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501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与混合器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于混合器内中前部设有一环形流道,于混合器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的支流通道,该支流通道的出口端朝前端与喷射管相对;于混合器的前部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以及喷射管相通且倾斜设置的喷射孔;于混合器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于混合器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混合器内设置的环形流道、支流通道和倾斜状设置的喷射口,可以使泡沫液与水、空气在混合器内实现多次混合、撞击发泡,达到更好的发泡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灭火装备
,特指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泡沫灭火装置主要用于扑灭油库、飞机场、石油化工厂、油漆厂、酒精厂等发生的油类、醇类及其它可燃液体火灾的消防设备,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发生火宅时,经水龙带接至消火栓,也即接通水源,比例混合器利用水源压力将浓缩泡沫液由灭火剂桶中抽出,然后泡沫喷射枪自动吸入空气形成空气泡沫进行灭火。
[0003]现有的这类灭火喷射器,如中国技术专利201720129160.5公开的《一种泡沫灭火炮》、中国技术专利201520308704.5公开的《便携式泡沫灭火炮》以及中国技术专利202011545631.3公开的《一种用于消防灭火的喷枪》等,泡沫液与水的混合直接采用普通的三通或类似简单结构混合,混合发泡效果差,消耗高,而且它们在手持便利性等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与混合器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于混合器内中前部设有一环形流道,环形流道内侧壁的内部形成与喷射管连通的空腔;于混合器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的支流通道,该支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混合器的轴线上并朝前端与喷射管相对;于混合器的前部、混合器的环形流道前端壁上开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以及喷射管相通的喷射孔,且所述喷射孔均朝向喷射管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于混合器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于混合器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且进液管穿出于混合器侧壁;混合器的后端部开口与所述空腔、喷射管相通。
[0006]具体而言,所述混合器包括一外圈本体、一前圈本体、一中圈本体和一后圈本体,其中,
[0007]所述外圈本体的后端内壁形成有一朝前端弯折的环状凸缘,所述前圈本体的内端面与所述环状凸缘对接,前圈本体的外壁与外圈本体的前端内壁密封连接,前圈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喷射管连通,且前圈本体的中后段外壁与所述外圈本体的内壁和环状凸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外圈本体的下方外壁上,所述喷射孔设置在前圈本体的侧壁上;
[0008]所述中圈本体与外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中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一实体部,在该第一实体部上靠边缘处开设有一条与轴向平行的第一流道,于第一实体部下端、沿中圈本体轴向开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分别贯穿第一实体部的前后端,且外圈
本体中环形流道的流道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流道对接相通的第一通孔;
[0009]所述后圈本体与所述中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后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二实体部,于第二实体部上成型有所述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对接连通的第二流道;
[0010]于中圈本体与后圈本体的对接处设置所述进液管,进液管内端部在第二流道与第三流道的对接处相通;
[0011]后圈本体、中圈本体的实体部以外的空间形成气流通道与外圈本体的空腔、前圈本体、喷射管相通。
[0012]进一步地,于中圈本体、后圈本体上,第一实体部、第二实体部的第三流道与第二流道的对接处,共同形成一容纳腔,于该容纳腔内设有一镶件,所述镶件内部成型有与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对接连通的镶件流道,所述进液管的内端部穿入所述镶件并与镶件流道垂直相通。
[0013]所述镶件流道的中段直径小于前后段直径,且前后两端朝外呈渐扩式分别与第三流道、第二流道对接连通。
[0014]中圈本体上、第三流道的出口端还连接有一出液小管,出液小管端部呈收缩状。
[0015]所述进液管处还连接有流量调节阀,且调节阀的调节旋钮位于混合器外部。
