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66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属于气体封装技术领域,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若干个储氢容器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该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通过设置外壳、入风口和出风口,在使用时,根据需要将数个相同储氢容器聚合而成的整体通过快速接头连接下并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总储氢量的灵活性、生产、安装工艺且简化了其结构设计,每个模块设计小巧,便于更换,模块与整体采用快速连接设计,容器直径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容器的壁厚得到合理的控制,使其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保持在最优状态。最优状态。最优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封装
,具体为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氢金属包括稀土类化合物、钛系化合物、镁系化合物以及钒、铌、锆等金属合金,但大多需要在放氢时加热,在充氢时放热,且其导热系数较低,因此储氢容器需要考虑其传热能力。根据不同储氢金属导热系数的不同,其加热有效区域也不同,本专利中涉及到的金属储氢容器都是在单圈加热有效直径内的。即在容器外表面加热,容器中心可以被加热到;在容器中心加热,容器外表面也可以被加热到,根据储氢金属性能,加热方式可选择电加热、热空气加热、导热油加热等,冷却方式可选择空气冷却、水冷却、导热油冷却等。氢气通过储氢模块快速接头进、出,固定储氢容器的支承隔板既可固定储氢容器,也可提高加热和冷却介质的换热效率,由于金属储氢容器工作时有高温和高压要求,一旦将容器直径做大,其容器的壁厚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容器重量增大,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诸如氢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实验室储氢系统或医疗机构储氢系统等总容量不大的应用下尤为明显,且对于内部温控介质的流速调控采用传统的阀门式结构对流通性调控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解决了金属储氢容器工作时有高温和高压要求,一旦将容器直径做大,其容器的壁厚会急剧增加,进而导致容器重量增大,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会显著下降,这种情况在诸如氢燃料电池车辆储氢系统,实验室储氢系统或医疗机构储氢系统等总容量不大的应用下尤为明显,且对于内部温控介质的流速调控采用传统的阀门式结构对流通性调控性差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外壳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若干个储氢容器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若干个支承隔板的表面与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储氢容器的接头处均卡接在外壳内壁的背面,若干个储氢容器的接头处均设置有集气管,若干个集气管的一端与同一个快速接头相连通,所述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有若干个韧性弧片,所述韧性弧片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在对应滑孔的内壁,所述滑孔开设在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若干个韧性弧片的下表面与同一个承压架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承压架的下表面与上位弧形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弧形块的下表面与下位弧形块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下位弧形块的下表面与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
述固定块的表面通过螺纹套卡接在螺纹杆的表面,所述螺纹杆表面通过轴承卡接在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承压架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卡接在定位槽的内壁,所述定位槽开设在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块的表面通过滑套卡接在定位杆的表面,所述定位杆的两端与入风口内壁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杆的左端与转盘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储氢容器的内部填充有储氢金属。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入风口和出风口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入风口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磨片。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1、该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通过设置外壳、储氢容器、支承隔板、快速接头、集气管、入风口和出风口,在使用时,首先将多个储氢容器之间拼合,由于单个储氢容器容积小且呈细长状,因此需要将数个储氢容器通过连通管与同一个快速接头连接组合形成一个整体,再根据需要将数个相同储氢容器聚合而成的整体通过快速接头连接下并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总储氢量的灵活性、生产、安装工艺且简化了其结构设计,每个模块设计小巧,便于更换,模块与整体采用快速连接设计,实现了快速更换,为实验室、医疗单位、车载储氢单元的快速换氢提供可行支持,容器直径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其容器的壁厚得到合理的控制,使其储氢金属与设备总质量比保持在最优状态。
[0015]2、该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通过设置韧性弧片、支承隔板、承压架、上位弧形块、下位弧形块、固定块和滑孔,在使用时,通过外界的风机与加热器连通,随之将加热器与入风口进行连通,在需要进行放氢作业时,热气流通过入风口进入到外壳的内部,随之对内部的多个储氢容器进行加热,在需要时将多个外壳的入风口可以连通在一起,根据具体的使用时需要转动转盘,使其转盘转动时内部的螺纹杆带动固定块横向移动,固定块固定时上表面的下位弧形块与上位弧形块之间的配合下使其承压架的高度变化,承压架高度变化的同时韧性弧片受到的压力变化,使其弯曲的弧度系数同步出现变化,韧性弧片基于顶部的销轴与底部滑动在滑孔内,使其多个韧性弧片的弯曲角度变化时,温控的介质流动受阻系数同步发生变化,当韧性弧片弯曲到一定的角度后多个韧性弧片之间相互贴合使其完成封闭,这种通过气流在弧形的间隙中流向变化实现流速控制的方式,相较于现在的大多数阀体接头,对气体的调控更为精细,且对气体调控的同时进风保持良好的均匀效果。
[0016]3、该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槽、定位块、定位杆和固定块,在使用时,随着承压架的高度变化,其定位块移动在定位槽内部,随着高度变化,保持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的情况,保持良好的压动效果,同时定位杆能配合螺纹杆对固定块进行加强,使其移动时稳定性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外壳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储氢容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入风口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外壳、2入风口、3出风口、4储氢容器、5支承隔板、6集气管、7快速接头、8耐磨片、9韧性弧片、10滑孔、11承压架、12上位弧形块、13下位弧形块、14固定块、15螺纹杆、16定位杆、17转盘、18定位槽、19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3]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2与出风口3,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4,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5,若干个支承隔板5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接头处均卡接在外壳1内壁的背面,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接头处均设置有集气管6,若干个集气管6的一端与同一个快速接头7相连通,入风口2内壁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管金属储氢容器封装结构,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上表面开设有入风口(2)与出风口(3),所述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储氢容器(4),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表面卡接有若干个支承隔板(5),若干个支承隔板(5)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固定连接,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接头处均卡接在外壳(1)内壁的背面,若干个储氢容器(4)的接头处均设置有集气管(6),若干个集气管(6)的一端与同一个快速接头(7)相连通,所述入风口(2)内壁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有若干个韧性弧片(9),所述韧性弧片(9)的正面和背面通过销轴卡接在对应滑孔(10)的内壁,所述滑孔(10)开设在入风口(2)内壁的正面和背面,若干个韧性弧片(9)的下表面与同一个承压架(11)的上表面搭接,所述承压架(11)的下表面与上位弧形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弧形块(12)的下表面与下位弧形块(13)的上表面搭接,所述下位弧形块(13)的下表面与固定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顾抗熊焱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托伟阀门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