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54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器包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第三充气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主充气道。通过设置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以及第三充气部对显示器后壳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缓冲效果好,可以避免对机器的造成磨损等损伤;同时设置主充气道以及单向充气阀对包装结构进行充气,操作简单,提升包装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包装体积小、可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等优势,方便运输且可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环保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充气柱以及第三充气柱,在运输过程中在显示器受到挤压等情况时,可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结构尺寸上可塑性较强,防护效果更好。护效果更好。护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器包装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显示器包装结构是一种用于保护显示器在搬运、装卸等流通过程中免受冲击、振动等机械载荷的装置。现有的显示器包装结构,通常包括外包装箱和衬垫在外包装箱与显示器之间的缓冲垫,而现有的缓冲垫大多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瓦楞纸等缓冲材料制作而成。但是目前的包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对显示器的防护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于显示器后壳的凸出部位,在流通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损伤;包装过程繁琐,包装效率较低;另外包装体积较大,造成材料浪费、成本上升以及环保问题等。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第三充气部、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以及主充气道;所述第一充气部与第二充气部通过第一弯折部贯通连接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弯折部的两端,所述第三充气部与第二充气部通过第二弯折部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部的长度小于第二充气部的长度,所述第三充气部的底端与第二充气部的侧壁之间形成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显示器后壳相适配;所述第一充气部的顶端安装有单向充气阀,所述主充气道通过单向充气阀与第一充气部内充气。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充气部包括多个第一充气柱,所述第一充气柱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独立,所述第二充气部与第一充气部的结构相同。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三充气部包括多个第三充气柱,所述第三充气柱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独立,所述第三充气柱的长度小于第一充气柱的长度。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充气柱与第一充气柱之间、第三充气柱与第三充气柱之间均通过热封工艺粘结固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单向充气阀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为锥形。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单向充气阀设置在第一充气部远离第二充气部的外侧壁上。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充气道上设置有多个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单向充气阀相适配。
[0011]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充气部、第二充气部以及第三充气部对显示器后壳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缓冲效果好,可以避免对机器的造成磨损等损伤;同时设置主
充气道以及单向充气阀对包装结构进行充气,操作简单,提升包装效率;另外本技术还具有包装体积小、可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等优势,方便运输且可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环保问题。
[00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充气柱以及第三充气柱,在运输过程中在显示器受到挤压等情况时,可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整体的包装结构在结构尺寸上的可塑性较强,可以解决以往用纸壳包装时回复性较差、无缓冲的问题,实现更好的防护效果。另外通过充气柱的独立设置,可以在单独的充气柱受到破坏后,不影响整体包装结构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3是本使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充气部11、第二充气部12、第三充气部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5以及主充气道 16;所述第一充气部11与第二充气部12通过第一弯折部14贯通连接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弯折部14的两端,所述第三充气部13与第二充气部12通过第二弯折部15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部13的长度小于第二充气部12的长度,所述第三充气部13的底端与第二充气部12的侧壁之间形成凹陷部17,所述凹陷部17与显示器后壳相适配;所述第一充气部11的顶端安装有单向充气阀18,所述主充气道16通过单向充气阀18与第一充气部11内充气。
[002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充气部11、第二充气部12以及第三充气部 13,尤其是第三充气部13与第二充气部12之间形成凹陷部对显示器后壳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有效防护,缓冲效果好,可以避免对机器的造成磨损等损伤;同时设置主充气道16以及单向充气阀18对包装结构进行充气,操作简单,提升包装效率;另外本技术还具有包装体积小、可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等优势,方便运输且可以避免造成严重的环保问题。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充气部11包括多个第一充气柱111,所述第一充气柱111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独立,所述第二充气部12与第一充气部11的结构相同。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三充气部13包括多个第三充气柱131,所述第三充气柱131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独立,所述第三充气柱131的长度小于第一充气柱111的长度。
[0026]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充气柱111与第一充气柱111之间、第三充气柱131与第三充气柱131之间均通过热封工艺粘结固定。
[0027]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有多个独立的第一充气柱111以及第三充气柱 131,在运输过程中在显示器受到挤压等情况时,可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整体的包装结构在结构尺寸上的可塑性较强,可以解决以往用纸壳包装时回复性较差、无缓冲的问题,实现更好的防护效果。另外通过充气柱之间的独立设置,可以在单独的充气柱受到破坏后,不影响整体包装结构的使用效果。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如图4所示,所述单向充气阀18采用软性材料制成且内部设置为锥形。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主充气道16上设置有多个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单向充气阀18相适配。
[0029]本技术中采用的单向充气阀18与现有的篮球充气嘴原理类似,通过主充气道16上设置的充气口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气部(11)、第二充气部(12)、第三充气部(13)、第一弯折部(14)、第二弯折部(15)以及主充气道(16);所述第一充气部(11)与第二充气部(12)通过第一弯折部(14)贯通连接且对称设置在第一弯折部(14)的两端,所述第三充气部(13)与第二充气部(12)通过第二弯折部(15)贯通连接,所述第三充气部(13)的长度小于第二充气部(12)的长度,所述第三充气部(13)的底端与第二充气部(12)的侧壁之间形成凹陷部(17),所述凹陷部(17)与显示器后壳相适配;所述第一充气部(11)的顶端安装有单向充气阀(18),所述主充气道(16)通过单向充气阀(18)与第一充气部(11)内充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器后壳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部(11)包括多个第一充气柱(111),所述第一充气柱(111)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独立,所述第二充气部(12)与第一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存玺王道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捷泰塑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