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44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包括船体;船体包括驾驶仓,运输仓,氧罐仓和吊运装置;驾驶仓固定设置于船体船尾,氧罐仓设置于船体船头;驾驶仓和氧罐仓之间规则排布有若干个运输仓;相邻驾驶仓,运输仓和氧罐仓通过钢板隔断;运输仓和氧罐仓顶部均铺设有甲板;吊运装置固定安装于船体的船舷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船体尺寸加大,提高单次鱼苗装载量,增加了船舶的抗风险能力;增加专业增氧设备,提高苗种成活率;安装专业起吊装置,操作方便,缩短了苗种放流时间,提高了效率;安装吊秤,改进了平置电子秤由于湖面波浪引起的船体晃动而导致的计量不准确。波浪引起的船体晃动而导致的计量不准确。波浪引起的船体晃动而导致的计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


[0001]本技术涉及渔业
,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渔船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总体上由“小”改“大”、“木”改“钢”,过去的水泥船、木船基本淘汰,现今基本上为钢质机动渔船,船长6

28米,载重4

40吨,钢质机动船具有坚固耐用、速度快的特点,对改进渔民作业方式,提高劳动效率,推动湖区渔业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
[0003]增殖放流运输主要采取2种方式,一种是车载陆运,从供苗单位用箱式货车运载至湖边,再临时租赁渔船接驳至湖泊指定水域放流,另一种是船舶水运,从供苗单位用船舶直接运载至湖泊指定水域实施放流。尽量减少装载次数,特别是装卸车的次数,以减少对鱼苗的物理伤害,所以通过船舶运输至制指定水域直接放流,是最适宜的放流方式。
[0004]不专业的增殖放流船舶在开展增殖放流时,供苗单位临时租赁渔船,通过简易改造,船舱里放置网箱,加入井水,装载鱼苗。此类苗种运输船只,一是无统一标准,渔船大小不一,装载数量少,多的一次3000斤,少则1000斤;二是无专业增氧设备,通过在船侧面开孔,行走过程中形成的水流增加舱中水溶氧含量,夏季放流鲢、鳙等鱼苗时,无法保障成活率;三是安全无法保障,湖面辽阔,特别是遇到大雾、暴雨等极端天气;四是运输成本高,每年放流各类苗种约35万斤,平均运输的频次太高;五是缺乏专用放流投放装置,需要人工用塑料筐一筐一筐捞装、过秤、计数、倾倒,由于船小不稳,电子秤由于湖面波浪引起船体晃动使平置电子秤不平稳导致的计量不准确精度受影响,计数不准,而且费时劳力。
[0005]为解决以上的难题,亟需研究设计制造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驾驶仓,运输仓,氧罐仓和吊运装置;所述驾驶仓固定设置于所述船体船尾,氧罐仓设置于所述船体船头;所述驾驶仓和氧罐仓之间规则排布有若干个所述运输仓;相邻所述驾驶仓,运输仓和氧罐仓通过钢板隔断;所述运输仓和氧罐仓顶部均铺设有甲板;所述吊运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船体的船舷上。
[0007]所述吊运装置包括支杆,调向组件和称重组件;所述支杆一端固定设置于两所述运输仓连接处的所述船舷上;所述支杆另一端竖直设置于所述甲板上方,且固定连接有所述调向组件;所述调向组件通过连接杆连接有称重组件。
[0008]所述称重组件包括吊秤,平稳件和鱼篮;所述吊秤顶部中心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
接,底部与所述平稳件固定连接;所述平稳件底部悬挂有所述鱼篮;所述鱼篮的底板为开合结构。
[0009]所述平稳件包括平稳块,转轴和卡环;所述平稳块为圆柱体结构或立方体结构;所述平稳块周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互相垂直的通孔;两所述通孔竖直中心线与所述平稳块中轴线重合;所述转轴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两所述通孔内;
[0010]所述转轴两端沿径向对称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卡环的卡槽;所述转轴端面开设有若干个悬挂孔;设置于所述平稳块顶部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悬挂孔与所述吊秤底部固定连接,设置于所述平稳块底部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悬挂孔悬挂有所述鱼篮。
[0011]所述氧罐仓内设置有若干个液氧罐;所述运输仓底部铺设有增氧管;所述增氧管呈水平折叠结构;所述液氧罐通过气管与所述增氧管连通;所述液氧罐连通处还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增氧管周壁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0012]所述调向组件包括十字架,控制器和马达;所述十字架中心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杆顶部,所述十字架底部滑动安装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马达电性连接,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十字架底部滑动调整位置。
[0013]所述通孔与转轴配合间隙内填充有高粘度润滑脂。
[0014]所述船体的长度为17m

20m,所述船体的宽度为4m

7m。
[0015]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船体尺寸加大,提高单次鱼苗装载量,增加了船舶的抗风险能力;(2)多个运输舱的设置方便同时运输不同规格或不同种类的鱼类苗种;(3)增加专业增氧设备,通过液态氧罐和微孔增加水体溶氧含量,提高苗种成活率;(4)安装专业起吊装置,机械化设备投放鱼苗,操作方便,缩短了苗种放流时间,提高了效率;(5)安装吊秤,改进了平置电子秤由于湖面波浪引起的船体晃动而导致的计量不准确。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侧视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称重组件放大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侧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结构俯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罩体结构放大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平稳块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转轴剖视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最近端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最远端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

氧罐仓,2

运输仓,3

支杆,4

钢板,5

甲板,6

驾驶仓,7

连接杆,8

吊秤,
9

鱼篮,10

平稳块,11

转轴,12

液氧罐,13

增氧管,14

十字架,15

控制器,16

马达,17

罩体,18

电机, 19

滑轮,20

第一转轮,21

第二转轮,22

贯穿轴,23

第三转轮, 24

第四转轮,25

连接座,26

第一连接梁,27

第二连接梁,28

第三连接梁,29

滑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驾驶仓(6),运输仓(2),氧罐仓(1)和吊运装置;所述驾驶仓(6)固定设置于所述船体船尾,氧罐仓(1)设置于所述船体船头;所述驾驶仓(6)和氧罐仓(1)之间规则排布有若干个所述运输仓(2);相邻所述驾驶仓(6),运输仓(2)和氧罐仓(1)通过钢板(4)隔断;所述运输仓(2)和氧罐仓(1)顶部均铺设有甲板(5);所述吊运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船体的船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包括支杆(3),调向组件和称重组件;所述支杆(3)一端固定设置于两所述运输仓(2)连接处的所述船舷上;所述支杆(3)另一端竖直设置于所述甲板(5)上方,且固定连接有所述调向组件;所述调向组件通过连接杆(7)连接有称重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组件包括吊秤(8),平稳件和鱼篮(9);所述吊秤(8)顶部中心与所述连接杆(7)固定连接,底部与所述平稳件固定连接;所述平稳件底部悬挂有所述鱼篮(9);所述鱼篮(9)的底板为开合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水面增殖放流水产苗种快速高效运输投放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稳件包括平稳块(10),转轴(11)和卡环;所述平稳块(10)为圆柱体结构或立方体结构;所述平稳块(10)周壁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两互相垂直的通孔;两所述通孔竖直中心线与所述平稳块(10)中轴线重合;所述转轴(11)设置有两个分别置于两所述通孔内;所述转轴(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宇穆欢李亚成常国亮许勇禹洪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洪泽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