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685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电源线、清洁刷和拉杆,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内部设置的电源右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前端表面贴合设置有清洁刷,且清洁刷底端设置有拉杆,所述监控装置本体通过放线结构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且调节结构通过磁力条与清洁刷连接;通过设置的放线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由于装置大多是安装在高处的,当插座的位置与装置较远时,可能还需要使用插线板进行连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延长电源线从监控装置本体内部伸出的部分的长度,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数据信息检测
,特别是涉及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宿舍物品杂乱,消防通道狭窄,且由于电脑普及,造成电源线、网线杂乱,私接电源线现象严重,给学生宿舍的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为了避免发生火灾,一般会使用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来对寝室环境进行监测,现有的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的内部一般由STM32系统板构成,由MQ2烟雾传感器采集烟雾浓度,DHT11采集温湿度,继电器控制风扇降温通风和LED灯光照明,WIFI模块实现物联网连接,将数据上传至onenet物联网开发平台,平台实时在线显示,并且振动传感器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自动报警,但是为了节省宿舍的空间,该装置大多是安装在高处的,当插座的位置与装置较远时,可能还需要使用插线板进行连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装置的安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通过设置的放线结构等,使电源线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放线和收线,避免了由于装置大多是安装在高处的,当插座的位置与装置较远时,可能还需要使用插线板进行连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电源线、清洁刷和拉杆,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内部设置的电源右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前端表面贴合设置有清洁刷,且清洁刷底端设置有拉杆,所述监控装置本体通过放线结构与电源线连接,所述监控装置本体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且调节结构通过磁力条与清洁刷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放线结构包括设置在监控装置本体内壁底端的限位板、设置在限位板前端表面和监控装置本体前端外壁上的第一卡槽、设置在第一卡槽内侧表面上的第二卡槽、内嵌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部的第一滑块、设置在第一滑块内侧表面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内侧末端上的转动块、连接两组转动块的第二连接杆和设置在前端转动块表面上的转钮。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块皆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组合为与第一滑块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钮表面设置与防滑纹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监控装置本体底端表面上的滑槽、内嵌在滑槽内部的第二滑块、开设在第二滑块前后两端表面上的滚动槽、内嵌在滚动槽内部的钢珠、开设在滑槽前后两端内壁上的导向槽、设置在第二滑块底端的滑杆和设置在滑杆底端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端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组磁力条,所述连接板通过磁力条与清洁刷连接;
[0010]所述钢珠皆插入导向槽内部;
[0011]所述滑杆贯穿滑槽底端表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滑块皆设置为矩形,所述滑槽皆设置为与第二滑块相互配合的矩形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滑槽底端皆开设有与滑杆相互配合的直槽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1、通过设置的放线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由于装置大多是安装在高处的,当插座的位置与装置较远时,可能还需要使用插线板进行连接,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通过拉动电源线,使电源线能够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使缠绕在第二连接杆上的电源线的两端能够从第二连接杆上移出,从而达到延长电源线从监控装置本体内部伸出的部分的长度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16]2、通过设置的清洁刷、调节结构、磁力条和拉杆等,有效避免了由于监控装置本体设置在高处,在对监控装置本体的屏幕进行清理时操作不便捷的问题,通过移动拉杆,使拉杆带动清洁刷贴合在监控装置本体前端表面上,清洁刷通过磁力条与调节结构连接,再拉动拉杆,使拉杆带动第二滑块在滑槽内部移动,从而达到使清洁刷能够贴合监控装置本体表面移动进行清理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监控装置本体;2、电源线;3、清洁刷;4、放线结构;41、限位板;42、第一卡槽;43、第二卡槽;44、第一滑块;45、第一连接杆;46、转动块;47、第二连接杆;48、转钮;5、调节结构;51、滑槽;52、第二滑块;53、滚动槽;54、钢珠;55、导向槽;56、滑杆;57、连接板;6、磁力条;7、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图6,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1、电源线2、清洁刷3和拉杆7,监控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的电源右侧设置有电源线2,监控装置本体1前端表面贴合设置有清洁刷3,且清洁刷3底端设置有拉杆7,监控装置本体1通过放线结构4与电源线2连接,监控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5,且调节结构5通过磁力条6与清洁刷3连接。
[0027]在其他实施例中,放线结构4包括设置在监控装置本体1内壁底端的限位板41、设置在限位板41前端表面和监控装置本体1前端外壁上的第一卡槽42、设置在第一卡槽42内侧表面上的第二卡槽43、内嵌在第一卡槽42和第二卡槽43内部的第一滑块44、设置在第一滑块44内侧表面上的第一连接杆45、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5内侧末端上的转动块46、连接两组转动块46的第二连接杆47和设置在前端转动块46表面上的转钮48;
[0028]当需要延长电源线2时,通过转动转钮48,使转钮48带动转动块46转动,转动块46通过第一连接杆45带动第一滑块44在限位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包括监控装置本体(1)、电源线(2)、清洁刷(3)和拉杆(7),所述监控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的电源右侧设置有电源线(2),所述监控装置本体(1)前端表面贴合设置有清洁刷(3),且清洁刷(3)底端设置有拉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本体(1)通过放线结构(4)与电源线(2)连接,所述监控装置本体(1)底端设置有调节结构(5),且调节结构(5)通过磁力条(6)与清洁刷(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结构(4)包括设置在监控装置本体(1)内壁底端的限位板(41)、设置在限位板(41)前端表面和监控装置本体(1)前端外壁上的第一卡槽(42)、设置在第一卡槽(42)内侧表面上的第二卡槽(43)、内嵌在第一卡槽(42)和第二卡槽(43)内部的第一滑块(44)、设置在第一滑块(44)内侧表面上的第一连接杆(45)、设置在第一连接杆(45)内侧末端上的转动块(46)、连接两组转动块(46)的第二连接杆(47)和设置在前端转动块(46)表面上的转钮(4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TM32物联网智慧寝室监测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44)皆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一卡槽(42)和第二卡槽(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玮张元慧马秀花赵莉莉朱占章刘晶刘鹏董玉莲施有鹏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