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士铖专利>正文

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53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漂浮舱、过滤箱、下药组件和增氧组件,所述阻隔板下端空间内设有若干过滤颗粒,所述阻隔板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阻隔板通过通孔将上下两端的独立空间相连通,所述过滤箱一侧设有蓄水池,所述过滤箱与蓄水池头同侧设有超滤组件,所述超滤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上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阻隔板上端,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过滤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过滤桶上端,所述过滤桶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正好位于蓄水池上端,所述过滤桶内设有超滤膜滤芯。可实现对使用过的漂浮液进行过滤并杀菌,防止病菌传播。防止病菌传播。防止病菌传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漂浮舱的
,具体为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漂浮疗法是一种限制环境刺激疗法REST,是在隔离开外界光线、声音的干扰和失重的环境下,治疗者在一个特制的舱中漂浮在漂浮液上进行健康治疗的一种疗法,它是一种自然疗法,有利于健康,它的疗效不仅是限于漂浮后的数小时,而是对身体有长期的康复疗效。
[0003]治疗时人体仰卧在特制的矿物盐溶液中,高浓度的矿物盐溶液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浮力,在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及辅助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可以自由地漂浮在液面上,即可达到一种失重状态。在这种失重状态下,人体骨骼、肌肉、血管和器官不受重力影响,人体成自然放松姿态,人体肌肉可获得持久的放松,同时脊柱和关节得以减压,这时你就可以进入深层休息状态。由于漂浮液通常是循环利用的,所以需要保证漂浮液的干净,如果重复利用的水质不合格很有可能会传播病菌,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净化漂浮液的装置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漂浮舱、过滤箱、下药组件和增氧组件,所述过滤箱内通过设有的阻隔板使过滤箱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阻隔板下端空间内设有若干过滤颗粒,所述阻隔板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阻隔板通过通孔将上下两端的独立空间相连通,所述过滤箱一侧设有蓄水池,所述过滤箱与蓄水池头同侧设有超滤组件,所述超滤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上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阻隔板上端,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过滤桶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设置在过滤桶上端,所述过滤桶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的正好位于蓄水池上端,所述过滤桶内设有超滤膜滤芯,所述漂浮舱分别通过第一循环组件和第二循环组件与蓄水池和过滤箱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底端的第一进水管和贯穿设置在漂浮舱底端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通过第一水循环泵相连,所述第二循环组件包括贯穿设置在蓄水池底端的第三进水管和贯穿设置在漂浮舱底端的第四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和第四进水管之间通过第二水循环泵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增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端的打氧泵,所述打氧泵通过第二输气管与气泡棒相连,所述气泡棒设置在蓄水池内部底端,达到对蓄水池内的液体充分充氧的作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下药组件包括设置在蓄水池一侧的药箱,所述药箱上端贯穿设有出药管,所述药箱外壁设有气泵,所述气泵通过第一输气管与药箱内壁相连通。
[0009]进一步的,所述药箱内设置的药液为银离子液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过滤颗粒的外径。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颗粒采用活性炭制成。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桶靠近过滤箱的一侧通过支撑架与过滤箱相连,所述支撑架起到支撑过滤桶的作用,防止过滤桶晃动增加稳定性。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该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通过过滤颗粒和阻隔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将过滤颗粒封锁在过滤箱内,并对流经过滤颗粒的液体进行初步过滤处理,进一步的通过过滤桶与超滤膜滤芯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对从过滤箱内流出的液体进一步的过滤,使液体无杂质,通过下药组件与往蓄水池内添加银离子液体,从而实现对蓄水池内的液体进行消毒杀菌,通过第一循环组件与第二循环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液体在漂浮舱、蓄水池和过滤箱之间循环流动,从而进一步的实现对使用过的漂浮液进行过滤并杀菌,防止病菌传播。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超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阻隔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下药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的增氧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过滤箱;2、阻隔板;2a、通孔;3、超滤组件;31、过滤桶;32、第一出水管;33、第二出水管;34、支撑架;35、超滤膜滤芯;4、蓄水池;5、下药组件;51、药箱;52、气泵;53、第一输气管;54、出药管;6、增氧组件;61、打氧泵;62、第二输气管;63、气泡棒;7、漂浮舱;8、第一循环组件;81、第一进水管;82、第二进水管;83、第一水循环泵;9、第二循环组件;91、第三进水管;92、第四进水管;93、第二水循环泵;10、过滤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请着重参照附图1

7,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漂浮舱 7、过滤箱1、下药组件5和增氧组件6,所述过滤箱1内通过设有的阻隔板2使过滤箱1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阻隔板2下端空间内设有若干过滤颗粒10,所述阻隔板2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通孔2a,所述阻隔板2通过通孔2a将上下两端的独立空间相连通,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有蓄水池4,所述过滤箱1与蓄水池4头同侧设有超滤组件3,所述超滤组件3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1上的第一出水管32,所述第一出水管32设置在阻隔板2上端,所述第一出水管32远离过滤箱1的一端与过滤桶31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32设置在过滤桶 31上端,所述过滤桶31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33,所述第二出水管 33的正好位于蓄水池4上端,所述过滤桶31内设有超滤膜滤芯35,所述漂浮舱7分别通过第一循环组件8和第二循环组件9与蓄水池4 和过滤箱1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组件8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1底端的第一进水管81和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舱水净化处理设备,包括漂浮舱(7)、过滤箱(1)、下药组件(5)和增氧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1)内通过设有的阻隔板(2)使过滤箱(1)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阻隔板(2)下端空间内设有若干过滤颗粒(10),所述阻隔板(2)上均匀分布设有多个通孔(2a),所述阻隔板(2)通过通孔(2a)将上下两端的独立空间相连通,所述过滤箱(1)一侧设有蓄水池(4),所述过滤箱(1)与蓄水池(4)头同侧设有超滤组件(3),所述超滤组件(3)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1)上的第一出水管(32),所述第一出水管(32)设置在阻隔板(2)上端,所述第一出水管(32)远离过滤箱(1)的一端与过滤桶(31)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管(32)设置在过滤桶(31)上端,所述过滤桶(31)下端设有第二出水管(33),所述第二出水管(33)的正好位于蓄水池(4)上端,所述过滤桶(31)内设有超滤膜滤芯(35),所述漂浮舱(7)分别通过第一循环组件(8)和第二循环组件(9)与蓄水池(4)和过滤箱(1)相连,所述第一循环组件(8)包括贯穿设置在过滤箱(1)底端的第一进水管(81)和贯穿设置在漂浮舱(7)底端的第二进水管(82),所述第一进水管(81)和第二进水管(82)之间通过第一水循环泵(83)相连,所述第二循环组件(9)包括贯穿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铖
申请(专利权)人:刘士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