[0016]所述进水口处连接有一进水管道,该进水管道作为手持式握把,进水管末端设置快速接头。
[0017]所述后圈本体的后端部还连接有一后盖,后盖上设有进气栅格,且后盖上还连接有一提手。
[0018]于混合器的外壁上还设有测量环形流道内水流压力的压力计。
[0019]于外圈本体与中圈本体、后圈本体以及镶件、镶件流道的对接面处分别设有密封圈。
[0020]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利用混合器内设置的环形流道、支流通道和倾斜状设置的喷射口,可以使泡沫液与水、空气在混合器内实现多次混合、撞击发泡,达到更好的发泡效果,进而达到更佳的灭火效果,同时,采用进水管作为握把即简化结构减轻喷射器重量,又能提升手持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实施例的剖视图;
[0023]图3、图4是图1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是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1、与混合器1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2,于混合器1内设有一环形流道101,该环形流道101沿混合器1的内壁周边设置,位于混合器1的中前部,环形流道101内侧壁的内部形成与喷射管2连通的空腔102,本实施例中,空腔102呈筒状;于混合器1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101连通的支流通道103,该支流通道103的出口端位于混合器1的轴线上并
朝前端与喷射管2相对;于混合器1的前部、混合器1的环形流道101前端壁上开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101以及喷射管2相通的喷射孔104,且所述喷射孔104均朝向喷射管2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于混合器1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101连通的进水口105;于混合器1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102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3,本实施例中进液管3与支流通道102垂直相通,形成负压而从进液管抽吸泡沫液;且进液管3穿出于混合器1侧壁;混合器1的后端部开口与所述空腔102、喷射管104依次连通,以供气流进入。
[0026]一方面,高压水流从混合器1的进水口105处进入环形流道101中,一部分水流直接从喷射孔104朝喷射管2内喷出,并且从四周朝中心喷射,另一部分水流从后部的支流通道103先向后流,再沿径向折返后,沿轴向也朝喷射管2轴向喷出;另一方面,从支流通道103喷射的水流,在其末端处进液管3处形成负压抽吸效果,使进液管3所连接的供液管道中的泡沫液被吸收进入支流通道103与水混合,再沿轴向朝空腔102和喷射管2中喷射,进而与四周喷射孔104喷出的水以及从混合器1后部进入的空气进一步混合、撞击发泡,在喷射管2中充分发泡后,由喷射管2喷出,达到更好的灭火效果。
[0027]具体而言,所述混合器1包括一外圈本体11、一前圈本体12、一中圈本体13和一后圈本体14,其中,
[0028]所述外圈本体11的后端内壁形成有一朝前端弯折的环状凸缘111,所述前圈本体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该喷射器包括一混合器、与混合器的前端连接的喷射管,其特征在于:于混合器内中前部设有一环形流道,环形流道内侧壁的内部形成与喷射管连通的空腔;于混合器的中后部设有与所述环形流道连通的支流通道,该支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混合器的轴线上并朝前端与喷射管相对;于混合器的前部、混合器的环形流道前端壁上开设有数个与环形通道以及喷射管相通的喷射孔,且所述喷射孔均朝向喷射管轴线方向倾斜设置;于混合器的外壁下方设有与环形流道连通的进水口;于混合器侧部还安装有一条与所述支流通道的末端处相通的进液管,且进液管穿出于混合器侧壁;混合器的后端部开口与所述空腔、喷射管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水气混合泡沫灭火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一外圈本体、一前圈本体、一中圈本体和一后圈本体,其中,所述外圈本体的后端内壁形成有一朝前端弯折的环状凸缘,所述前圈本体的内端面与所述环状凸缘对接,前圈本体的外壁与外圈本体的前端内壁密封连接,前圈本体的前端与所述喷射管连通,且前圈本体的中后段外壁与所述外圈本体的内壁和环状凸缘之间形成所述环形流道,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外圈本体的下方外壁上,所述喷射孔设置在前圈本体的侧壁上;所述中圈本体与外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中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一实体部,在该第一实体部上靠边缘处开设有一条与轴向平行的第一流道,于第一实体部下端、沿中圈本体轴向开设有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三流道分别贯穿第一实体部的前后端,且外圈本体中环形流道的流道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流道对接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后圈本体与所述中圈本体的后端部对接,后圈本体的内壁朝中心成型有第二实体部,于第二实体部上成型有所述第一流道、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顶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