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688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偏振阵列,复合针孔阵列,偏振眼镜I和偏振眼镜II;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I和偏振单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一维图像元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和一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一维3D图像I,二维图像元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和二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二维3D图像I;一维图像元I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I和一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一维3D图像II,二维图像元I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I和二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二维3D图像II;通过偏振眼镜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通过偏振眼镜I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I。镜I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I。镜I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3D显示,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可以在同一个显示屏上呈现两个真3D画面,佩戴不同偏振眼镜的观看者可以看到其中一个真3D画面,从而在一个显示屏上满足多个观看者的需求。虽然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具有制造工艺复杂和成本高等缺点,但是它具有无奇数列或者偶数列像素缺失的优点。然而,现有的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仍然存在分辨率低以及观看视角与水平方向上图像元数目成反比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了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如附图1和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偏振阵列,复合针孔阵列,偏振眼镜I和偏振眼镜II;显示屏,偏振阵列和复合针孔阵列依次平行放置,且均对应对齐;偏振阵列与显示屏紧密贴合;偏振阵列包括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I和偏振单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I的偏振方向正交;复合针孔阵列包含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如附图3所示;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在奇数行依次排列,二维针孔和一维针孔在偶数行依次排列;显示屏显示复合微图像阵列,如附图4所示;复合微图像阵列包含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一维图像元I和二维图像元I通过3D场景I获取;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通过3D场景II获取;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二维图像元II,一维图像元II,二维图像元I和一维图像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节距均相同;水平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数目均相等,垂直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数目均相等;水平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和水平方向上二维针孔的数目均等于水平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的数目的两倍,垂直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和垂直方向上二维针孔的数目均等于垂直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的数目;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的节距均相同;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的孔径宽度均相同;一维针孔的节距q由下式计算得到:
[0004]ꢀꢀꢀꢀꢀꢀꢀꢀꢀꢀꢀꢀꢀꢀꢀꢀꢀꢀꢀꢀꢀꢀꢀ
(1)
[0005]其中,p是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l是观看距离,g是显示屏与复合针孔阵列的间距;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的水平节距均等于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的两倍,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的垂直节距均等于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偏振眼镜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的偏振方向相同,偏振眼镜I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I的偏振方向相同;一维图像元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和一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一维3D图像I,二维图像元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和二维
针孔重建出一个二维3D图像I;一维3D图像I与二维3D图像I合并成一个高分辨率3D图像I;一维图像元I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I和一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一维3D图像II,二维图像元II透过对应的偏振单元II和二维针孔重建出一个二维3D图像II;一维3D图像II与二维3D图像II合并成一个高分辨率3D图像II;通过偏振眼镜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通过偏振眼镜II观看到高分辨率3D图像II。
