浇筑模板内侧抵接,以对两个浇筑模板进行限位,从而限定待浇筑墙体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顶模棍,无需切割,无需焊接固定,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由于抵接部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部的横截面积,因此,增大了顶模棍与浇筑模板的接触面积,在调整浇筑模板的垂直度时,可以避免因应力集中而导致顶模棍的端部穿透强度较低的浇筑模板,从而能够保证浇筑模板的垂直度,以使浇筑完成后的墙体垂直,浇筑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顶模棍的下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顶模棍的抵接部的右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顶模棍的正视图。
[0024]图中:
[0025]1‑
支撑部;2

抵接部;
[0026]11

第一限位槽;12

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
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顶模棍,该顶模棍包括支撑部1和抵接部2。其中,支撑部1用于支撑浇筑模板,以限定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间距,支撑部1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分别搭接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抵接部2抵靠于浇筑模板的内侧,抵接部2与支撑部1一体成型,支撑部1的一端设置有抵接部2,或支撑部1的两端均设置有抵接部2,抵接部2的横截面积大于支撑部1的横截面积。
[0031]本实施例提供的顶模棍,在使用时,将顶模棍置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支撑部1上的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分别搭接于两个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以限制支撑部1的横向移动,支撑部1上有抵接部2的一端与强度较低的浇筑模板内侧抵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模棍,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用于支撑浇筑模板,以限定两个所述浇筑模板之间的间距,所述支撑部(1)沿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2)分别搭接于两个所述浇筑模板之间的一个钢筋上;抵接部(2),抵靠于所述浇筑模板的内侧,所述抵接部(2)与所述支撑部(1)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1)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抵接部(2),或所述支撑部(1)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抵接部(2),所述抵接部(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撑部(1)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模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抵接部(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矩形内接于所述半圆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模棍,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5mm和20mm,所述半圆的半径为27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模棍,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2)的弧形凸起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12)均位于所述支撑部(1)的同一侧。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记波翟记澎张典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