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327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分别设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两个第一扇轮、以及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扇轮之间的两个第二扇轮,所述颈戴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颈戴架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朝所述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当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从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可给人体面部散热降温,从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可给人体颈部两侧或人体后颈部散热,不仅可以解决人体多个不同部位的散热,且使得挂脖风扇吹出的风风力强劲。劲。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脖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便携式风扇
,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降温产品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市面上已经出现很多挂脖风扇,但现有的挂脖风扇通常是将扇轮设在颈戴架远离人体颈部的端部,这就导致了人体颈部和人体头部后侧出风力度不足,风力弱,使得用户在使用挂脖风扇进行散热降温时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能够吹向人体不同部位,风力强劲,增强用户使用时的体验感。
[0004]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包括颈戴架、分别设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两个第一扇轮、以及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扇轮之间的两个第二扇轮,所述颈戴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颈戴架面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朝所述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背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正对所述第二扇轮设置。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环绕于所述第二扇轮的周缘,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扇轮与所述颈戴架的内部空间隔开,所述隔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连接,形成将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上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扇轮之间。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环绕于所述第二扇轮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的周缘,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连接,所述隔板、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共同限定形成出风部,所述出风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扇轮工作时产生的风经所述出风部汇集到所述开口处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二壳体及分别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两端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所述第一扇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扇轮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其中之一设有连接部,另一设有与所述连接部配合的连接槽,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枢转柱,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枢转柱对应的枢转槽,所述连接部枢转连接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第一壳体
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朝向内侧转动。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与所述第一扇轮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还分别设有挡风件,所述挡风件从靠近所述第一扇轮的下缘位置向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缘位置倾斜延伸,所述挡风件将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分别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扇轮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至少一所述第一壳体的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电路板;和/或,
[0013]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顺沿所述第一壳体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出风孔,所述第一壳体内还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挡风片,所述挡风片沿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经所述挡风片分流后分别从不同位置的所述出风孔吹出。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内于两个所述第二扇轮之间还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收容电池和/或电路板。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分别设于所述颈戴架端部的两个第一扇轮、以及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扇轮之间的两个第二扇轮,所述颈戴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颈戴架面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朝所述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当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风可向人体面部,用于给人体面部散热降温,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可给人体颈部两侧或人体后颈部散热,通过所述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的配合,不仅可以解决人体多个不同部位的散热,且使得所述挂脖风扇吹出的风风力强劲,同时也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分解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技术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技术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002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用于给人体散
热降温,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颈戴架、分别设于颈戴架两端的两个第一扇轮101、以及设于两个第一扇轮101之间的两个第二扇轮201,颈戴架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扇轮101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02、以及分别与第二扇轮201对应的第二出风口202,第一扇轮101运转时产生的风从第一出风口102吹向人体面部,可用于给人体面部散热降温;第二出风口202位于颈戴架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第二扇轮201运转时产生的风从第二出风口202朝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
[0025]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扇轮101设于颈戴架的两端,运转时产生的风从第一出风口102可吹向人体面部,用于给人体面部散热降温,第二扇轮201的位置与人体颈部位置对应,且第二出风口202位于所述颈戴架面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第二扇轮201产生的风由第二出风口202朝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将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吹向所述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的风可直接吹向处于围设区域内的人体颈部的两侧或人体后颈部,从而直接给人体颈部两侧或人体后颈部吹风散热,通过第一扇轮101和第二扇轮201的配合,不仅可以解决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脖风扇,可用于佩戴在人体颈部,其特征在于,包括颈戴架、分别设于所述颈戴架两端的两个第一扇轮、以及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扇轮之间的两个第二扇轮,所述颈戴架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对应的第一出风口、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颈戴架面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扇轮运转时产生的风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朝所述颈戴架围设形成的区域内吹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背向所述人体颈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分别正对所述第二扇轮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环绕于所述第二扇轮的周缘,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二扇轮与所述颈戴架的内部空间隔开,所述隔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连接,形成将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上与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颈戴架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扇轮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颈戴架内还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环绕于所述第二扇轮远离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侧的周缘,所述隔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侧壁和所述颈戴架的外侧壁连接,所述隔板、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共同限定形成出风部,所述出风部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扇轮工作时产生的风经所述出风部汇集到所述开口处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友杨广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