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8672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移动柱;稳定孔,所述稳定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一侧;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连接在所述移动柱远离所述稳定孔的一端;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于移动所述移动块,移动柱使移动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进行平行移动,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在顺时针开始转动时,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旋转柱进行转动,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的卡接,使移动环可以在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平行移动,通过移动环的平行移动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平行移动,阻挡块有效的保证了移动环在平行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从旋转柱的外圆壁面脱落。落。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人脸识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01820077684.9,其中提出了 一种应用于计算机的人脸识别器,该组件当背向拉动两个压块时,能够方便滑块在滑轨内上下滑动,从而方便调节人脸识别器的高度,当推动人脸识别器的任意一角时,能够使调节块在滚珠上转动,从而能够调节人脸识别器的倾斜角度,但是该方案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需要手动进行调节人脸识别器的角度问题,使该方案在使用过程中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移动柱;稳定孔,所述稳定孔开设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一侧;移动块,所述移动块连接在所述移动柱远离所述稳定孔的一端;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于移动所述移动块。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移动柱,移动柱使移动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进行平行移动,使人脸识别更加稳定。
[0008]较佳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外壳外部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稳定孔一直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旋转柱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阻挡块,所述阻挡块连接在所述旋转柱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一端;移动环,所述移动环设置在所述旋转柱的外圆壁面;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连接在所述外壳内部底面;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开设在所述移动环外圆壁面靠近所述限位柱的一侧,所述限位柱活动卡接在所述限位孔的内部。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在顺时针开始转动时,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带动旋转柱进行转动,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的卡接,使移动环可以在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平行移动,通过移动环的平行移动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平行移动,阻挡块有效的保证了移动环在平行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从旋转柱的外圆壁面脱落,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逆时针进行转动时,有效的将移动环平行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移动环平行移动,有效的防止了因距离太远而导致人脸识别失败。
[0010]较佳的,所述移动块远离所述稳定孔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人脸识别
的角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在人脸识别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手动调节可自行寻找脸部,使人脸识别更加稳定。
[0012]较佳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连接在所述移动块远离所述移动柱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位置相对应;两个固定孔,两个所述固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孔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位于右侧的所述固定孔的内部,第二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调节块,人脸识别器连接在所述调节块的一侧,调节柱连接在所述调节块的左侧,所述调节柱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块左侧的所述固定孔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左侧外部,限位块连接在所述调节柱的一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人脸识别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反复转动,可更好的带动人脸识别器进行人脸扫描,人脸识别器利用3D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脸凹凸逻辑数字特征,再利用生物统计学,物理光学的原理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小型计算机运算和转化,然后建立起人脸3D数学模型,将芯片中记录的照片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确认是否为同一人,调节柱提高了调节块在带动人脸识别器调节上下位置时可以更加稳定,提高了调节组件的稳定性。
[0014]较佳的,所述移动柱套设在所述旋转柱的外圆壁面,所述移动柱敞口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环靠近所述移动块的一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移动柱,移动柱活动套设在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并固定安装移动环的一侧,使移动环在带动移动柱平行移动过程中,不会阻碍旋转柱的转动。
[0016]较佳的,所述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开设有螺纹,所述移动环的内圆壁面开设有螺纹,所述移动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旋转柱的外圆壁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柱,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开设的螺纹,使移动环在移动时可进行平稳的移动,不会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提高了移动组件的稳定性。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电机,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在顺时针开始转动时,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带动旋转柱进行转动,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的卡接,使移动环可以在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平行移动,通过移动环的平行移动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平行移动,阻挡块有效的保证了移动环在平行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从旋转柱的外圆壁面脱落,当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逆时针进行转动时,有效的将移动环平行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移动环平行移动,有效的防止了因距离太远而导致人脸识别失败,通过设置移动柱,移动柱活动套设在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并固定安装移动环的一侧,使移动环在带动移动柱平行移动过程中,不会阻碍旋转柱的转动,通过设置旋转柱,旋转柱的外圆壁面开设的螺纹,使移动环在移动时可进行平稳的移动,不会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提高了移动组件的稳定性。
[0020]通过设置人脸识别器,通过第二驱动电机旋转轴的一端进行顺时针与逆时针反复转动,可更好的带动人脸识别器进行人脸扫描,人脸识别器利用3D图像处理技术从视频中提取人脸凹凸逻辑数字特征,再利用生物统计学,物理光学的原理转化为数字信息,通过小
型计算机运算和转化,然后建立起人脸3D数学模型,将芯片中记录的照片数据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确认是否为同一人,调节柱提高了调节块在带动人脸识别器调节上下位置时可以更加稳定,提高了调节组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在人脸识别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手动调节可自行寻找脸部,使人脸识别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移动柱,移动柱使移动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可以更加稳定的带动移动块进行平行移动,使人脸识别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稳定孔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限位柱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移动柱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外壳;2、移动柱;3、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具有移动柱(2);稳定孔(3),所述稳定孔(3)开设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一侧;移动块(4),所述移动块(4)连接在所述移动柱(2)远离所述稳定孔(3)的一端;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用于移动所述移动块(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连接在所述外壳(1)外部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旋转轴的一端穿过稳定孔(3)一直延伸至所述外壳(1)的内部,旋转柱(6)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旋转轴的一端;阻挡块(7),所述阻挡块(7)连接在所述旋转柱(6)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一端;移动环(8),所述移动环(8)设置在所述旋转柱(6)的外圆壁面;限位柱(9),所述限位柱(9)连接在所述外壳(1)内部底面;限位孔(10),所述限位孔(10)开设在所述移动环(8)外圆壁面靠近所述限位柱(9)的一侧,所述限位柱(9)活动卡接在所述限位孔(10)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人脸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4)远离所述稳定孔(3)的一侧设置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人脸识别的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姜大庆吴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