[0006]优选的,3D图像I的奇数行水平分辨率h1、3D图像I的偶数行水平分辨率h2、3D图像I的奇数列垂直分辨率v1、3D图像I的偶数列垂直分辨率v2、3D图像I的观看视角θ1、3D图像II的奇数行水平分辨率h3、3D图像II的偶数行水平分辨率h4、3D图像II的奇数列垂直分辨率v3、3D图像II的偶数列垂直分辨率v4、3D图像II的观看视角θ3分别为
[0007]ꢀꢀꢀꢀꢀꢀꢀꢀꢀꢀꢀꢀꢀꢀꢀꢀꢀꢀꢀꢀꢀꢀꢀꢀ
(2)
[0008]ꢀꢀꢀꢀꢀꢀꢀꢀꢀꢀꢀꢀꢀꢀꢀꢀꢀꢀꢀꢀꢀꢀꢀꢀꢀꢀꢀ
(3)
[0009]ꢀꢀꢀꢀꢀꢀꢀꢀꢀꢀꢀꢀꢀꢀꢀꢀꢀꢀꢀꢀꢀꢀꢀꢀꢀꢀꢀꢀ
(4)
[0010]ꢀꢀꢀꢀꢀꢀꢀꢀꢀꢀꢀꢀꢀꢀꢀꢀꢀꢀꢀꢀꢀ
(5)
[0011]ꢀꢀꢀꢀꢀꢀꢀꢀꢀꢀꢀꢀꢀꢀꢀꢀꢀꢀꢀꢀꢀꢀꢀꢀ
(6)
[0012]ꢀꢀꢀꢀꢀꢀꢀꢀꢀꢀꢀꢀꢀꢀꢀꢀꢀꢀꢀꢀꢀꢀꢀꢀꢀꢀꢀꢀ
(7)
[0013]ꢀꢀꢀꢀꢀꢀꢀꢀꢀꢀꢀꢀꢀꢀꢀꢀꢀꢀꢀꢀꢀꢀꢀꢀꢀꢀ
(8)
[0014]ꢀꢀꢀꢀꢀꢀꢀꢀꢀꢀꢀꢀꢀꢀꢀꢀꢀꢀꢀꢀ
(9)
[0015]其中,m1是水平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n1是垂直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p是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x是显示屏I和显示屏II单个像素的节距,w是一维针孔的孔径宽度。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和奇数行参数示意图
[0017]附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和偶数行参数示意图
[0018]附图3为本技术的复合针孔阵列的示意图
[0019]附图4为本技术的复合微图像阵列的示意图
[0020]上述附图中的图示标号为:
[0021]1. 显示屏,2. 偏振阵列,3. 复合针孔阵列,4. 偏振单元I,5. 偏振单元II,6. 偏振眼镜I,7. 偏振眼镜II,8.一维针孔,9.二维针孔,10.一维图像元I,11. 二维图像元I,12. 一维图像元II,13. 二维图像元II,14. 3D图像I,15. 3D图像II。
[0022]应该理解上述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没有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本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本技术提出了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如附图1和2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偏振阵列,复合针孔阵列,偏振眼镜I和偏振眼镜II;显示屏,偏振阵列和复合针孔阵列依次平行放置,且均对应对齐;偏振阵列与显示屏紧密贴合;偏振阵列包括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I和偏振单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I的偏振方向正交;复合针孔阵列包含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如附图3所示;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在奇数行依次排列,二维针孔和一维针孔在偶数行依次排列;显示屏显示复合微图像阵列,如附图4所示;复合微图像阵列包含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一维图像元I和二维图像元I通过3D场景I获取;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偏振阵列的集成成像双视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偏振阵列,复合针孔阵列,偏振眼镜I和偏振眼镜II;显示屏,偏振阵列和复合针孔阵列依次平行放置,且均对应对齐;偏振阵列与显示屏紧密贴合;偏振阵列包括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I和偏振单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偏振单元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I的偏振方向正交;复合针孔阵列包含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在奇数行依次排列,二维针孔和一维针孔在偶数行依次排列;显示屏显示复合微图像阵列;复合微图像阵列包含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一维图像元I和二维图像元I通过3D场景I获取;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通过3D场景II获取;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在奇数行依次排列,二维图像元II,一维图像元II,二维图像元I和一维图像元I在偶数行依次排列;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节距均相同;水平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数目均相等,垂直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二维图像元I,一维图像元II和二维图像元II的数目均相等;水平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和水平方向上二维针孔的数目均等于水平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的数目的两倍,垂直方向上一维针孔的数目和垂直方向上二维针孔的数目均等于垂直方向上一维图像元I的数目;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的节距均相同;一维针孔和二维针孔的孔径宽度均相同;一维针孔的节距q由下式计算得到:
ꢀꢀꢀꢀꢀꢀꢀꢀꢀꢀꢀꢀꢀꢀꢀꢀꢀꢀꢀꢀꢀꢀꢀ
(1)其中,p是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l是观看距离,g是显示屏与复合针孔阵列的间距;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的水平节距均等于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的两倍,偏振单元I和偏振单元II的垂直节距均等于一维图像元I的节距;偏振眼镜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的偏振方向相同,偏振眼镜II的偏振方向与偏振单元II的偏振方向相同;一维图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为范钧赵百川陈章达曾丹段正雨裴茂胜王瑞陶豪作韩顺怡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