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93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包括玻璃毛细管管体、毛细管拉细部及吸注端口,毛细管拉细部设有局部位置的狭窄部,狭窄部的内径小于吸注端口处管内最小直径。狭窄部采用显微加热体对局部管壁进行热熔的方式,将毛细管拉细部局部位置的管壁增厚,形成局部狭窄通道。在显微吸注操作需要进行精细控制时,所述狭窄部始终处于填充粘性均质液体的状态,利用粘性均质液体通过狭窄部时的阻滞性,减缓了吸注操作中压力大小变化过快而产生的过快的吸注速度。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使得胚胎细胞活检、核质置换等精细的显微吸注操作变得稳定可控,提高了操作的精准性、高效性和简易性。性和简易性。性和简易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显微玻璃管,具体涉及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显微玻璃管常用于显微镜下对生物样本进行吸入或注出的精细操作,如胚胎细胞活检、核移植或核质置换及显微授精等,使得人类胚胎的遗传物质能够得以取样检测,发现胚胎遗传疾病;也使得核移植克隆动物或者核质置换治疗人类线粒体遗传病等能得以进行;也使得少弱畸精子患者能通过显微授精解决受精问题。在这些高精尖生物显微技术中,显微玻璃管是一项十分关键的技术工具。
[0003]然而,目前的显微玻璃管因为吸取样本的需要,开口端的口径设计相对较大。而口径越大,越难以控制好加载其上的正负压力的方向、大小及转换速度,导致其管内的液体流速方向、大小及其转换过程非常敏感,难以稳定控制。在实际的显微操作中,常常因难以稳定控制显微玻璃管对样本的吸注速度,而造成样本有一定概率的丢失或破损。也使得这项精细技术成为了一项高难度操作技术。
[0004]这其中的关键原因在于:显微玻璃管中的最小口径越大,越难以控制好加载其上的正负压力的方向、大小及转换速度,而目前常规显微玻璃管的最小内径都是处在显微管最末端即吸注端开口处的最小内径,所需吸取的样本形状越大,其设定的口径相应变大,也就越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的显微玻璃管吸注控制不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包括玻璃毛细管管体、毛细管拉细部及吸注端口,所述毛细管拉细部设有局部位置的狭窄部,狭窄部的内径小于吸注端口处管内最小直径。
[0008]进一步的,所述狭窄部的外形为弧形或者近似弧形的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吸注端口的端面为平端或者斜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狭窄部在毛细管拉细部设有一处或多处。
[0011]进一步的,所述狭窄部由显微加热体对局部管壁热熔后形成,将毛细管拉细部局部位置的管壁增厚,形成局部狭窄通道。
[0012]进一步的,所述显微加热体为电热铂金丝及其所带的玻璃小珠。
[0013]进一步的,所述狭窄部在使用时填充均质液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均质液体为黏稠液体或者培养基,所述均质液体的粘度大于待吸入样本的粘度,其与待吸入样本互不相容。
[0015]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其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管体内壁设置内径小于吸注端口的狭窄部,并利用粘性不同、
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通过狭窄部时阻滞性的不同,达到对待吸入生物样本进行可控的吸注效果。
[0016]2、本技术在现有显微玻璃管的基础上进行狭窄部的设计,并通过显微加热体对管内壁进行热熔的方式加工狭窄部,制作方法简单,原料易得,节约了制作成本。
[0017]3、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使用方法简单,吸注速度实现了稳定可控,提高操作的精准性、高效性和简易性,降低了样本的损失率。
[0018]4、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可适用于胚胎细胞活检、核移植或核质置换、以及显微授精等精细的显微吸注操作,广泛适用于各种样本的精细显微吸注操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分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填充液体后的状态图。
[0022]图中:1、玻璃毛细管管体;2、毛细管拉细部;21、狭窄部;3、吸注端口;4、显微加热体;5、均质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技术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
[0024]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如图1

2所示,包括玻璃毛细管管体1、毛细管拉细部2及吸注端口3,所述毛细管拉细部2设有局部位置的狭窄部21,狭窄部21的内径小于吸注端口3处管内最小直径,因此,该狭窄部21处为玻璃管的最小内径。
[0025]所述狭窄部21的外形为均匀或不均匀的弧形或者近似弧形的结构,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液体流经狭窄部时更加流畅,易于对处于狭窄部21的液体进行控制。所述吸注端口3的端面为平端或者斜端。
[0026]所述狭窄部21在毛细管拉细部2可以设置为一处或多处,当设置多处狭窄部21时,其在毛细管拉细部2的管壁内间隔设置,对毛细管拉细部2内的液体实现逐级控制。
[0027]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的制作方法如下:以普通显微玻璃管为玻璃管主体,在毛细管拉细部2的管壁内采用显微加热体4对局部管壁进行热熔,将毛细管拉细部2局部位置的管壁增厚,形成具有局部狭窄通道的狭窄部21;所述显微加热体4为电热铂金丝及其所带的玻璃小珠。
[0028]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的使用方法如下:在显微吸注操作需要进行精细控制使用时,所述狭窄部21始终处于填充均质液体5的状态;所述均质液体5的粘度大于待吸入样本的粘度,其与待吸入样本互不相容。
[0029]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设计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所示:
[0030]该显微玻璃管于毛细管拉细部2的管壁上设置内径小于吸注端口3的狭窄部21,如图3所示,在实际吸入操作时,预先吸入具有一定粘度并且与待吸入生物样本互不相容的均
质液体5,使得均质液体填充于毛细管拉细部2处,均质液体的上端液面远超过狭窄部21,下端液面处于显微管吸注端口附近可见可控范围,在整个吸注操作中,狭窄部21始终浸没于均质液体5内。均质液体5可以是粘稠液体、或者是培养基等液体,其与待吸入生物样本的粘性不同。本技术所述显微玻璃管的设计方式以及使用方法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当两种不相容液体的交界面在通过狭窄处后,可能瞬间产生不同的液流速度,导致吸吐控制不稳;当填充的是同一均质液体时,管内所有液体的流动速度均受控于该最小内径处液体的流动速度,此时速度得以稳定控制。当需要进一步降低吸注速度时,可选用粘稠度更高的均质液体(比如矿物油),利用高粘稠度的液体通过狭窄部时产生更高阻滞性的特性,减缓吸注操作中的吸注速度。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包括玻璃毛细管管体(1)、毛细管拉细部(2)及吸注端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拉细部(2)设有局部位置的狭窄部(21),狭窄部(21)的内径小于吸注端口(3)处管内最小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部(21)的外形为弧形或者近似弧形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注端口(3)的端面为平端或者斜端。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吸注易控的显微玻璃管,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祁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